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親子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親子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2/10/15

給男人生日的一封信


二十歲,方方面面看來,都是男人了。

但感覺好像還沒有。

去年五月的某個早晨,一天清早你興奮地拿手機簡訊給我看:夢想科系錄取通知!

你是個喜好很明確的小孩,選擇對你來說不是問題,有問題的是你想要的選不選你。但這至少已經移除了一半的障礙,當其他人還在摸索要做什麼,你努力為想要的奮鬥就是了。

我們家族裡沒人唸過、接觸過這個科系,不知道這科系讀起來這麼累,當其他人熬夜跨年、隔天還躺在溫暖被窩的時候,你們已經早起,不是要去升旗,是要上設計課,直至元旦傍晚。每天近兩點才睡(你說和其他人比,這算早的),一週還有幾天要六點多起床掃落葉。

一學期後已經不少人陣亡,一學年結束,刷掉了三分之一的人。

還好這是你想讀的,雖然備取十三名進去,但你堅強地存活下來,學年成績還排在前十名裡。

真為你感到開心。

從來都不敢把你們的成果拿來自己身上,今年你不住家裡,你的成果和我更沒關係。

我自認是「自己」長大的,爸媽對我最好的一點是給我一個安穩的家,有得吃、有得睡,沒有恐懼,其他就我自己來。因此一直自己居功,如今覺得這算法好像少了什麼。

但不管怎麼說,我就如我爸媽,真心覺得孩子好,絕對是他自己努力來的。

而我跟我爸媽不一樣的地方是,遺憾你還在身邊時,沒有再多要求你一點:多讀點書、學煮飯、多做點家事、多練一下身體,並應該更堅持地要你少玩點電動。

以上,你完全同意。

幾次評圖下來,你感嘆為何有些同學介紹自己作品時可以引經據典,甚至在教授詰問、質疑他的設計時,能反駁,還能說出一套自己的邏輯。而你說個幾分鐘就沒了。

「真的要多唸點書!」你告誡你弟:媽叫你唸書就要唸書,知道嗎。

暑假你還真去圖書館借了幾本書回來,甚至還和同學組了個讀書會。我喜出望外,這兒子真不一樣了?

結果,暑假就是「假」,用力補眠之餘,溫習一下電動也是必要的。而書,沒翻完,到期便還給了圖書館。


A boy gets to be a man when a man is needed.
Remember this thing. I have known boys forty years old because there was no need for a man.
-John Steinbeck/約翰·斯坦貝克,美國作家、戰地記者,1962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代表作《憤怒的葡萄》


2022/10/06

質數

很想每天寫,但不是每天都有亮點或心情。

比如昨天,我在生氣,氣男孩上學路上抱怨題目難、計算煩,一放學卻全都忘光。就像借了錢,卻不還,利息愈積愈多⋯

他爸說,五年級的男孩大概就是這樣,妳指望太高了。

這說法可以接受,但我可能沒辦法就讓他這麼「快快樂樂」的。

我希望他愛我,不是因為我讓他快快樂樂,而是因為我讓他做到更好的自己。該做好的事做好了,才是真的輕鬆。

比如,合唱團。

老師說整組人都要通過近二十段驗收,才能進入出賽名單,這得花不少下課、放學時間,還要找同組人,困難度頗高。他本來吵著要放棄、退出合唱團,但我們要他堅持一下,雖然麻煩、花時間,但最後也是做到了。

回到昨天說的質數,會和小孩談質數的媽媽應該不多,不是我有多利害,純粹就是我個人喜歡數學(輕鬆的數學,嚴肅的我沒辦法),因為數學有趣,尤其質數很特別。

你不覺得質數跟人很像嗎?好像跟所有數在一起,但卻又沒有另一個數可以整除它。如此孤獨的存在,就像每一個人仔細看都不一樣。質數無限多?好多數學家花一輩子的時間在找這個答案。

你最喜歡那一個質數?

我最喜歡2。因為只有它是偶數,很特別。

有不特別的質數嗎?所有質數都蠻特別的,如果你能找到一個不特別的質數,這又讓它變得很特別了。

你看,數學很好玩吧!

2022/10/04

不輕鬆的上學路:100以內有幾個質數?

