2009/09/21

台中小旅行: 大坑十號步道、三義勝興車站山洞與重量訓練

都市生活精緻,吃的、穿的、用的,軟的、滑的、細的,久了人都變懶了,好想來點粗放的狂野,因此連續兩個星期我們到戶外去。
  • 大坑十號步道
上星期到大坑的十號及九號步道。大坑十號步道完成於2008年三月,全長約一千兩百公尺,可與九號與六號步道相通,若時間充裕可以一口氣走完,但怕累壞兩個小朋友,所以就十號上、九號下。


十號是上坡的木棧道,雖然坡度蠻陡的,但整個步道幾乎隱蔽在樹林中,因此慢慢走其實還蠻舒適的。


個性嬌貴的女兒,一開始不太情願,邊走邊抱怨,但隨著山上徐徐吹來的微風,目標在一聲一聲的詢問裡逐漸接近,心情也愈來愈好,最後終於展開笑顏,和大家嘻鬧起來。


十號步道的盡頭就是九號步道,循著九號步道回到山下便是十號的起點。九號是平坦的水泥道,爬過險升坡的十號步道後,相較之下九號步道實在是太輕鬆了。

  • 三義勝興車站山洞
這個星期我們到三義勝興車站。下車後,姊姊說她曾和阿公阿嬤來過,原本在車上嚷著要回家玩Wii的弟弟,一走上火車軌就開心地玩了起來,把Wii抛在腦後。車站靠山的那邊是個山洞,從來沒有走過山洞,大家都很想試試走山洞是什麼感覺。

車站前九月的秋老虎在發威,但山洞裡卻很清涼,不過愈往裡走光線愈弱、愈來愈黑,走到山洞深處時,伸手不見五指,別說腳下的路,連自己的腳都看不到,身處在黑暗中,只剩山洞兩端洞口射進來的光。


我拉著弟弟的手、爸爸牽著姊姊,兩個小朋友開始有點害怕,弟弟不說,但姊姊直問還要多久才會到出口。我安慰他們別擔心一直走、一直走,每走一步就靠近一步。不過這個山洞真的有點長,有那麼一段時間,像在跑步機上原地踏步,兩邊的洞口都離我們好遠。

終於,「媽媽!這邊洞變大,那邊洞變小了!」弟弟的歡呼聲提振了大家的士氣,也預告終點即將到達,大家腳步紛紛變快。光線愈來愈強,黑暗愈來愈少,出了山洞,我們又回到陽光裡。


山洞另一頭鐵道旁的山壁有條小山溝,有人在裡面捉魚。鐵道出山洞後轉了個彎,剛好讓山壁遮住了陽光,我們便在山洞的樹蔭及涼風裡休息。
  • 重量訓練
之前一直在想怎麼給兩個小孩進行「重量訓練」?不是生理上的,是「心理」的重量訓練,不要稍遇困難就放棄,能經得起挑戰。經過這兩次的戶外活動,我想我找到方法了。

參考:

2009/09/16

賴床三部曲(三) 清醒

註:給尚未清醒的兒子。

張開...又...閉上...
坐起...又...趴下...
脫下...又...穿上...

哎呀!
為什麼又把睡衣穿上?
「趕快起床!」
2009/09/15

賴床三部曲(二) 甜麵糊戰爭

註:看著睡得十足香甜的兒子女兒,叫他們起床真竟反而有罪惡感。

這是蜂蜜調成的麵糊嗎?
泡在裡面好香好甜

是誰在叫我?

眼皮張不開
兩手揮不動
好不容易浮出水面
卻張不開迷糊雙眼

隱隱約約的呼聲
拉我掙扎上岸

但是
和又黏又稠的蜂蜜糊拔河
談何容易?
連動根手指
都要對抗纏在身上的千絲萬縷

突然一個浪打來
吞没了最後一點力氣

我又被捲進
   又香、
     又甜、
       又深、
         又濃的
           甜麵糊漩渦...
2009/09/14

賴床三部曲(一) 借我一點「累」

註:給捨不得睡的兒子

牙刷了,
水喝了,
廁所也上了。
為什麼還不睡?

故事還沒說,
玩具還沒玩,
還沒親親、還沒抱抱!

媽媽親一下,
媽媽抱一下,
媽媽好累,休息了好嚒?

嗯...
媽媽妳借我一點「累」好嗎?
2009/09/10

安東尼布朗(Anthony Brown)與超現實主義

安東尼布朗最為人所知的特色便是: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

畫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描繪眼中所見的真實世界,另一種則可用來表現腦海中的意念。超現實主義主在表現夢與潛意識的世界,是放逐想像力任意馳騁的領域。超現實主義作家常將許多看似不相干的事物組合在一起,因此作品常流露出奇幻與詭異的氣氛,或許讓安東尼布朗醉心的正是這一點!

馬格麗特(Rene Magritte)及達利(Salvador Dali)是超現實主義畫派中兩個很重要的畫家,在安東尼布朗的許多繪本中,可看到他們作品的影子。
  • Through the Magic Mirror把超現實主義帶進繪本
1976年Through the Magic Mirror是安東尼的第一本書。某天Toby無聊透了-書都看過了、爸爸在看電視、媽媽在看報紙,沒人可以陪他玩,當他百無聊賴地上樓時,竟然發現可以穿越鏡子,進入一個超現實的世界!


