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繪本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繪本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0/03/20

寂寞嗎?《天涯一匹狼》

正當大家都以為世界上已經沒有大野狼的時候,其實呢,還有一隻。
偶然讀到這本繪本,這樣的書名、開頭,以為不過就是個給孩子聽的童話故事,但,不是,絕對不是。
每天每天,不知該去哪裡才能找到同伴。
好想要同伴啊,可是小白兔的話,就不用了。
膽小的白兔、循規蹈矩的白羊,怎麼玩得起來呢?可能連聊天都不覺得有趣。
有同伴真好,過得好熱鬧、好快樂的樣子啊。
是不是變成鹿的話,也可以這麼快樂地跟大家一起玩耍呢?
如果改變一下自己,用他們的樣子生活,會不會就能融入他們,心裡就不孤單?
沒有用的,我是我,我不是羊、不是兔、不是鹿。有些東西很深很深,很明白很明白,就像油和水合不起來。
沒有人跟我長的一樣嗎?
我的同伴都不在了嗎?嗚,好悲傷。擦擦眼淚。
不管怎麼說,我是一隻大野狼,就要以一隻大野狼的身份活下去。
(書裡的這個熱氣球原本是繫在屋頂的,然而在下一幕,天涯一匹狼自己放了綁繩,讓它飛走了。所以他是可以離開的,但他自願放棄?)
這麼一想,就覺得心情莫名地變得愉快了起來。

知道自己的獨一無二,如此真實的存在,蠻酷的。孤單在所難免,但值得珍惜。

心和身體一樣,也會生病也會受傷。家裡的書架,不,是醫藥箱,應該要有一本這樣的書,心感冒時,拿出來讀讀,配一杯熱檸檬汁服下,有治療改善的效果。

但,這本書已經絕版了。
2020/03/03

聲音遊戲:《你是一隻獅子》、圖書館呼

最近整理錄音檔,發現幾段孩子小時候的錄音,我們過去玩的聲音遊戲⋯⋯

《你是一隻獅子!:跟著動物們一起做運》


當小孩年紀小,每天黏人,每天相看,再怎麼可愛總是會有受不了的時候,能一起做做運動倒是排憂解悶的好方法。

你是一隻獅子!:跟著動物們一起做運動》是本很可愛的「運動書」。許多瑜珈動作其實師法自大自然,大人小孩一起學獅子、蝴蝶或小貓,伸展了身體,心裡的情緒也被拉長、柔軟了。

一邊看書一邊做當然可以,但可以更好玩:找大家一人一句,唸出來,用可愛的聲音引導我們做動作,這樣一來,就可以專心做瑜珈,專心聽「教練」的聲音,等待他們學青蛙、小狗、貓咪叫⋯⋯,然後笑出來。

聽著他們的聲音,儘管是多年前,還是可以想像這些聲音主人唸這些句子、學這些叫聲時的模樣、表情。聲音帶起的回憶反而比照片更有空間感。

這段英文版影片可瀏覽書的內容:

女孩的圖書館呼 閱讀電台

2015年新北市圖書館辦了一個圖書館呼的比賽,當年國中的姐姐參考廣播電台的台呼,自己設計一段有 Rap 的館呼,自編自唱,聽聽看:

Photo by Annie Spratt on Unsplash

圖書館呼 閱讀飛行

我也錄了一段,仿照飛機要起飛前的機長廣播:

Photo by Jerry Zhang on Unsplash

我們的檔案都寄出去了,可是後來不知為何,這比賽無原無故就取消了。我和姐姐都有點失望,自以為得奬機會很高的說。但還好,我們把當年的聲音留下來了,如果當年比賽真有得奬,可能還是這些聲音最珍貴。
2020/01/21

