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5

和《黑潮》到七星潭沙灘蓋秘密基地

這星期六參加《黑潮文化基金會》舉辦的《森海秘密基地 // 保安林推廣活動》,和三個孩子在七星潭旁的防風林中蓋自己的秘密基地。出發前小孩還嘟噥著可不可以不要來...,但是最後,大家都在沙灘和防風林留下深刻特別的體驗。

探險 vs 冒險

在未知的情況下,我一定不敢走進這沒什麼人跡的800公尺防風林小徑,但在黑潮人的帶領下,他們知道這防風林的情況,而且很多人陪同,安全無虞,我們才能幸運地體驗在七星潭的森海之間蓋秘密基地是什麼感覺。
七星潭800公尺防風林小徑
野外讓人害怕,就是因為它的「野」,但這也是它迷人的地方!野是好事,讓我對它保持敬意。
親近它但自己不至於身陷險境,要做點功課,知道危險在那裡,在有分寸的範圍內去玩是「探險」,沒有分寸、恣意而行是「冒險」。要謹慎。

親近才有感情

還好黑潮先幫我們做了功課,帶我們來這個可愛的森海小秘境。教我們如何結繩、用自然提供的物品,建構自己的秘密基地。
這天天氣很棒,十點多太陽很大,走在防風林小徑中雖然還是有日頭,但時不時有微風搧涼。哥哥選在沙灘和防風林交界處的基地,放眼可以賞海,上有防風林遮陽,下有柔軟的細沙可玩,還有自然空調的海風,真的很舒服!
秘密基本原本的樣子
從十點多忙到中午,應該說「玩」到中午,在自己搭的秘密基地中享用飯糰餅干,享受自然,也享受自己心力和勞力付出的成果,很踏實、很滿足。
在七星潭的海風中享用野餐
親身走進大自然的懷抱,實在地去體驗它,我們對環境才會有感情,有感情才會珍惜。
不妨關注《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有很多活動,帶我們親近認識自己身處的環境。

三個孩子的體驗

要上小一的峯

峯是嫁來花蓮妹妹的孩子,上面有個乖巧的姐姐,下面有個小他三歲的弟弟,峯夾在中間,大家往往稱讚姐姐、要求他讓弟弟,妹妹說他是沒有安全感的老二,常會用不討好的方式爭取注意力。妹妹一個人要照顧三個小孩,雖知道峯也需要關注,但只能盡力。
暑假來花蓮找妹妹,峯和我們家的大小哥哥玩得很熟,於是今天就帶他一起來。

這是峯第一次沒有媽媽的陪伴自己出門,上車後感覺他從興奮變得有點擔心,我偷偷注意著,適時地招呼他:要不要喝水、要不要吃餅干...,他都說不用。雖然沈默,但也有一點堅強在裡面。

到了秘密基地,黑潮工作人員教我們打繩結,峯很認真的想跟上,但是對沒打過結的他來說有點難,我跟他說:沒關係,有很多大人也不會。當我們開始建基地時,峯便在一旁玩沙、和小哥哥四處尋寶。

沙灘和樹林有太多東西可以探索,在翻翻找找的過程中,峯的緊張慢慢不見了,最後坐在地上玩沙時,已經恢復他原本自在的神情。

沙灘和樹林撫慰了他。

另一個小一生

因為媽媽和哥哥都在身邊,小兒子一如往常地肆無忌憚。
一開始天氣熱,走800公尺防風林小徑時抱怨著為什麼要來?但是到了秘密基地,開始學打繩結後,就完全被這片防風林和沙灘吸引,全心地展開他的探索:撿樹枝、找寶石、挖礦⋯⋯。我跟他說:「我們在玩Minecraft耶!」他非常同意。
用繩子纏繞枯木,有秩序的美
興頭處,他還提議:請大家把他全身埋進沙裡。感受被沙灘擁抱是什麼感覺。
感受被沙灘擁抱
哥哥後來做了一個石錘,他拿著它四處找東西「試錘」,枯木、撿到的磁磚、石片⋯⋯
最後,他想把它帶走。我跟他說:我們來大自然玩,就像去朋友家,可以玩朋友分享的玩具,但是不能把它帶走。他對石錘的愛讓他很不想放手,即便眼淚流下來還是得說再見。
現在想想,如果能用點儀式,讓他循序地把石硾拆解、歸還給七星潭,情緒和感情上會不會比較平和,用溫柔點的方式離開?

