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8

從感受開始/Begins with the senses⋯⋯

不知道要煮什麼,或說:沒有靈感。於是去買便當。

這家餐館乾乾淨淨,還沒防疫之前我們常來這裡吃奶油雞肉燉飯,香濃不膩。上次大家騎完腳踏車,也是來這買便當回家吃,一個日式定食的盒子,分成好幾格,菜色、份量剛好填滿肚子和眼睛,而且不會製造一堆外帶垃圾。

但今天吃完,覺得好飽。應該是沒有運動的關係。食慾是最好的開胃菜。 

午睡起來,我問哥哥:「覺得好飽,晚上不煮可以嗎?」哥哥說他都沒動,但少一餐?他說:「吃泡麵如何?我來煮。」 

「姐,好飽哦!我能體會妳的感覺了。」吃飯時間姐姐常說她吃不下。「妳不是說:吃飯時間就要吃飯嗎?」姐姐回嗆我,順便送個白眼。

再這樣坐下去也不是辦法,去書局走走,沒開。都出來了,去超市看看,看到翠綠青菜、白胖得像楊貴妃的蘿蔔,一條才一百塊出頭的新鮮金目鱸,還有黃白像奶油的嫩薑,熱騰騰的薑絲魚湯,我肚子餓了!

BBC報導:新冠感染者的嗅覺倒錯(原文),嗅覺倒錯(parosmia)讓人聞到食物、肥皂和愛人變得反感。有主婦表示每次做飯時,她都想哭,因為:一打開烤箱,房子裏就充滿了腐爛的氣味,讓人無法忍受。

天啊,這真可怕!簡直是被詛咒。唯一的好處,是可以減肥。當你對一切都索然無味時,還有什麼食慾呢?

有人說失去正常嗅覺後,彷彿被世界隔離,原來,人與人之間的親密感、經驗乃至於理解,都和嗅覺緊緊相關。

還好我只是吃飽沒動,短暫失去食慾,並不是永久無法恢復。

All our knowledge begins with the senses, proceeds then to the understanding, and ends with reason. There is nothing higher than reason. 我們所有的知識始於感官,進至理解,然後以理性作終。沒有任何事比理性更高端。康德/李明璁譯

2021/06/27

青椒、茄子和苦瓜

青椒、茄子和苦瓜這三種蔬菜很多人不吃,因為味道太強烈。

其實簡單加熱、殺青去澀後,就算什麼調味料都不加,直接吃,你會發現青椒是甜的,茄子也是,而苦瓜煮湯或和豆豉、鹹蛋拌炒,苦甘的滋味很耐人尋味。

為了引誘孩子,把青椒、黃椒、紅椒和牛肉一起燴炒,看在牛肉的份上,他們吃了幾片,因為顏色看起來可口誘人。

婆婆給我好多茄子,上網找食譜,看有什麼方法讓大家喜歡它。有份食譜標題是這麼下的:「讓小孩也愛的茄子料理」,在茄子上劃幾刀,填入調味絞肉,再裹粉油炸,「哇,這樣完全吃不出茄子的味道了耶!」主持人說。

我不忍心這樣吃茄子。

青椒、黃椒、紅椒、紫茄,顏色好燦爛,其他食材再怎麼青翠,放在一起也只能當配角,它們就是這麼強眼,無論味道還是顏色,除非你真心喜歡,否則很難掩蓋過去,混著下肚也騙不了自己。而苦瓜,不用比美,那個苦,已經夠讓人印象深刻。

高一常跟著一個同學去追星,她很迷 Europe,唱 The Final Countdown 的那個歐洲合唱團,只要知道那裡可能有他們的海報、週邊紀念品,她就去找。因為搭同一班公車放學,我放學後不想回家,便跟著她去西門町、東區、公館各地的唱片行、海報店,陪她找偶像海報,反正我也寂寞得很。

她有原住民血統,皮膚有點黑、眼睛深遂,因為喜歡 Europe 英文練得特別好,說話帶著鼻音,她說她的房間貼滿偶像海報,尤其是迷戀的 Europe 主唱,就在她枕頭的正上方,每晚看著他入睡,每早一張眼也是他。有天她開心地說:「今天在 Joy 的懷裡醒來。」原來是天花板上的海報被地心引力拉了下來,於是她和偶像抱個滿懷。

不知為什麼,青椒讓我想起這個高中同學。那段放學閒晃的日子裡,就只有我和她,班上也有幾個喜歡 Europe 的同學,和她是舊識,以前讀同一個國中,但她不喜歡她們,原因是喜歡的人不一樣,各為其主常有磨擦,而喜歡同個人的,彼此間又會競爭。高中女生、偶像、粉絲,就是這麼微妙。我對這些金髮、穿著皮件、白皮膚、洋腔洋調的人,始終迷不起來,當她說著和誰為了 Joy 爭風吃醋,我只覺得她好可愛。或許無害便是她不介意我做伴的原因。