2020寒假Day1:《眼睛》齊米雷絲卡 Iwona Chmielewska

《眼睛》

讀畫時感覺作者來自陌生國度,的確,齊米雷絲卡來自波蘭,畫面構成、畫風散發著與主流歐美繪本不同的風味。
是挖洞書,從全白頁開始,左下角有小字、右手頁挖洞看起來是一對眼睛。
「我們從沒想過,眼睛幫我們做了多少事。」
翻頁後,左手頁的兩個洞嵌入畫中,右手邊的眼珠子不再是眼珠子。這頁的畫接續上頁的句子:「我們從沒想過,眼睛幫我們做了多少事。」沒有眼睛的幫忙,我們如何塗指甲油、倒咖啡?
因為這樣的編排,閱讀時便有了猜猜看的趣味。「眼睛每天引導我們。」翻過來會是什麼呢?
Oczy - ambelucja.pl - książki dla dzieci
猜到了嗎?是鑰匙和門。我以為會是指北針什麼的,為什麼是鑰匙和門呢?我問共讀的小弟,他說上面有號碼。我還是不太懂關聯性,或許畫家純粹就是因為門上的貓眼像瞳孔。
Oczy - ambelucja.pl - książki dla dziec
書介說這本書的構想來自作者的視障朋友,有天她受邀到朋友家作客,當她看見朋友跟任何視力正常的人一樣,能獨力完成生活中的大小事時,她的內心深受觸動。如同書中說的:「他們不需要開燈,也知道該往那走,因為他們還有其他感覺。」
「他們不需要開燈,也知道該往那走,因為他們還有其他感覺。」
Oczy - ambelucja.pl - książki dla dziec
閱讀這本書的樂趣便是:新鮮,看看波蘭畫家怎麼表達「看」這件事。

耳朵

和暑假一樣,寒假也是要照樣造句。原本請小弟也拿眼睛當主題,但他想用耳朵。
耳朵 by 飯小弟 
耳朵對我來說是多麼好的古董?
耳朵每天到底幫我聽多少音樂?
可是音樂太大聲,
總有一天耳朵會全聽不到。
「為什麼用『古董』?」古董是很久以前的東西。
「原始人留下來的。還有,可以用很久。」原來他知道可以用很久,但若音樂太大聲,有天會全聽不到。所以這首小詩是「感嘆」之作?!
我到是好奇如果原始人的耳朵長在我們身上,「聽」起來會是什麼感覺?

2015/12/22

用樂高和3C說故事

現代父母一定都曾為了3C用品及網路和孩子起過衝突,雖然說我個人不覺得太晚接觸網路或3C會有任何損失,但是擋不住啊!那些3C用品真的是好玩又方便的玩具。與其防堵他玩電玩,我想告訴他們還可以有其他的用途,比如:創作。

三個小孩都愛玩樂高,便鼓勵他們用樂高來創作,配合相關的App或軟體程式,我們做了樂高小書、繪本、漫畫,遇有定格動畫。真的蠻好玩的!

兒子不愛看書更別說寫故事了,但遇上寒暑假作業,師命難違、沒得商量,我建議他用最愛的樂高為主題做報告。一開始他收集了許多樂高產品圖片,我提醒他:「無論報告還是心得,大家想知道的是『你』的看法,你在那裡?」

討論之後,他把平時玩樂高的經驗寫下來:如何堆疊比較穩固、如何清洗樂高,以及做過的作品。這份很有個人特色的樂高報告不僅獲得老師欣賞,也深受同學喜歡。短短十來頁,但現在看來,卻是撐起他之後勇於創作的重要支柱!
圖1:樂高報告

三個小孩都愛玩樂高,男生組裝車子、機器人,女生則是玩家家酒。常常姐姐說故事,兩個弟弟便隨著姐姐的故事製做人物、場景,玩到混然忘我。這本《樂高小屋的Pizza派對》就是哥哥做了一個小屋後,姐姐加油添醋發展出來的。從有人叫Pizza外賣,擴建出:朋友騎機車回來、吃壞肚子上廁所,最扯的是最後有人因為中港路BRT工程塞車,竟然開水上摩托車來!
圖2:《樂高小屋的Pizza派對》

半年後兒子又在煩惱寒假繪本作業,我提議何不為樂高人偶做本故事書?以下內容摘自兒子書中所寫的製作過程:

  1. 想故事。這部分是最重要的,沒有故事後面的步驟都沒辦法進行。我跟家人討論之後,想出一個小男孩變成樂高人的創意故事。
  2. 組裝樂高。
    故事想好之後就可以開始組裝。這部分是最簡單的,因為天天都在玩。派對中的房子最麻煩,派對中每個樂高人要朝不同方向,都一樣會很奇怪。
  3. 拍攝。
    「拍攝」是最難的部分,尤其幾個樂高人在空中的畫面,還有角度和光線的問題。背光看不到樂高人的臉,面光太多也看不到。角度不對拍不到東西。近拍時焦距要調好否則會糢糊。盡量不要拍到雜物。
  4. 整理照片。
    把不要的照片刪掉、調整順序,調整照片亮度。
  5. 在iPhoto編輯攝影集。
    讓照片在每一頁裡調整好,連續的幾張照片放在同一頁,不同的分開。
  6. 寫故事。
    在調整好的照片打上文字。
  7. 印製。
    文字打好全部讀一遍,檢查那個地方沒做好、訂正錯字。都沒問題就可以拿去印製了。

基本上就是這樣,但為了增加質感(破壞原創?),需要有人要求、督促,壓迫他寫出、做出「再好一點」的成果,像是針對不順的情節加入前因後果,讓故事完整,這時老師的話比媽媽有分量。至於樂高製作,他是專家!
圖3:繪本《樂高阿諾的探險》

之前我們用蘋果電腦中的iPhoto做圖文編輯,版面安排有許多限制,後來發現許多App可直接編排照片成漫畫,像iPad的Strip Designer、Google Play的Comic Strip It。軟體的費用很便宜,百元不到的軟體就可以製作圖文並茂、版面活潑的個人漫畫,輸出成PDF檔,送影印店色印刷就是一本書了!
圖4:《樂高阿諾的探險》漫畫版

除了靜態故事書,App也可把照片製作成定格動畫(Stop Motion),手機掃瞄以下的QR碼可以看到兒子創作的《樂高人變身秀》短片:

圖5:定格動畫《樂高人變身秀》
2012/05/21

圖書館報報(2) 巫婆啊巫婆 請來參加我的宴會

為什麼給小孩看的繪本一定要是「美美的」?如果故事結局都是「從此過著幸福美好的日子」是不是太老套了?

第一眼看這本書一定就被那可怕、又大的巫婆臉給吸引,就像看恐怖片,不敢看,但又好想看,只好把眼睛藏在手的後面,透過指縫去看。很多時候會「怕」是因為不了解,一旦「看清楚」,反而不怕了。

在這本繪本裡,集合了所有童話故事,或者說小朋友怕的東西:鬼、蛇、野狼...,每頁都以超大畫面,放大且仔細地描繪出這些可怕東西的臉部特寫,讓人可以好好地看清楚他們的長相。

一開始或許不敢直視,但是看了之後,反而覺得他們真「特別」,或者說,還挺美的呢。
2012/05/14

圖書館報報(1) 好大的蘿蔔

身為圖書館重度使用者,應該為它做點什麼,用Blog記錄並分享讀到的好書,當成我們的回饋及感謝,就從「好大的蘿蔔」這本開始吧!
「拔蘿蔔」這個故事很經典,這個主題的繪本有很多版本,日本圖畫書之父松居直認為「好大的蘿蔔」是表現最好、最有力道的一個版本,我沒看過其他版本,不過就我閱讀的感覺的確如此。

這本書是給小小孩看的,正好那幾天妹妹帶著她二歲的女兒來我們家,有天很早起床,沒人陪她玩,我便和她一起看這本書,不,應該說「玩」這本書。怎麼玩呢?

●記憶力
這是個「重複」性的故事架構,每次都會多一個角色幫忙拔蘿蔔,邊講邊討論現在有誰來幫忙?小朋友好像很喜歡這種重複又有點不同的遊戲。

●觀察力
在這本繪本裡,每個角色成一直線和大蘿蔔拔河時,彼此間拉的施力點都不一樣,有的是「裙角」,有的是「背心」,有的是「尾巴」,有的是「腰帶」。小外甥女的記性很好也看得很仔細,但都用比的說不出來,我一一告訴她怎麼說,她因此多認識了好幾個名詞。

●體力
後來哥哥姐姐起來了,我們便找大家一起來「演」一遍,一個拉一個,假裝拔蘿蔔地拔河,沒想到很好玩耶!