今年的高一生

現在青少年都是網路重度使用者,我家哥哥也不例外,電玩是他暑假的生活重心,野外沒有網路,但蓋秘密基地這主意打動了喜歡手做的他。
結繩拉帳
來到七星潭的防風林,從打繩結開始就是他愛的事,接著在空無一物的沙灘防風林間挑選基地,拉繩、結網、架出屬於自己的一個遮陽小屋,是既要動腦又要動手的創作過程,很像他愛玩的《模擬市民》、《Minecraft》,今天是真實的七星潭版。

蓋好小屋,吃過午餐,哥哥用防風林中找到的枯木、沙灘上的扁圓石頭、童軍繩,做了一把石錘,讓弟弟很開心地拿它四處尋找實驗品試錘。後來又做了一把更大的,讓我們隣居的國一生也玩得很開心。
用防風林中找到的枯木、沙灘上的扁圓石頭,做的石錘

2018/08/22

《畫畫的起點》終於畫完 25 個練習!

我知道 Mark Kistler 有兩本書:《畫畫的起點》和《一枝鉛筆就能畫》,兩本都是很棒的畫畫練習書。
Sophie(@suefengcheng)分享的貼文 於 張貼
他安排了許多素描小練習,只要準備好以下三項,每天的個人畫室就可開張:
  • 時間:半小時到一小時
  • 工具:一隻筆,若有一套由深到淺的素描筆組更好
  • 畫冊:文具行買的素描筆記本,紙質好點比較好表現光影
後面兩項,去一趙文具行就可買齊,享受一下挑選的樂趣,可視為畫畫課的前奏曲。最難的是第一項:時間。其實每天只要半小時,不難,難的是惰性。

第一課是:香焦
Sophie(@suefengcheng)分享的貼文 於 張貼
每一課都有一個主題,指出練習的重點及小技巧,甚至打破素描的規矩:用信用卡、杯子等協助畫直線、圓。Mark Kistler 認為畫畫的趣味才是重點。從一面空白開始,逐步教你如何畫出來。

經過這番練習我學到:
  • 佈局很重要:比例對,相對位置對,就像了。
  • 光影:適當地用黑白加上深淺對比,就可產生立體感。
  • 橡皮擦:它是打光的利器!
怎麼佈局?以這隻青蛙來說:
Mark Kistler 的方法是把它解構成許多幾何圖形:
先用幾何圖形來「佈局」,可以讓人專注在物的架構上,忽略細節的干擾,這是一個很棒的方法!

佈局好了之後,再來發展細節,就算畫得不好,神韻大概也抓住了。

在25課中,我覺得最難的一課是:雲。沒有一定的線條,沒有一定的形體,只能用光影來表現雲的質感。如何用單純的黑白產生蓬鬆感?真的是不容易啊。

而我以前一直畫不好的「手」,在 Mark Kistler 的指導下,畫得好多了!
Sophie(@suefengcheng)分享的貼文 於 張貼

從 7/21 開始,到 8/21 結束,一個月完成《畫畫的起點》,其實它只有25課,表示有幾天沒畫,為什麼?現在已想不起來,時間就不見了,但是畫了就畫了。
2018/08/16

《台中溜小孩》《國美館-中正公園》綠蔭自行車路線

最近下午台中都下大雨,好處便是隔日的天氣就像被洗過一樣乾淨又漂亮。把小兒子的腳踏車載上車,找個有iBike的地方,開始我們的自行車之旅。

本來想從《中正公園》開始,但是那邊不好停車。還好再往下走一點的《iBike育德梅川東路口》兩旁就很好停車。

在那借到我的iBike後,就上路了!今天騎乘路線如下:
  • 《iBike 育德梅川東路口》
  • 育德路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回程)一芳水果茶 台中館前店
  • 館前路
  • 《勤美術館》
  • 《誠品生活園道店》
  • 《臺中市民廣場》
  • 英才路
  • 《臺中市立大墩文化中心》

《國美館-中正公園》綠蔭自行車路線

根據這次的經驗,建議從《國立台灣美術館》開始,沿英才路到《誠品》、《科博館》、《植物園》,再沿著育德路可一路到《中正公園》,為什麼?因為如此從中正公園回來時是「下坡」,回程體力差時比較不累。😀
台中文化中心前的草編藝術
從《國立臺灣美術館》出發,沿著英才路草悟道到《誠品》、《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再沿著育德路到《中正公園》,一路有綠蔭遮陽,沒有什麼車,可以輕鬆地和孩子騎車、聊天,喜歡就停下來隨意散步和玩耍。途中會經過許多社區型的小公園,有溜滑梯等遊樂設施可玩。
  • iBike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國立台灣美術館
  • 臺中市立大墩文化中心
  • 誠品生活園道店
  • 勤美術館
  • 臺中市民廣場
  • 一芳水果茶 台中館前店: 中繼休息站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
  • iBike 育德梅川東路口
  • 中正公園
  • iBike 學士育德路口
Google測量的距離大約是5.5公里,來回就11公里!
《國美館-中正公園》綠蔭自行車路線