今早路上我們討論「質數」。

這其實是延續昨晚的數學,而昨晚的數學是因為今天要考因數與倍數。

一大早聊這個真的有點硬,你流露出「不能輕鬆點?」的眼神。

好輕鬆點,我改問:不然猜猜看100以內有幾個質數?

只要猜個數字,這好像比較簡單。

你說:50。
怎麼可能!偶數就佔了50個了。
也對。
33。
每3個就一個質數?
比例太高,好像也不對。
這時你有興趣了。
認真猜一個:25個。

好,我們就1開始檢查有幾個質數。

1、2、3、5、7、11、13、17、19、23⋯⋯

我們發現:
偶數可以直接跳過,
個位數5也可以直接跳過,
可疑奇數把數字加起來可否被3、9整除,
再看是不是7的倍數。
11的倍數很好看。

這些其實就在複習昨晚的因數與倍數,只不過換個方式。

遇到91,不是3、9的倍數,是7嗎?
先減去70再說。
21是7的倍數!

就這樣我們算到25個。

裡面有沒有最刁鑽的13、17、19倍數?

只要檢查13 x 7 就好,因為偶數、3、9的倍數都挑過了。
13 x 7 = 91 剛才算過了。

17 也是只要檢查 17 x 7。
超過100了。

所以100內的質數有25個。這是我們今早得到的答案。

我也不確定對不對,重點是我們「找」了。

數完質數,也到了校門,感到你輕鬆了些。

Bye bye!

不知道是因為終於可以離開媽媽,還是數完了質數。

2022/10/02

我是不「尊重」小孩的媽媽

當我寫下和兒子一起做數學、寫筆記⋯的事時,邊寫邊覺得自己會不會把他「管得太死」?干預太多?

「尊重」,在個人空間裡,的確不該太過干涉。但是家人也要那麼尊重嗎?

看到小孩近視、時不時眼睛都黏在螢幕上,問爸媽為什麼不限制孩子的手機使用。他說:「尊重他們的意願,要他學自我控制。」可是小孩的眼睛已經不好了,還是要這樣試下去嗎?

「尊重」?我看到的是:不管。如果真的關心一個人,我沒辧法不管。

或許不是不管,而是因為這是目前的「時尚」,尊重、自由,如果不這樣,好像就不夠開明。

​但就如​「個人化」​這​觀念不是哲學家的發明,​而​是廣告的產物。​社會風氣影響人的行為,如果不仔細想,從眾是最簡單舒服的做法。​

​對別人我尊重,因為我真的不了解他們。但是對於我最親近的家人,尤其是尚在成長中的孩子,我沒辧法完全尊重。畢竟,我比他們多了二十多年的生活經驗,如果看到不對不說、該要求不要求,放任沒有經驗的孩子用他們的健康、時間去換我已經知道的教訓,太可惜,太不負責任了。

小時候父母不管,說好聽是放牛吃草,自由成長,每學期家庭問卷問父母態度,我總大方地在「開放包容」上打勾,但心底卻希望:誰來管管我啊!再說清楚一點是:誰來關心我吧!

如果有人管,衝突​是一定的,但也是好事,本來每個人都不一樣,衝撞正好讓彼此的面貌更清楚,扎實感受彼此的力道/個性強弱,驗證彼此的想法真的堅不可摧?思考周慮?若真是如此,如何為自己的主張​​​​發聲。

​要求、反抗,期待、失落⋯⋯,在這些過程​中角力,結果是我們更了解彼此,更知道怎麼做才是「尊重」。

​而且,衝撞時正是彼此靠得最​近的時候。奮力肉博,用力到流淚、流汗,那樣的親密,讓人在「獨立」後,知道自己並不「孤單」。

「尊重」,客客氣氣,保持距離,沒有衝突,也沒有交流,假自由最後其實是孤單。

說尊重,向別人說去!我一點都不想「尊重」我的孩子、我的老公,我想和他們「一起」,一起追求我們的期待、嚮往。

​船在大海上航行,看似自由,終舊有個要去的港灣。沒有地圖、沒有目的地,​​那不是自由,是迷失。

2022/03/19

打掃家裡,順便也把自己的心打掃乾淨

「明天早上吃什麼?」

飯粒弟常用這句話當晚安。一個吸引人的早餐讓今晚好睡也讓明天很美。

昨晚吃咖哩還有剩,但一早吃咖哩好像味道太重了些。

「如果家裡沒東西吃,就吃7-11飯糰吧!」飯粒弟一直找機會偷渡他愛吃的飯糰到菜單裡。

「好。」想睡了我,先說答應,明天再說。


早上起床打開冰箱盤點。昨晚為咖哩買的雞里肌還有些沒下,味噌湯也沒喝完。感覺現在的天氣涼涼的,煮些麵線加進味噌湯應該不錯,然後切點蔥花灑上,這綠色的跳跳糖,在我們家喝味噌時是一定要的。雞里肌就灑鹽、擦乾、香煎,看到鹽酥雞里肌,飯粒弟絕對就忘了7-11飯糰。