2011/08/07

育幼院講故事:名字離家

一年之中會有一次到育幼院講故事的機會,儘管年初就排好時間並提出故事名稱,但往往在臨行前幾天,故事又會隨心情而有不同。這次我從書架上翻到去年在台北國際書展買的〔名字離家〕。

星期六的早上,在育幼院的小家庭裡,面對八個小班到升小三的小朋友,先自我介紹,並把名字寫在事先準備好的小圖畫紙上。

「阿姨的名字叫淑芬,這是我爸爸幫我取的名字。小時候,我不太喜歡這個名字,因為常常都會遇到和我一樣名字的人;但是長大後,我漸漸發現這個名字的好處,比如說,如果做了什麼不好的事,我可以說,啊,那不是我,是別的淑芬啦!另外,有時買東西遇到同名字的人,還會特別有些優待,像是算便宜一點,或是額外送些東西給我呢!」除了故事,小朋友好像也喜歡聽別人敍述親身經歷。

這時我也請他們把自己的名字寫在裁過的小圖畫紙上,順便認識一下他們,我問他們喜不喜歡自己的名字?他們似乎沒有想過這個問題。現在回想,這個問題對這些「小」朋友似乎太難了點。回收鉛筆及圖畫紙,以便他們專心聽故事。

「張翊淼」是一個舊名字,因為小主人學習不專心,媽媽在算命仙的指導下,換了個新名字「張順發」希望小主人可以變得柔順又風發。因此「張翊淼」這個舊名字只好離家,本想投靠「字典」,但是字典爺爺說「張翊淼」三個字要拆開住在不同的部首裡,「張翊淼」覺得三個字拆開就不再是「張翊淼」了。他只好再去找百科全書試試,十幾冊的百科全書問他:「張翊淼」是那個朝代的人?做過什麼豐功偉蹟?「張翊淼」回答他只是個小學三年級學生的名字,百科全書說只有歷史上享有盛名的人名才能出現在百科全書裡...

在說故事的過程中,小主人因為上課不專心,媽媽要帶他去一個地方,我問他們:媽媽要帶他們去什麼地方?一個升小三的女孩說:去醫院,醫生有一種藥吃了會專心。嗯,不錯喲,問醫生搞不好這是比改名字更好的方法呢!

在講到百科全書上記載的都是有名的人時,有個小朋友舉例:就像「羅志祥」,心想這是他們的偶像吧?當時直覺反應百科全書上的人都已過世居多,回應他們「羅志祥」還很年輕可能不太適合放在百科全書裡。現在想想,應該說得創一些記錄的人才能出現在百科全書上,像是跑最快的人啦、第一個發明電燈的人啦,或是像曾雅妮一樣史上奪下四大滿貫賽最年輕的球員。在小朋友心目中,除了影視明星外,應該可以多一點不同的偶像吧。

故事講完後,我翻出書中繪者徐建國先生把名字裡的「國」改畫成一張小臉的圖:

再把之前寫的名字圖畫紙發回給他們,請他們看看自己的名字「像」什麼?聯想看看在背面畫下。

一開始小朋友有點不知如何動筆,不過喜歡畫畫的他們還是動手畫了。一個名字有「如」的小女生畫了以下小小的圖:

她似乎沒什麼意思,只是天馬行空的畫畫,但我穿鑿附會地說:大家看!小如畫了一個在提燈籠的小朋友耶。大家眼睛一亮,有個小男孩說:沒有啦,她是在拍球!這招不錯,激發大家創作的靈感。有個小男生純粹想畫恐龍,我鼓勵他:要不要試試把名字藏在恐龍裡,讓大家找找?

有個小女生還不會寫字,其他姐姐幫她寫,因為名字裡有個愛,所以畫了一顆心,她說她想畫氣球,我說妳的姓-吳,就很像一個人拉著一顆氣球耶,她看了看自己的名字,很高興地點頭。

一個名字裡有「思」的男生,畫了一朵長在花盆裡的花,看著他的畫,我說:大家看!小思的名字是長在花盆裡的花,小思每天用「心」照顧它,就開出美麗的花朵了!