有次和她去找一家西洋流行音樂雜誌社,在沒有 Googlg 地圖的年代,我們先搭 5 號公車到美國在台協會,再到對面的巷弄裡,用腳找。四點二十放學,穿梭到七點多,天都暗了才找到,還好雜誌社的人還沒下班,很幸運地要到一張限量海報。

海報是外國唱片公司直接給雜誌社的,珍稀且數量有限,讀者可以來信索取,要完為止。為了拿到一張,她直接找上雜誌社,但又不確定這樣會不會違反規定被拒絕,或是已被人搶先。這些在拿到海報之前,她什麼都沒對我說。

「我覺得如果把拿海報這件事告訴妳,我就拿不到。」好不容易拿到海報,她才說出這句話。

高二分組之後,就沒再和她一起追星了。

回憶到這,才發現當時我們的高中制服也和青椒一樣是綠色的,不過,比較暗沈。

2021/06/22

黑社會

I’ll make him an offer he can’t refuse./我將給他一個他無法拒絕的條件。《教父》

週二午後西西的《可不可以說》讓我和小三弟清涼爽快,好心情讓他愉快地練起琴。請哥哥陪練,沒一會兒,哥哥就從書房出來拿起自己的琴一塊拉。

今天大家都好乖。

洗好一簍衣服,兄弟倆練琴,我折衣服。 整理專家麻理惠說,折衣服T恤花樣要朝外、直折成三等分,再半折半捲地收攏成一個長方形,讓花樣那邊朝上「站」著進衣櫃,這樣,一拉開抽屜,所有衣服一覽無遺,再也不會找不到印象中的那件T恤,也不會忘了原來還有這件。似乎只要用這個方法折衣服,人生也都整齊了。

哥哥今天認真又耐煩,聽到弟弟拉錯,馬上用弓指著譜:「這!」,搶拍、少升/降一個音⋯⋯。分不清Do、Re、Me的我只能含糊吐出:這裡怪怪的。有些人就是可以很清楚地指出問題,是因為付了學費?還是天生?

兄友弟恭一起練琴,真是美好,我坐在窗邊折衣服,都六月了還有涼風。

因為姐姐的作業,一起看《教父》。 「I’ll make him an offer he can’t refuse/我將給他一個他無法拒絕的條件。」 這句話反覆出現在電影裡。 

電影開場,教父女兒的婚禮,賓客雲集,盛大豪華,還有當紅男歌手前來獻唱,兒子 Michael 的女友第一次見到他的家人,對這個家庭感到十分特別,不只有錢,還有勢。Michael 用一件事介紹他的父親 Vito:男歌手是父親的教子,在尚未成名前要和所屬樂團解約,團主不肯,男歌手請求父親協助。父親提出一萬美元請團主解約,團主不同意。隔天父親親自出馬,不到一小時便取得離開的合約,而且只花了一千塊美金。 

「你父親是怎麼做到的?」女友 Kay 好奇又驚訝。
「My father made him an offer he couldn't refuse.」父親手下用槍抵著對方的頭,問他合約上要留下簽名,還是他的腦袋?


在家裡,我是最有意見的人,要哥哥陪弟弟練琴,要他們做家事,冰箱裡的東西怎麼放。

「喂,親愛的大家,要打掃囉!」 姐姐發出一聲唉嚎,她知道接下來要:吸地、拖地、清理廚房、洗廁所、陽台⋯⋯ 

哥哥的反應淡定,不是裝做沒聽到,而是先當沒這回事,繼續手邊的事緩解一下心情,等會再來做。 媽媽的堅持,掙扎無用,不如硬著頭皮把它做完。唉完後,大家還是把它做完了。 

現在,三個人正在剛拖完地的乾淨客廳,開心地玩瑪莉歐呢! 

一個乾淨的家,值得你揮汗。It's an offer we couldn't refuse. 

我愛的孩子、老公,愛我的孩子、老公,就在這裡,It's an offer I couldn't refuse。唉,就是這樣,我走不遠,也捨不得放下。

2021/06/14

端午的儀式感-寫詩

今天是端午節,想讓這節日過得「儀式感」點。

棕子。

以前婆婆在姑姑們的壓力下會張羅著包棕子,這幾年,婆婆宣告:我老了,我不想包了。今年,婆婆早早便已向市場的人下訂幾十顆。

太慢了,我,應該在一個星期前舉手:我來。現在千萬不要再湊熱鬧,糯米打造的棕子很難消化的。之前婆婆教過我,明年一定要吃自己包的棕子,那種公公愛的,包花生的棕子。

怎麼辦?睡前和小兒子討論到今天端午節可以做什麼:寫詩。

翻書櫃找資料,有幾本詩集,但想來點新鮮的,上網穿梭,終於找到好材料。

可不可以說「一台鐵」?可不可以說「因為他過濾太多」?