2018/08/11

Minimalism 最小化

Minimalism 有人說是「極簡主義」,但它的原字是 Minimalism 最小化的意思。

Netflix 自製了不少有趣的記錄片,某天看了 Minimalism: A Documentary About the Important Things 頗符合現在心境。畢竟我已不是人生菜鳥,要想想如何把剩下的時間過得更好?



主題已經標示一切:Minimalism,最小化

生活中有很多事物、責任,都是多餘的,都可以抛棄。最小化明顯的好處就是:時間多了、消費少了。我的經驗是生活步調隨之慢了下來,就會比較有耐心。

記錄片中人物的家都很乾淨,因為沒什麼東西「家徒四壁」的結果自然就乾淨,也省了打掃時間。有人則是搬到小拖車裡住,房子可隨處移動、又比大房子便宜,不用貨款、少了負債,財務因此自由。

有人記錄大房子的使用率,其實有很多空間都是閒置的,書房沒有用、客廳沒人去、陽台沒人看風景...。房子大就覺得空,就覺得該買點什麼來把它填滿。

Minimalism主角也會不捨得丟東西,他的做法是把它「拍照」。

有個人她的工作是廣告AE,天天要見客戶怎麼簡約?她給自己一個挑戰:333,在三個月內只用33件衣物、手飾、鞋。可能嗎?三個月過去,她的同事客戶沒人發現!
到 Pinterest 搜尋 Project 333 
The Minimalists 網站所列的 Podcast 主題,恰好是我可以嚐試去最小化的許多面向:
  • Relationships
  • Stuff
  • Children
  • Declutter
  • Noise
  • Health
  • Meaningful
  • Anxiety
  • ...
最後,想告訴自己:
  • 移除多餘
  • 不斷探索個人價值

跟菲爾普斯學游泳

小弟到朝馬運動中心找老師學游泳,我則是找最多奧運金牌的飛魚-菲爾普斯(Michael Phelps)學。

菲爾普斯教練的自由式教學影片,這段不到半小時的影片中,菲爾普斯的教練把自由式該注意的地方做了十分清楚的講解。

一開始教練講的不是如何游,而是泳者該有的「概念」:Body Line、Balance、Rhythm。也就是去思考如何讓身體保持流線型、左右平衡、整體動作的韻律感。對的概念會引導你做出對的動作。之後才講如何換氣、踼水、划臂。

第一次看時,我學到最重要的訣竅便是:轉動(Rotation)。游自由式的過程中,你的身體應會隨著手腳划/踢水而左右轉動,或者說滾動。果然江湖一點訣,掌握了這個訣竅後,不僅速度變快,之後的換氣也跟著平順多了。

第二次看,發現教練最常用一個字:不費力(effortless)。思考手指尖如何滑入水中?什麼時候開始划臂?手臂到那個位置才開始用力?如何用「全身」的力量划水?如何像讓水在腳下沸騰般踢水?...如何最不費力,才最能有效率!

自從聽了教練的說明後,每次游泳都是在做想像力練習,想像如何做到教練提的:Body Line、Balance、Rhythm。

練習幾天之後,開始體會到教練說的:韻律。所有的動作是一個整體,從划水、翻身、踢水、換氣,是一連串很優雅的動作,游順了之後,感受到一股喜悅:原來我可以讓自己的身體和協地一起律動!

愈協調、愈快樂、愈喜歡游永。一開始游個半圈(25公尺)就很喘,現在游個兩圈(100公尺)才需要做個大休息,總圈數也從10圈變成20圈。雖然不可能游得像菲爾普斯那麼快,但我還有很多空間可以進步!

後記:

七、八月小兒子上了兩梯、每次兩星期的游泳課,我也陪同游了四個星期,自覺自由式順多了,尤其是換氣,不再「特別抬頭」。現在的問題是:呼吸

會喘就游不久。會喘的前因是無效的用力方式,兩手用力划水的位置應該是在身體兩側,而不是在身體下方;後因則是太慢吐氣,應該在轉頭時就開始吐氣。如此當嘴張開時就可以開始吸氣,以前嘴張開時要吐又要吸,來不及吸到足夠的空氣就會很喘。

改用兩側划水,回來後前胸後背酸痛.,表示這些地方的肌肉平常都沒在用...