唉,我真是個胡扯的詩人啊!希望小朋友會喜歡我從他們名字說出來的故事。
2011/07/05

Fun暑假2011:圖像閱讀

早在今年初便答應台中故事協會的夏令營閱讀活動,四天活動的主題我定為:各式各樣的閱讀,希望可以透過不同的文字,增加大家的閱讀觸角。

圖像閱讀以「圖像」為主,先用一首童詩和笑話開頭,再以繪本「烏鴉郵局」說明其實也可以用實物取代文字做表達,最後再進入「Little Blue And Little Yellow」,引導小朋友了解抽象的色塊也可以說故事,最後以撕紙畫創作無字信結束。

不學寫字有壞處

方素珍

小蟲寫信給螞蟻
他在葉子上
咬了三個洞
表示 我想妳

螞蟻收到他的信
也在葉子上
咬了三個洞
表示 看不懂

小蟲不知道螞蟻的意思
螞蟻不知道小蟲的想念
怎麼辦呢?

蛋的笑話


有些字不會寫的大寶,寫了如下一封信給爺爺,你猜是什麼意思呢?結果爺爺把『O』都唸成了『蛋』,鬧了一個笑話:
親愛的『OO』,
我知道你生『O』住院了,所以我星期天要坐飛『O』去看你,而且還會帶你最愛吃的炸『O』給你吃,你要好好養『O』,不要再讓自己生『O』了。
祝你早日康復!
愛你的孫子,大『O』敬上


小朋友改寫了一個版本:
親愛的『外婆』,
我知道你生『日』住院了,所以我星期天要坐飛『碟』去看你,而且還會帶你最愛吃的炸『排』給你吃,你要好好養『壽』,不要再讓自己生『氣』了。
祝你早日康復!
愛你的孫子,大『寶』敬上


小魯繪本-烏鴉郵局



小朋友看了熊小妹寄樹葉給熊大哥代表熊小妹手掌和葉子一樣大,表示熊小妹長大的意思後,在看到第二個寄件人猴子寄柿子給遠方朋友時便推測成熟的柿子也代表「我的手已經大到可以握住這顆柿子」。

要他們再猜猜看,有人指出一顆柿子寄給兩個朋友可能代表「分享」-要他們一人一半。往下看知道柿子代表邀請之後,之後有些小朋友的發言可發現有些人已經意識到每個人寄信的邏輯都不同。比如說:狐狸寄六隻蘆葦花給父母,小朋友猜:狐狸兒子終於種出蘆葦花、兒子想念父母、六六大順。

這是本温馨的繪本,雖然動物們不會寫字,但是他們選寄物品的背後都有一段濃濃的情意。對小朋友來說,猜猜這些物品代表什麼意思,除了有趣,希望他們也可體會用不同的方式表達情感。

Leo Lionni-Little Blue And Little Yellow



先看無字版和小朋友討論可能的故事內容,一邊和小朋友討論並分享可能的故事內容。最後再看小藍與小黃原本的文字。

延伸活動-無字信



每人發下一份色紙,請小朋友自由撕成小紙片,再把它們和隔壁同學的那份交換,每人發下一張圖畫紙透過撕過的色紙片開始創作。在圖畫紙背後寫下給誰、無字信的內容。



2010/09/13

到底是Duck還是Rabbit?

今天去兒子班上當晨光媽媽,和小朋友分享一本繪本:Duck!Rabbit!。


在開始看繪本前,我先問小朋友是否看過鴨子及兔子,並請兩位出來畫畫他們所認為的鴨子及兔子是長什麼樣子,討論了一下這兩種動物的習性和特徵後,再來看繪本。

繪本中左右兩邊各有一個聲音,争論著所看到的是鴨子還是兔子,因為外形模棱兩可,因此請問小朋友們有什麼方式可以分辨到底是鴨還是兔,有個小女生說:可以把手伸過去看看牠會不會用嘴咬,果真繪本中也用食物來測試,看牠會吃麵包還是蘿蔔...

看完繪本後,我用黃筆畫上「凸」的上半部,請小朋友自由聯想,上台畫畫。結果有人畫出了:駱駝、磁鐵、山洞、飛碟、帽子和狗屋。


第二個題目則是兒子出的,他隨手畫了一段曲線,結果有人畫了:水管、蛇、滑水道和便便。

沒多久鈴響了,我說:小朋友,下課了!大家便高興地衝出教室玩去了。又是一次快樂的晨光時間。
2010/01/05

讀英文繪本:如果農場動物識字...