西西說:可不可以說「一雙」大力水「手」、「一頓」雪糕蘇「打」、「一畝」阿華「田」?

挑戰,怎樣說才是正確,但是「可不可以說」成另一種樣子?說成另一種樣子會變成什麼樣子?

詩是什麼?中島芭旺與大江健三郎的眼睛

如果你把世界視為理所當然你就看不到。這個看,是大江健三郎的眼睛,是中島芭旺的眼睛,也可以是我的眼睛,你的眼睛。
雖然是站在同樣的地方
只要看向不一樣的方向
就能看見不同的風景 ~中島芭旺 

最快樂的一天,聽起來就很悲傷──讀鄭哲涵 

兒子玩樂高,裡面〈現在我組裝積木的方式〉這首詩他會有感覺。

這樣也可以是詩!許赫的晚點名與「告別好詩」

〈邊境牧羊人的晚點名〉這首詩就咩、咩、咩地一直點,點了119行。不要以為就這麼咩地咩完了,仔細讀會發現這群羊的親屬關係,還有個性。然後,整個點名就像一個劇場演出⋯⋯

許赫在2016年那年,他說他要在五年內寫一萬首詩來「告別好詩」:

「蘇東坡一輩子寫了兩千八百多首詩,杜甫一輩子寫了三千兩百多首詩,我想詩人是把寫詩當成呼吸一樣自然的事,才能完成這麼多作品。我覺得『告別好詩』的態度是讓寫詩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我想用五年寫一萬首詩來完成這件事。」

短詩

我和小孩一樣,沒耐心讀長詩。短詩像短刀,好使、一刀正中紅心。

〈分享〉 假牙(馬來西亞)
梵谷把耳朵割下送給
貝多芬 於是聽到了
向日葵盛開的聲音
——《假牙詩集:我的青春小鳥》(2016年)

我的暑假作業:詩人都在幹嘛呢? 

末路小花劇團/趨勢基金會 的兒童劇,蠻好看。

2021/06/12

被罵

很氣小三弟一有空就是3C:玩 Switch、看 YouTube 廢片、看動漫。

其他的事也不是沒做,但就是有做就好,甚至忘了。每晚睡前,提到這點都要唸他一唸。

又想到他沒耐心,那天姐姐哥哥在客廳打桌球,他也吵著要上場,但他連持拍把球往上打都接不到幾下。我要他自己先練一下,能接打到100下就可以上場。他在旁邊揮了幾球,只會生氣接不到,卻耐不下心練。

「要交的直笛功課、容器測量做了嗎?」沒有。
「直笛功課已經好幾個星期了,測量功課也好幾天了,你還是沒做!」
怎麼辦?「不知道。」

「不知道!」

「上次問你容器功課做了沒?你趕著玩電動,回我:很簡單啦,我等一下就做。結果我去煮飯就忘了。你玩完就吃飯也忘了。」功課不難,只是沒放在心上。


小三弟沈默地躺在我身邊,抱著被子,一隻手蓋在兩眼上,好像在流淚。

「這兩個功課怎麼辦?」
「不知道。」
「出去!拿筆,在筆記上寫 6/12,把明天要做的事寫下來,把這兩個功課排進去!」

寫好後,小三弟躺回我身邊,Q軟的手臂碰著我。幾個星期宅在家,他都變圓了。


每天早上都要他寫今天的待辦事項,但顯然「排待辦事項」並沒有對他產生意義!那裡做錯了?為什麼沒進到他的意識裡⋯⋯

會不會是我生氣嚇到他,讓他腦筋動不了?唉,生氣。


「把要做的事『寫』下來。

如果不寫下來,就像雲一樣被時間的風吹走了。
未來的事、過去的事,都是。
想做的事,寫下來,它就有機會在未來發生。
過去的事,寫下來,它就被封存在日記裡,不會被忘記。

筆能『附魔』!
只要『寫』下來就有可能『做』出來。」


換用平和口氣講話,他把身體靠我更近,平常他就是喜歡貼著人躺,搞得我很熱。姐姐哥哥都不會這樣黏人。剛才罵他,他還挪來跟我靠,這表示?