那是個奇異的世界,猫怕老鼠、狗遛人...,白天與黑夜的交替是油漆工人一筆一筆畫出來的(或許孩子心中的白天與黑夜正是如此交替):


天空下的不是雨,而是許多唱詩班小朋友從天而降…


透過魔鏡,安東尼布朗巧妙地把二十世紀超現實主義引進兒童繪本,這種超現實畫風也成了安東尼十分鮮明的個人識別標誌。

那個唱詩班小朋友從天而降的畫面是否與雷利.馬格利特(Rene Magritte)的Golconde如出一轍?


  • 誰來我家(The Visitors Who Came to Stay,1984)
《Through the Magic Mirror》是安東尼布朗的第一本繪本,在表現手法上比較生澀,很容易便可從繪本中一眼認出超現實主義的經典作品,但在九年之後《誰來我家》安東尼布朗已經可以完全掌握超現實主義精神,用自己的方式融入作品,而不再是硬生生地移殖或再現前人創作。

關於《誰來我家》,郝廣才在《好繪本那裡好》中有一段很精彩的評論-暗號,提到安東尼布朗在繪本中常埋藏著許多「暗號」,讓讀者在一次次的閱讀中不斷地發現新的細節及樂趣。

《誰來我家》的作者是Annalena McAfee,描寫單親家庭裡的一個小女孩原本和爸爸平靜地住在海邊的一棟房子裡,偶爾去和媽媽共渡週末。但有一天,爸爸的新女友與她的兒子住進來後,生活完全改變。當他們離開後,雖然日子回復平靜,但卻又若有所失。最後才發現,她們父女的生活已經無法再回復以前的樣子...

安東尼布朗雖然只是繪者,但透過許多圖像上的暗喻生動地傳達小女孩心情的轉變,插畫表演的精釆程度,完全不讓於文字!

其中有一張太陽蛋,十分細膩,幾乎和照片一樣逼真!這應是安東尼布朗在醫學院畫人體組織時,磨練出來的精準畫功。


  • 小凱的家不一樣了(Changes,1990)
十五年後的《小凱的家不一樣了》玩的是「變形」。安東尼布朗說這本書一開始的概念是:把一個東西進行完全相反的轉換,像是把茶壺變成一隻貓,把硬的、人造的、無生命的、金屬感的物體,變成温暖的、有血有肉的、毛茸茸的生命體。概念有了,但卻不知道如何把它設計成一個故事,就這樣在腦海裡放了好一陣子。


有天,我聽朋友說,當他們向七歲的女兒宣布:告訴妳一個好消息,妳媽媽肚子裡有個小Baby!小女孩竟然難過到哭了起來。這個故事點醒了我,可以描寫孩子看著周遭物品一個個地轉換,以及這些轉變帶給他的不安。



這三本繪本好玩、好看且"耐"看,因為裡面藏了許多的細節及圖像樂趣,每次翻閱注意力的角度不同時,常會發現之前沒有發現到的小機關或笑點。其中有些潛意識的暗喻,或純粹荒謬的組合,在經過一段時間或經驗的洗禮後有時會產生不同的體會。

說故事的人
2009/09/03

聲音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蘇軾

有人送琴給蘇東坡,但蘇東坡不會彈琴,恰好訪客的侍者會,就請他演奏一曲,聽罷,大詩人便寫了這一首詩。

有天睡前我把這首詩唸給女兒(三年級)聽,她第一個反應是到隔壁書房翻出學校的古詩讀本,想找這首詩,但發現書上沒有。我問她能不能回答蘇東坡的問題?她一開始說:是手「碰觸」琴弦才有聲音。我再問她:只「碰」就會有聲音嗎?她想了想,改說:要「撥動」琴弦才有聲音。

我又再問:那我們人講話會有聲音?裡面有琴弦嗎?女兒說:因為喉嚨裡有"機關"。

「"機關"?妳那可以錄音的小白兔又是怎麼把聲音"錄"起來的?也是同樣的"機關"嗎?」

在一旁折紙的弟弟發言了:「就像要學姐姐寫字,在姐姐的字上面放一張白紙,就可以在白紙上學姐姐寫字啦!」弟弟以為我們在討論"複製",雖然他搞錯了,但對於"複製",用"描字"來比喻還蠻有創意的呢。

不知怎麼的,他們對蘇東坡的這首琴詩沒什麼興趣,短短的討論就在此結束。

但卻我讓想起另一個哲學問題:如果一棵樹在沒有人的森林裡倒下,那會發出聲音嗎?(If a tree falls in a forest and no one is around to hear it, does it make a sound. George Berkeley,1685~1753)

從蘇東坡的詩,我臆測大詩人應該和Berkeley一樣是唯心主義者,否則他不會幽默地問:何不於君指上聽?本以為小朋友對聲音那裡來會有興趣,結果卻沒討論到什麼,可能是我問的方式不對,也許他們從沒仔細想過,但誰知道,那天他們會給我一個好玩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