女兒的英文很爛,為此我們倆說好盡可能每天唸一些英文,最好的方式當然就是讀英文繪本啦。很幸運地,現在公立圖書館有許多英文繪本,當他們上課就是我去挖寶的時間。

作者Doreen Cronin及繪者Betsy Lewin合作了一系列農場動物的繪本,妳相信嗎作者竟然是個女律師呢?而繪者可愛的美式動物畫風,更是繪本吸引人的第一要素。

這系列故事主角是Farmer Brown農場裡的一群動物,這些動物很可愛,唯一讓人頭痛的是:他們識字。

Click, Clack, Moo: Cows That Type(2000)是這系列的第一本書,在這本書中乳牛透過打字機向農場主人提出要求:睡覺要有電毯,否則就罷工,母雞們也加入:No Milk, No Eggs。最後鴨子也起而效尤,要求主人在池塘加個跳水板。「抗爭」情節應和作者是律師有很大關係,因為她的工作便是處理商業與民事官司。看完之後,讓人莞爾一笑,難怪在極權國家,統治者會焚書坑儒,對人的思想與表達能力除之而後快,否則:麻煩啊!

接下來的Giggle, Giggle, Quack(2002)換鴨子當主角。Farmer Brown去渡假找弟弟看管這群動物,以為仔細寫下注意事項就可以高枕無憂,沒想到臨去前Duck撿到Farmer Brown掉下來的筆,用這隻筆寫下新紙條,偷天換日,讓農場動物們也和Farmer Brown一樣享受了好幾天的「特別待遇」…。

唸完這個故事,觸動女兒和兒子的寫字欲,他們倆紛紛討論起如果那天媽媽不在家,也可以學鴨子寫字條把想做的事寫下來,假傳聖旨給爸爸…。天真的他們沒想到,一看筆跡就破功了,不過也正好順便解釋什麼是「偽造文書」。

你相信嗎?在Duck for President(2004)中鴨子竟然要競選總統了!一邊唸書一邊和鴨子經歷完整的選舉過程,從各種競選活動開始(發表鴨子才聽得懂的演說...),到投票、開票,姐弟倆終於了解選舉中的細節。

姐姐原以為把票投進那個箱子就是投給誰,我解釋:選票會印上所有候選人,你在布幔後的票亭裡圈選,接著把票折起來投入票箱,所以不會有人知道你投給誰,最後大家投完票,再開票,到時有人會在台上唱票、計算每個候選人的得票數。說到這,弟弟很興奮地說:對啊,如果唸到你的號碼,你就有奬品!我說:那是抽奬,不是開票。

雖然跌破眼鏡,鴨子當上了總統,但最後牠還是回到Farmer Brown的農場,在Dooby Dooby Moo(2006)書中,偶然看到報紙上Talent Show(類似「星光大道」節目)的奬品是彈跳床,便組織農場動物們練習各種才藝…。

Doreen Cronin及Betsy Lewin這一系列農場動物繪本,畫風很可愛,讓動物識字這件事也很有趣,看牠們像人一樣要求、表達…。現在回想起來,「文字」真是一個很有力的工具。

雖然書裡的句子及用字,對僅懂幾個單字的小三女兒而言有點難度,但憑著對故事的喜愛,她還是生吞活剝地跟著我一句句地把它唸完。還好文句結構有重複性,反複地唸下來漸能熟悉。近兩個月十幾本繪本讀下來,對姐姐的英文似乎頗有幫助,考試進步十分,讓她很高興!
2009/12/11

奧力佛是個娘娘腔-談「娘娘腔」


何謂「娘」?打球的人Man?跳舞的人娘?

打球、運動明顯看到肢體的衝撞、競争,因此被視為很有男性氣慨。那跳舞呢?温和嗎?

對奧力佛來說,選擇與眾不同,背離同儕、父親的期待,不需要勇氣嗎?持續不斷地練舞,需要的毅力與耐力不亞於任何運動員。如果要成為職業舞蹈家,競爭之激烈,比職業球星更有過之吧?這樣的奧力佛,夠Man吧。