《刻意練習》

跟專家學習:找菲爾普斯的教練,了解如何游好的關鍵
目的練習:游泳的姿勢 → 圈數 → 呼吸

2018/08/05

到朝馬運動中心學游泳

暑假學游泳是最好的安排,離家不遠就是朝馬國民運動中心,它是台中市最先啟用的國民運動中心,2016年12月30日才啟用,很新穎的一個運動場所。
朝馬國民運動中心
裡頭有各種運動場地(樓層介紹):溫水游泳池、健身房、羽球、籃球、桌球、網球、足球、劍道、韻律教室...,還有許多的運動課程,而且收費很平民,溫水泳池的成人票價只要90元!這樣的公立設施及服務,讓我覺得納稅很值得!

暑期兒童泳訓課

暑期的兒童泳訓課從5月就開放報名(2018暑期簡章),我們六月底才報,所幸還有名額。

週間班、週末班

每次十堂課,有一~五班和六日班,當然選一~五班,上兩個星期,每天上午的作息就安排好了!
一~五的課,每天運動!

費用

週間班:十堂課 2,800
週末班:八堂課 2,240

上課時段

從早上8點到晚上8點、每個小時都有課。(上面的圖只截部分)

七月上的是10~11點,可以慢慢地吃個早餐,上完課玩一下、清洗後剛好吃午飯。
好處:早上起來有比較充裕的時間吃早餐
缺點:來不及煮,午餐只能外食

八月改上9~10點,要早點起床、8點半前吃完早餐。
缺點:最晚八點就要起床,早餐有點趕。
好虎:但早起也好,可以早睡。而且回到家約11點多,來得及簡單地煮個飯,舒服地在家吃飯。大熱天外食排隊可是會流的一身汗!

小孩上課家長免費入場

小弟到那上課還有一個好處:他上課,有一個人可免費陪同入場。既然都來了,怎麼不游泳呢!他學游泳、我運動,實在是太值得了!
2018/08/03

為愛朗讀:晴空小侍郎


每個小孩的氣質都不一樣,生長的時空背景也不同。

慢了姐姐哥哥十年才出生的小弟,成長於每個人都有手機、凡事上網的年代。還沒上小學該是玩玩具、亂塗鴉的年齡,哥哥用平板畫圖、姐姐用手機做作業找資料。高中生每天摸到十一點多才上床,比起同學都還算早。

兄姐如此,小弟也就深受影響。

但不能再這樣下去了!為了早點上床,就來個睡前儀式:唸故事。唸什麼好呢?

跟著姐姐看漫威迪士尼電影、哥哥玩電玩,才要上小一的他已對聲光效果習以為常。以前姐姐哥哥在他這年紀看的繪本,對現在的他來講已覺得有點太幼稚了。但內容為王,影像他看得到,但內容在講什麼,還是需要人解說。

他喜歡和大家一起看電影,但大家卻不勝其擾,因為他幾乎每一分鐘就要問一次:「他在講什麼?」有次大家一起看《侏羅紀世界》,電影裡的每個人說一句話,他就問一句,甚至連恐龍發出吼聲時,他也一樣問:「他在講什麼?」

因此我很有把握,只要故事夠好,他應該會對文字書有興趣。

翻翻書櫃以前曾唸給姐姐哥哥聽的書,基本上還有媽媽也喜歡的書,就先從《愛德華的神奇旅行》開始。

這本書真的不錯,過了這麼多年重讀,我還是很喜歡。小弟也還蠻喜歡的,跟著這隻原本高傲的免子,從只在乎自己,歷盡滄桑後學會珍惜。和姐姐一樣,對愛德華遭遇的主人和不同的名字,小弟也能清楚地記著,儘管有27個章節、兩個星期左右才讀完。

現在在讀的是《晴空小侍郎》,其實應該先唸這本才對,但因它外借,直到最近才回來。如同書名,它有濃濃的中國味:晴朝(朝代)、鬼、咒語、押韻...,剛好就要農曆七月。其中小侍郎和唐郎(螳螂)打鬥那段最精彩了,押韻的咒語也很有趣。

灶神怎麼洗碗?來,唸一下這個咒語:

碗是天,盤是地,天地之間下大雨!

小侍郎和螳螂書生打鬥時,手握幻影劍,怎麼使它呢?唸咒語就可以千變萬化:

莫怪樓前,草原中間,唐郎面前,變出閃電!

真的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