果然,我和飯粒弟都很滿意。這麼美好的早餐,忍不住拍下傳給兩個住外面的姐姐哥哥瞧瞧。

每個星期五要早起掃校園的哥哥秒回:看起來好讚!

是啊,我也這麼覺得,能每天做早餐給飯粒弟吃我也覺得很讚。不知道他們現在早上都吃什麼?有沒有時間吃。我回他:「等你回來再做給你吃。」


不知道姐姐哥哥在什麼情況下會想到家。我其實不太想他們。

偶爾。

刷牙時看到姐姐留在家裡的護髮乳、洗面乳,站在鏡子下的最角落,那角落還有姐姐洗浴室時,用來刷洗手枱的刷子。想到她用夾鍊袋裝手機,邊聽泰勒絲邊洗浴室。有潔癖的她連馬桶都刷得白白亮亮。

送完飯粒弟,回來晾洗好的衣服,一開後陽台工作間,腳下是清爽白磁磚,這是哥哥要回學校前打掃的。會過敏的他打掃前會先載口罩,然後和姐姐一樣把手機音樂準備好。收台面雜物是準備動作,全收進洗手糟下後打掃才正式開始:刷洗手糟、擦洗衣機,最後刷地板。

把地上的頭髮、灰塵全集中在一個角落,待水留完,撕張紙巾、對摺兩次,把起這些噁心的東西全都包起來丟掉,就大功告成。


當他們被「請求」打掃家裡,不可能舉手歡呼,也要等待一段心理準備時間。但一旦準備好、排好執行時間,真正打掃時其實都蠻樂在其中,並且也享受著那一段刷洗乾淨的勞動過程。

當我們看著清爽的浴室、地磚白亮的工作間,不只他們自己,生活在其中的我們,每個人的心情都很好。

再也沒有什麼比打掃家裡更值得做的事了!一分耕耘,絕對有一分收獲。生活裡能這麼踏實,報酬百分百的事沒幾項。

動手打掃家裡,順便把自己的心打掃乾淨,是我想教你們的事。


2020/12/02

飯粒兄弟的早餐3:牛肉蛋生菜三明治/醬燒剝皮魚

今天早餐忘了拍照,主要是覺得家樂福買的牛肉片實在太薄了,有點氣,不想拍。但今天中午倒是很豐盛。

醬燒剝皮魚

份量:3人份
預估時間:20分鐘

材料表

剝皮魚 2~3塊(約250g)
蒜苗 1根 或 蔥 數根 切段 薑片 數片

調味料

鹽 適量
醬油 適量
米酒 10ml

準備

  1. 取約魚重量1%的鹽塗抺在魚的表面上。新鮮的魚靜置15~20分鐘,退冰的魚1小時以上。

作法

  1. 用清水清洗掉魚外層的鹽及腥血水,以紙巾擦乾避免下鍋後油爆。
  2. 開大火熱鍋1分鐘後轉中火,下些許油、轉動潤鍋。
  3. 放入魚塊,耐心等至魚面焦乾再翻面,另一面也是。
  4. 兩面都煎好時,依續倒酒、醬油於鍋邊嗆出酒香醬味。
  5. 再加淹過魚塊的水、薑、蒜苗段或蔥段,蓋鍋煨煮至湯汁濃稠。
  6. 起鍋前可試試味道,不夠加鹽調味。

重點

  • 鹽可以去除魚裡的臭腥血水,此外,除水乾,等一下烤(煎)魚皮就會更酥酥脆脆的。
  • 要煎的食材一定要擦乾,才不會油爆,一來有燙傷危險,二來油漬要清很麻煩。
  • 蒜苗或蔥段、魚肉和醬油、酒煨煮後,魚肉蛋白化成褐色乳汁超美味下飯。

