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11

奧力佛是個娘娘腔-談「刻板印象」


這個月讀書會選書是「奧力佛是個娘娘腔」(Oliver Button Is a Sissy),看完後便聯想到「刻板印象」。

先來個腦筋急轉彎。

一早爸爸載著小明出門,在繁忙的交通中不小心發生了車禍,救護車把他們倆載到醫院,檢查後,爸爸只受輕傷,但小明卻必須開刀,推進手術房,醫生看到手術台上的小明,嚇了一跳說:「怎麼會是我兒子?」

覺得這個故事有問題嗎?一點也不,因為醫生是小明的媽媽。但很多人聽完後都被不自覺的刻板印象給困住,想不通為什麼小明會有兩個爸爸。

「刻板印象」(stereotypes)其實是聰明大腦一個的機制,透過從群體歸納出的通則,讓日後面對類似人事物時可直接套用以往的經驗法則。

「刻板印象」是大腦建立的認知捷徑,但有時卻也讓人犯下先入為主、以偏概全的錯誤。像是很多旅居國外的中國人都曾被外國人問道:「你開的餐館在那裡?」好像所有中國人都開餐館似的。

有了「刻板印象」常會把人套入框架,產生不客觀的期待。如果期待是好的,那好,但如果不是期待,是輕視、鄙視呢?小心負面的「比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

如何克服「刻板印象」的影響?唯有「多了解」。當對人有了更多了解時,個人特質自然把人從刻板印象中突顯出來。大學時班上有對雙胞胎,一開始總認不出誰是誰,然而經過幾個星期,一起上課、聊天、吃飯的相處後,即使不說話,只看眼神也能分辨出誰是哥哥、誰是弟弟。

別讓「刻板印象」養成思考怠惰的習慣,深入了解,很多事情都不像表面的那樣。

奧力佛是個娘娘腔-談「娘娘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