很多事情,不能只從表面判斷。

奧力佛是個娘娘腔-談「刻板印象」

註:有部英國電影「舞動人生」(Billy Elliot)講一個熱愛芭蕾男孩的故事,很像「奧力佛是個娘腔腔」的電影版。

奧力佛是個娘娘腔-談「刻板印象」


這個月讀書會選書是「奧力佛是個娘娘腔」(Oliver Button Is a Sissy),看完後便聯想到「刻板印象」。

先來個腦筋急轉彎。

一早爸爸載著小明出門,在繁忙的交通中不小心發生了車禍,救護車把他們倆載到醫院,檢查後,爸爸只受輕傷,但小明卻必須開刀,推進手術房,醫生看到手術台上的小明,嚇了一跳說:「怎麼會是我兒子?」

覺得這個故事有問題嗎?一點也不,因為醫生是小明的媽媽。但很多人聽完後都被不自覺的刻板印象給困住,想不通為什麼小明會有兩個爸爸。

「刻板印象」(stereotypes)其實是聰明大腦一個的機制,透過從群體歸納出的通則,讓日後面對類似人事物時可直接套用以往的經驗法則。

「刻板印象」是大腦建立的認知捷徑,但有時卻也讓人犯下先入為主、以偏概全的錯誤。像是很多旅居國外的中國人都曾被外國人問道:「你開的餐館在那裡?」好像所有中國人都開餐館似的。

有了「刻板印象」常會把人套入框架,產生不客觀的期待。如果期待是好的,那好,但如果不是期待,是輕視、鄙視呢?小心負面的「比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

如何克服「刻板印象」的影響?唯有「多了解」。當對人有了更多了解時,個人特質自然把人從刻板印象中突顯出來。大學時班上有對雙胞胎,一開始總認不出誰是誰,然而經過幾個星期,一起上課、聊天、吃飯的相處後,即使不說話,只看眼神也能分辨出誰是哥哥、誰是弟弟。

別讓「刻板印象」養成思考怠惰的習慣,深入了解,很多事情都不像表面的那樣。

奧力佛是個娘娘腔-談「娘娘腔」
2009/09/10

安東尼布朗(Anthony Brown)與超現實主義

安東尼布朗最為人所知的特色便是: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

畫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描繪眼中所見的真實世界,另一種則可用來表現腦海中的意念。超現實主義主在表現夢與潛意識的世界,是放逐想像力任意馳騁的領域。超現實主義作家常將許多看似不相干的事物組合在一起,因此作品常流露出奇幻與詭異的氣氛,或許讓安東尼布朗醉心的正是這一點!

馬格麗特(Rene Magritte)及達利(Salvador Dali)是超現實主義畫派中兩個很重要的畫家,在安東尼布朗的許多繪本中,可看到他們作品的影子。
  • Through the Magic Mirror把超現實主義帶進繪本
1976年Through the Magic Mirror是安東尼的第一本書。某天Toby無聊透了-書都看過了、爸爸在看電視、媽媽在看報紙,沒人可以陪他玩,當他百無聊賴地上樓時,竟然發現可以穿越鏡子,進入一個超現實的世界!


那是個奇異的世界,猫怕老鼠、狗遛人...,白天與黑夜的交替是油漆工人一筆一筆畫出來的(或許孩子心中的白天與黑夜正是如此交替):


天空下的不是雨,而是許多唱詩班小朋友從天而降…


透過魔鏡,安東尼布朗巧妙地把二十世紀超現實主義引進兒童繪本,這種超現實畫風也成了安東尼十分鮮明的個人識別標誌。

那個唱詩班小朋友從天而降的畫面是否與雷利.馬格利特(Rene Magritte)的Golconde如出一轍?


  • 誰來我家(The Visitors Who Came to Stay,1984)
《Through the Magic Mirror》是安東尼布朗的第一本繪本,在表現手法上比較生澀,很容易便可從繪本中一眼認出超現實主義的經典作品,但在九年之後《誰來我家》安東尼布朗已經可以完全掌握超現實主義精神,用自己的方式融入作品,而不再是硬生生地移殖或再現前人創作。

關於《誰來我家》,郝廣才在《好繪本那裡好》中有一段很精彩的評論-暗號,提到安東尼布朗在繪本中常埋藏著許多「暗號」,讓讀者在一次次的閱讀中不斷地發現新的細節及樂趣。

《誰來我家》的作者是Annalena McAfee,描寫單親家庭裡的一個小女孩原本和爸爸平靜地住在海邊的一棟房子裡,偶爾去和媽媽共渡週末。但有一天,爸爸的新女友與她的兒子住進來後,生活完全改變。當他們離開後,雖然日子回復平靜,但卻又若有所失。最後才發現,她們父女的生活已經無法再回復以前的樣子...