食客的責任

星期三中午飯粒弟也會一起吃,有個愛吃的傢伙,就讓煮飯的人有期待也有壓力,準備不夠會被客訴,但只要做好一道主菜,他就會毫不客氣、毫不保留地大大讚美。我最愛這樣有話直說的客人:批評稱讚都十足誠懇直接。

不像爸爸愛說:只要妳煮的都好吃。我知道這也是愛,但這種愛像含糖飲料,只會讓人虛胖,沒有營養。說真話,讓我知道你的感受,才能讓我們的關係更好。

今天中午的菜色是:醬燒剝皮魚、蕃茄炒蛋、芝麻醬佐水煮蛋生菜,還有玉米排骨湯。



你猜那一道最先被吃完?

答案是:生菜沙拉!

中午天氣熱,清涼甜脆的生菜最爽口了。我自己最愛鹹酸的蕃茄炒蛋,先生不吃魚,嫌挑刺麻煩、討厭魚眼睛瞪人,剝皮魚塊無刺無臉他才吃,其實醬燒魚最下飯的不是魚肉,是魚汁,魚煎過的香,蒜苗、魚肉和醬油、酒煨煮後,魚肉蛋白化成褐色乳汁,所有的滋味都在融在魚汁裡了!

老實說這是一頓清冰箱大餐。清了孤零零的蕃茄,上次剥皮魚剩兩塊,水煮蛋也是前幾天剩的,生菜是早上三明治剩的,玉米是星期天市場出清七隻五十中的三隻。

如果有在煮,儘管是只有剩餘食材,總也能兜出一桌好菜。

2020/12/01

飯粒兄弟早餐2:香菇肉絲油飯

香菇肉絲油飯

份量:3~4人份
預估時間:1小時

材料表

乾香菇 4朵(50元硬幣大小,可隨意增加)
豬肉絲 100g
    鹽 1g(肉x1%)
    醬油 10ml(肉x10%)
    米酒 5ml(隨意)
米 2米杯
薑片 數片

調味料

沙拉油 10ml
麻油 10ml
白胡椒粉 適量
鹽 1g
醬油 10ml

準備(提前1小時或以上)

  1. 乾香菇快速沖洗後,梗朝下,在一碗過濾水中泡開。
  2. 將肉絲與醃豬肉絲調味料拌勻備用。

作法

  1. 白米洗淨,瀝乾。
  2. 將泡開香菇擰乾、切絲,梗亦切絲。香菇水留存備用。
  3. 中大火熱鍋1分鐘。
  4. 轉中火倒入沙拉油,待30秒油熱後加入薑片、香菇絲,待香味出來。
  5. 加入豬肉絲炒至肉變白。
  6. 再放入鹽、白胡椒粉、醬油及香菇水,倒入所有米拌勻。
  7. 全部倒入飯鍋,鍋內加1杯水,放入電鍋,外鍋1杯水,蒸熟即可。

重點

  • 糯米要另外購買,還要泡,其實只要有麻油、香菇,用白米也可煮出油飯的味道。
  • 最後鍋內的香菇水和1杯水約和白米等量。水不要太多,乾一點的白米煮得Q一點好偽裝糯米。
  • 香菇可在前一晚放入冰箱,時間夠,菇傘下的灰塵會沈澱在碗底。


今天下午接到陌生電話,某銀行員告知我,媽媽在他們那跌倒現已自行回家。馬上打電話給媽,行動沒人接,家裡電話也沒接,留言給她請她回電給我。

心裡七上八下⋯⋯。再找不到人,想著接下來要坐那班火車回去看她,還好就在一個半小時後,她終於接電話了。原來是在銀行血糖太低,坐了一會好了點,自己買了塊麵包吃再回家。然後忘了帶電話出門。

媽媽這樣,真的很讓人擔心。

也曾想過讓她來和我們住,但考量她的舒適,原本的家是她最習慣的地方,所有她拼布的材料器具都在那,環境也是她最熟悉的,而且自己一個人作息自在,如果是我也會喜歡這樣。我、弟弟、妹妹,多回去看她,這樣對大家都好,影響也最小。

然而媽媽的身體狀況再這樣下去,我擔心她會失去自由。

2020/11/30

飯粒兄弟早餐1:漢堡排

漢堡排

份量:6個
預估時間:分鐘

材料表

牛絞肉 300g
豬絞肉 100g
牛奶 40g(肉x10%)
麵包粉 40g(肉x10%)

調味料

4g(肉x1%)
黑胡椒 適量

作法

  1. 將所有材料及調味料混合,用清洗乾淨的雙手輕輕混合肉排,讓手的溫度融化油脂,同方向攪拌至「牽絲」狀,絞肉出筋。
  2. 肉排太過結實口感會不軟嫩,雙手小力來回拍打絞肉,去除裡面的空氣,至不會散開的程度即可。
  3. 捏成圓餅狀,約1~1.5公分厚度,放在保鮮膜上,可放入冷凍要吃再拿出來煎。
  4. 熱鍋後,轉小火,放入退冰肉排,蓋鍋煎至表面不黏鍋即可翻面,另一面亦是。表面要酥,最後可開鍋煎。

重點

  • 麵包粉可用吐司去邊代替。
  • 牛絞肉比較香,沒辦法牛絞肉就是有一股豬絞肉沒有的香味。也可以全用豬肉。
  • 肉要有點肥,瘦肥比,7:3或8:2。
  • 肉裡加鹽,將肉中的鹽溶蛋白溶出,經攪拌及拍打蛋白質間便會產生膠黏性。
  • 做漢堡排容易,關鍵在「煎」,要熟但不能老,保留漢堡中的肉汁,外酥內Juicy是最高境界。
    鍋剷壓肉排、過度翻面都會讓肉汁流失,一面煎至上色後再翻面,待另一面亦上色、中央凹陷處膨起,便差不多。
    太厚怕中間不熟,太薄又沒誠意。家裡如有微波爐,微波再煎會不會有幫助?

昨天飯粒弟寫週記,為了玩電玩態度隨便,看了本子我請他重騰一遍:都已經用語音輸入在平板裡,還寫錯字、漏字,分段從空兩格、空一格到沒有空格。

他知錯,但情緒壓不下來,忿忿擦掉重寫。交來,我看沒錯,才出門吃星期天的早餐。

不知是食物,還是他自己調適,回復活潑的樣子。餐點依然是他的最後來(因他每次都不客氣地點最豐盛的),看著我的雞腿堡,熱絡地要我給他咬一口。親膩,更甚平常。

稍早的要求雖然讓他不爽,但踏實地修正自己後,心裡的輕鬆,很爽。

2020/08/16

在火車上

邀住花蓮的妹妹和她三個孩子來台中玩,近兩年不見,繞過中央山脈來訪,我們認真玩了四天,第五天大家一起到台北找外婆。

因為兩個表弟,兒子開心、氣派地當了好幾天的「大哥」。有幾次興致高昂,在兩個表弟面前想逞威風,提出自以為是的計劃,我駁回,便出言不遜地使脾氣,因他使脾氣,沒辦法好好說話,我也就粗魯地做了些處理。這讓他更沒面子。

我們這幾天的關係因此若即若離,有點緊張。

最後一天,吃過豐盛的火鍋去林家花園玩,綠意盎然、一造接接連一造的庭院,讓大家充滿驚喜,像在一個很大的花園迷宮裡探險。

該坐火車回台中的時間,大家也該告別了。我和妹妹下次見可能是以年來計,表哥表弟下次見,不知道哥哥還會不會比較高?不只火車催,我看天邊烏雲也快黑過來,最近下午都落暴雨,大家依依不捨地再拍一張合照,說再見。

我和兒子坐上公車趕火車。火車站人來人往,我們直覺地牽起彼此的手。少了兩個表弟,他又回復成「小」兒子。臨上火車前上廁所,他先去,我再上,換手看顧包包。女廁人多等了一下,就在快好時,聽見兒子喚我的聲:

「媽媽!媽媽!」
「什麼事?」
「妳好了嗎?」
「快好了。」

走出來,便看兒子提著我們倆的包包在女廁門口守候。
「謝謝你。」

上火車入座後,兒子依身靠了過來,因為玩累了,或許也因為卸下「大哥」的身分。我們的關係又回復到原本的距離,還有,因為離家讓我們靠近。兒子很快地睡了。

這班火車將直達豐原,中間沒有停靠站,駛出地表、越過大漢溪時,妹妹傳來訊息:到家了,也開始下雨了。

2020/07/19

電玩動漫中的女性穿著

曾和小男孩討論過「身體界線」,最簡單的一條規則是:泳衣遮起來的地方別人都不可以隨便碰。但「看」呢?
在這個時代,小男孩比哥哥姐姐更早接觸電玩、動漫,而且是哥哥姐姐在看的電玩動漫,這些超齡的內容,我們「習以為常」的畫面,對他是有衝擊力的,若我沒把我的感覺或意見表達出來,小男孩可能就這麼把它當成「正常」,接受了。
第一個想要和小男孩討論的便是:電玩動漫中的女性穿著。
《亂馬》因為不慎落入「女溺泉」,遇到冷水會變成女孩,遇到熱水又恢復成男孩,常會有男女變身的笑點,(為什麼身體因為男女不同便會有強/弱、賺到/鄙視的差別?這也可好好討論一下性別差異),當小男孩和爸爸看得笑哈哈時,我隱隱感覺不對。
為什麼要讓女性角色穿那麼緊的服裝?這是劇情需要?還是在服務「某些觀眾的需要」?
我問小男孩:「喂,你會不會覺得媽媽、姐姐、老師平常不會這樣穿?」漫畫裡亂馬、珊璞有時會穿的很緊,甚至有點曝露的服裝。我想讓他意識到漫畫和現實不太一樣。
亂馬中關於女性身體的問題在齊八寶這色老頭角色加入後更加明顯。
小男孩混然不知這有什麼問題,他只覺得有趣。的確是有點「趣」,但這個「趣」是不是因為佔了女生的便宜?為什麼動漫中的男性就可以穿的和平常一樣,女性卻常要穿少一點、緊一點?實際上穿這樣打鬥很不方便,甚至容易受傷。
於是有天他打開 Free Fire 的角色著裝畫面,和我討論女戰士的穿著。
「這件 ㄋㄟ ㄋㄟ 露太多。」他自己說。

「這件可以吧?都包起來。」我說雖然如此,「但太緊了吧!」胸部太明顯了。

這件薄紗都是透明的,有穿和沒穿一樣,只遮住兩點。

「這件很可愛。」

「這件很帥。」

「這件?」嗯,可以啦,但有點意味⋯⋯,這以後他才會懂。
最後,我問他:
「為什麼你要用女戰士?」
「因為女生跑比較快。」
原來是女生比較輕的概念。
2020/05/31

男孩日常對話

「早啊!」男孩背對著我灑出早晨第一泡尿。

「媽,好好睡哦!」對一夜甜美發出讚歎,在這美好的時刻來個擁抱慶祝一下,剛洗好的手、上面的水滴正好在我身上拭乾。

「等一下!」他掏出一只沙漏,「媽,我們要抱到沙漏漏完才能放手。」好,我樂意配合。

身體擁抱,但心已經跑了。

「媽,諾亞方舟的盒子壞掉了。」因為他粗魯的收法,裝玩具的紙盒拉了一道破口。
「我用膠帶修好,但是只能從另一邊開。所以我在紙盒上貼了張紙:『請從這邊開』,這樣大家才知道。」

小二的他開始會用文字派遺自己的意志了?我仔細看:請從這邊「訂」開。

我指指紙盒:「是嗎?」
他看了一下:「哦,寫錯了。」

我虧他:「你二年級哦?」
「對啊!我二年級。」

2020/03/03

聲音遊戲:《你是一隻獅子》、圖書館呼

最近整理錄音檔,發現幾段孩子小時候的錄音,我們過去玩的聲音遊戲⋯⋯

《你是一隻獅子!:跟著動物們一起做運》


當小孩年紀小,每天黏人,每天相看,再怎麼可愛總是會有受不了的時候,能一起做做運動倒是排憂解悶的好方法。

你是一隻獅子!:跟著動物們一起做運動》是本很可愛的「運動書」。許多瑜珈動作其實師法自大自然,大人小孩一起學獅子、蝴蝶或小貓,伸展了身體,心裡的情緒也被拉長、柔軟了。

一邊看書一邊做當然可以,但可以更好玩:找大家一人一句,唸出來,用可愛的聲音引導我們做動作,這樣一來,就可以專心做瑜珈,專心聽「教練」的聲音,等待他們學青蛙、小狗、貓咪叫⋯⋯,然後笑出來。