安東尼布朗雖然只是繪者,但透過許多圖像上的暗喻生動地傳達小女孩心情的轉變,插畫表演的精釆程度,完全不讓於文字!

其中有一張太陽蛋,十分細膩,幾乎和照片一樣逼真!這應是安東尼布朗在醫學院畫人體組織時,磨練出來的精準畫功。


  • 小凱的家不一樣了(Changes,1990)
十五年後的《小凱的家不一樣了》玩的是「變形」。安東尼布朗說這本書一開始的概念是:把一個東西進行完全相反的轉換,像是把茶壺變成一隻貓,把硬的、人造的、無生命的、金屬感的物體,變成温暖的、有血有肉的、毛茸茸的生命體。概念有了,但卻不知道如何把它設計成一個故事,就這樣在腦海裡放了好一陣子。


有天,我聽朋友說,當他們向七歲的女兒宣布:告訴妳一個好消息,妳媽媽肚子裡有個小Baby!小女孩竟然難過到哭了起來。這個故事點醒了我,可以描寫孩子看著周遭物品一個個地轉換,以及這些轉變帶給他的不安。



這三本繪本好玩、好看且"耐"看,因為裡面藏了許多的細節及圖像樂趣,每次翻閱注意力的角度不同時,常會發現之前沒有發現到的小機關或笑點。其中有些潛意識的暗喻,或純粹荒謬的組合,在經過一段時間或經驗的洗禮後有時會產生不同的體會。

說故事的人
2009/05/25

和安東尼布朗一起說故事-雞蛋踢石頭(Willy the Wizard)

愛踢足球的Willy因為瘦小的身材,在全都是大猩猩的球隊中,常常連球都碰不到。可是這無損他對足球的熱情。

有次回家遇到一個教他踢球的神秘人物,並且送了一雙球鞋送給Willy。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不知道是神秘球鞋給的神奇力量,還是Willy自己的努力,Willy的球技愈來愈好,因此讓Willy得到第一次上場比賽的機會。



比賽前一晚Willy興奮得睡不著,隔天竟然睡過頭,匆忙之間Willy竟忘了帶神奇球鞋出門…

安東尼在故事中安排了兩個特別元素:一個是神秘人物送的神奇球鞋,一個是Willy要求自己遵行一些固定儀式。

平凡的Willy在遇到神秘人物、獲得那雙神奇球鞋後,開始變得不平凡。這個轉變是神奇球鞋帶給他的?還是Willy努力練習得到的結果?幸運物真的會帶來幸運?還是只要心中有信念就會有力量?在說完故事時,我都會和小朋友討論這個問題。

Willy每晚睡前有固定的儀式,刷足四分鐘的牙、洗臉、從上而下扣睡衣扣子、上廁所,並且趕在馬桶的水還沒沖完前鑽進被窩。隔天再按相反程序起床。



另外,Willy走路時很小心,不讓自己踩到人行磚上的地磚線,但是就在比賽那一天,為了趕時間竟然不小心踩到了!果然這是個不好的兆頭,到了球場Willy才發現他忘了帶重要的神奇球鞋。



Willy似乎有輕微強迫症的傾向。強迫症也就是強迫性精神官能症,屬於焦慮症的一種,它的特徵是一再重複無意義的行為。繪本中的Willy對許多行為十分執著,連每天上、下樓的樓梯都要數一數,確定是否仍為十六階。

有人說強迫症是心理上的自衞行為,把外界給予的壓力轉化為一些儀式行為,以分散心中的不安與焦慮。孩子和大人一樣會有壓力,或許安東尼布朗希望透過Willy的經歷,讓被壓力折磨而不自知的孩子,知道如何化解類似的情緒與壓力。小朋友在聽到Willy這些舉動時覺得很好奇,我也會反問他們:你們有沒有像Willy的時候啊?

但是在最後,Willy發現即使沒有神奇球鞋,他仍然可以踢好球、為球隊得分、讓許多人為他喝采。回想球鞋、神秘人物,Willy微笑地走在皎潔的月色裡,不再擔心腳下的地磚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