聽著他們的聲音,儘管是多年前,還是可以想像這些聲音主人唸這些句子、學這些叫聲時的模樣、表情。聲音帶起的回憶反而比照片更有空間感。

這段英文版影片可瀏覽書的內容:

女孩的圖書館呼 閱讀電台

2015年新北市圖書館辦了一個圖書館呼的比賽,當年國中的姐姐參考廣播電台的台呼,自己設計一段有 Rap 的館呼,自編自唱,聽聽看:

Photo by Annie Spratt on Unsplash

圖書館呼 閱讀飛行

我也錄了一段,仿照飛機要起飛前的機長廣播:

Photo by Jerry Zhang on Unsplash

我們的檔案都寄出去了,可是後來不知為何,這比賽無原無故就取消了。我和姐姐都有點失望,自以為得奬機會很高的說。但還好,我們把當年的聲音留下來了,如果當年比賽真有得奬,可能還是這些聲音最珍貴。
2019/12/20

《一個躲起來的好地方》-我們都需要一個空間

參加《黑潮文化基金會》舉辦的《森海秘密基地 // 保安林推廣活動》,
在七星潭旁的防風林中蓋自己的秘密基地
有天和母親一起到伯母家處理一些事務,住山上的二伯母在家附近種了許多野菜果樹,慷慨地要和我們分享,母親便邊聊邊打包了川七、楊桃、白薯,最後竟是要給我的。

原本打算送母親回家後,難得自己一個人想逛逛街再去坐火車,這下拿著一大包土產,怎麼逛?我向母親表示等會要坐火車,星期天南下很多人不好帶,她也不以為意,執意要我帶回去。加上二伯母也在,不好意思再說不。只好放棄原本的偷閒計劃,提著一大袋土產直接上火車回家。

母親覺得她在做好事,但直接跳過我的感受,「被」接受,真的不太舒服,當時好想找《一個躲起來的好地方》。

一個躲起來的好地方

蘇珊不喜歡蜘蛛,但哥哥一定要她看一看蜘蛛。想要找一個可以躲起來的好地方,到底要躲在哪裡,才不會被發現呢?
她問了鄰居奶奶、除草爺爺、郵差⋯⋯但都不是一個躲起來的好地方。

最後蘇珊,靠她自己,終於找到一個躲起來的好地方,那裡非常、非常安靜⋯⋯

聽聽飯粒弟怎麼說

我想飯粒弟一定也有想要躲起來的時候,和他一起讀這本書是想讓他知道:無論你的心情如何,有什麼困惑,應該都可以找到一本懂你的書,說中你心事的書。

當蘇珊問了三個人都找不到一個躲起來的好地方時,我突然想到,問身旁的他:「如果蘇珊來問你,你會告訴他可以躲哪裡?」

沒想到,他提出一個我沒想到,但是很不錯的建議:「我會找她去吃下午茶。」

「對哦!可以和她聊聊天,比較不會那麼害怕。而且她的哥哥一定沒想到你們會去吃下午茶。」

小二男生的下午茶,其實不過就是去便利商店買個小東西吃,但轉移心情的效果是一樣的。為什麼要躲?可以去做別的事,逃離這不愉快的遊戲啊。我喜歡這灑脫的態度。

我從這裡就看不到你了

和他共讀時,我們還發現了一句關鍵詞。當蘇珊問人哪裡有躲起來的好地方時,他們在指路之後,都在最後加上一句:「我從這裡就看不到你了。」

第一次讀到,不覺得如何,但是幾次之後,蘇珊一再被人發現,我和飯粒弟讀到這句話時便相互使了個眼色:這一定不是個躲起來的好地方。因為從指路人這個角度看不到,不代表別人也看不到啊!

「留意重複出現的細節」,這也是閱讀時一個很重要的技巧呢。不錯,飯粒弟有注意到了。

裝胖子

記得有個電視節目的遊戲是這樣的:讓明星們穿上胖胖的胖子裝,進行相撲比賽。胖子裝很可愛也好笑,還可以提供衝撞時的緩衝保護。
生活有時艱難,每個人都需要一個空間、一些時間,緩和一下心情,回復體力、心的力量,都需要一個躲起來的好地方。
讀完之後,我問他:「你躲起來的好地方在哪?」
他的答案,和我想的一樣——廁所。
2019/09/22

台中小旅行: 烏日知高圳步道/成功車站

走在步道泡在綠意裡,眼睛、身體覺得好清涼。台中烏日的知高圳步道是個很舒服的散步地點,平坦的適合小孩老人,有挑戰性的讓好動、調皮的放放電。

知高圳

交通資訊: 可停車於善光寺。
知高圳步道: 平坦,來回 6 公里,兩小時內可輕鬆走完。
臺中觀光旅遊網對知高圳的介紹如下:
位於烏日的知高圳取自筏子溪溪水,是臺中南屯、烏日及大肚的農田重要灌溉水源。 
而由枕木鋪設完成的知高圳步道即是沿著圳修建,位於烏日區與大肚區之間,步道往返路程約6公里,步道入口至好漢坡頂峰學田山高低落差僅約80公尺,不需耗費太多體力即可輕鬆走完全程。
是的,除了最後的好漢坡坡陡、路況不好,沿著知高圳的步道十分平坦好走,老人家也適合,但因有些是由枕木鋪設、有上下木梯,推娃娃車的就沒辦法了。
矮矮、小小的知高圳灌溉溝渠,讓人很容易親近。

俯看中山高的王田交流道。

很棒的自然教室

小叮噹的水泥管?!

右邊是給人走的路橋,左邊是給水走的「引水橋」。
水多的時候,水會滿溢而出像瀑布一樣,
下方有河,上方有引水橋,就變成「河上有河」。

這樹很特別,樹幹一層又一層的。

有時水圳在左邊,有時水圳在右邊,蜿蜒曲折走起來很有趣。

收集葉子

以前曾寫過一篇《讀劉克襄「綠色童年」》,其中提到外出時可以和孩子玩扮演「柯南」的遊戲,找找到小動物、植物、果實、野草⋯⋯
隨著季節不同,會有不同結果。然而重要的不是找到,而是尋找的過程:如何運用知識判斷那裡會有這些生物。透過這樣的活動,讓我們試著以不同於以往的角度來觀察事物。
我們今天的目標是:葉子。找找看有那些不同的葉子。
像「愛心」的葉子。
立體的,三片葉子併在一起,像風鈴的葉子。

各式各樣不同形狀、顏色的葉子。

小動物

一路上仔細瞧,也會發現許多小昆蟲。
紅豔天牛

馬陸,又稱千足蟲。好多節、好多腳。

愛吃水果蔬菜的茶翅蝽象。

五感體驗

來到野外,感受是很全面的,儘可能去感覺,把所有感受力都用上。
美麗的牽牛花,這個淡紫,水彩調得出來嗎?
走著走著「聞」到好甜的果香,原來是楊桃啊!
樹下有好多熟透掉下來的楊桃,其實可以嚐嚐看。
芒草(?)在水上畫畫
倒落水中的樹枝,攔截到好多戰利品,像個什錦寶盒。
除了鳥聲,竹子也有聲音。風吹過,竹筒互相壓擠,發出低沈隱密的聲音。
來野外一陣子,耳朵才漸漸打開,仔細聽...
小橋

好漢坡

如果覺得知高圳太平坦,來爬「好漢坡」吧!
太陽在背上曬著,腳下是報廢輪胎連綴成的三十度陡坡。
還好坡不是很長,走個十幾分鐘就到山頂。
好漢坡頂有一棵枝葉濃密的大樹。
有什麼比爬了一身汗後,登高望遠,在涼涼的微風裡喘息沈澱更棒的?


坡頂視線遼闊。

人的痕跡

人不一定只會破壞自然,也可以讓自然變得更美好。
枕木鋪設的步道。


青苔和紅鏽是時間留下的痕跡。

電線杆上的台電標誌。
都市的電線都地下化了,小時候颱風來電線被吹斷,就會停電。
什麼事都不能做,就是大家的聊天時間。


成功車站

山下就是成功車站,可以從這裡搭「成追線」到追分。成功-追分,追分-成功,要考試的人可以來走走,多坐幾次會不會追得比較多?
其實成功在山線,追分在海線,若不是成追線,就要坐到最近的山海線匯聚站-彰化,換車才會到。要成功追分其實並不是那麼簡單。
從月台看出去,成功的門其實很窄。
肚子餓了,我們不追分,搭車到往北到上一站新烏日,去高鐵站吃飯。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