不管表示什麼,現在我只想抱抱他。幸運的是,他就在我身邊,轉個身就抱到了。

「我一直罵你,你還不去你的床上躺好?」
「不要,我喜歡被妳罵。被妳罵好舒服。」

這是什麼回答?看他兩手在胸前搓弄著被子、眼睛閉著,真的是一付很享受的樣子。

2021/06/04

餐桌上的話題

上帝創造亞當,姐弟倆在搶奪排骨。
在我們家,吃飯就是吃飯。這是自己有家最開心的事,可以訂一些「野蠻規矩」,I am the king of the 窩/world !

或許因為這樣,所以大家吃得很快,有時流理台整理一下、炒菜鍋洗好,才開始盛飯,兄弟倆就已經吃完一碗,走到我身邊等著盛第二碗。

還好姐姐加入拖慢大家的吃飯速度。自小吃飯就慢的她,最會給大家加料聊一些古怪話題。

唉~

昨晚她一上桌便長長地「唉~」了一聲。

「怎麼了?菜不喜歡?」
「『進巨』什麼時候才會到?!」

上星期就向東立出版社下單全套《進擊的巨人》,已經快兩個禮拜了還沒等到。

「人家日本 124 萬劑疫苗都送來了!」爸爸說了這句,姐姐聽了更氣卜卜。

弟弟的問題

姐姐打開抱怨情緒,乾脆一起爆一爆:「弟真的很吵!我在上課、和同學討論,他時不時就跑過來。他不能去做自己的事嗎?」

哥哥也說:「我和同學連線打 Game,他就在旁邊指指點點,再不然就問東問西,很煩耶!」

禁制令:被哥哥要求不得靠近。
小三弟只好拿望遠鏡觀察哥哥。

「沒辦法啊,你們是他最崇拜的哥哥姐姐,小跟班就是這樣。」爸爸其實有點幸災樂禍,因為如果哥哥姐姐不在,小三弟就會去找爸爸玩打架遊戲、踢球、射槍。

「他都不會去找媽。」姐姐說。

「對。如果他來找我,我會說:來看書吧!《納尼亞傳奇》看到哪啦?再不然就是:練琴了沒?」所以他都不會來找我。

肉的問題

中午回來時順道去街口市場買菜,請先回家的爸爸把阿媽的牛肉湯從冰箱拿出來加熱,忘了交待把上面浮油撈掉,吃時很過癮,但睡完午覺起來胃就抗議了。

因此今晚刻意清淡點,只用幾片肉紅燒豆腐,晚餐的焦點就出在這「肉」上。

小三弟問我:「肉有幾片?」誰會去算肉有幾片。
「你吃幾片了?」哥哥反問。
「三片。」弟弟回完,開始調查每個人吃的肉片數。
正要問姐姐時,姐姐搶先一步嗆回去:「喂,我都沒吃!」
小三弟氣勢頓失,但沒想到姐姐說:「你幫我吃。」

正所謂:有人求之不得的,有人避之不及。

別以為姐姐吃得少,等會兒八點她就開始找東西吃,睡前你刷完牙出來喝水時,她可能正在開冰箱邊唸著:「肚子好餓!」

數學問題

在我們家吃飯常會遇到一些「技術性」問題,比如:湯裡的排骨可以吃幾塊?炸花枝丸可以吃幾顆?蝦子可以吃幾尾?

以上還算好處理,遇到一大塊的煎牛排、炸雞排怎麼辦?就像沒有天然國界的庫德族一定會引起爭議。

做法就是把它支解:剪成小塊讓大家分。

所以愛吃的人一上桌,在動口之前要先動腦筋,算算有幾塊、除以家裡有幾個人,剩幾塊?怎麼分配?除了數量還要考慮大小。有時還要翻上舊帳:你上次多吃了⋯⋯

如果想讓一塊肉發揮最大效益,有個秘訣:儘量多切幾塊就是。心裡層面的滿足感上,數多更勝於量多。

「姐,妳會不會吃不下?」吃完自己的份,如果還是意猶未盡,那就「好心」地關心一下胃口小的姐姐,看她要不要幫忙。

科學可以解決問題,但還是有些灰色地帶⋯⋯

2021/06/02

我們的一天是用三餐來計算的

我喜歡所有食材備好再開始煮

煮菜的人最怕什麼?最怕沒人吃飯。

吃飯,而且很賞臉地把菜吃完,這不就是廚藝的最高境界?

而我十分幸運,一家都是飯桶,他們姓「ㄈㄢˋ」,而且也的確很愛吃。如果心情不好,來來來!吃點東西心情就好了。「沒有什麼問題是一碗飯不能解決的,如果有,那就兩碗!」(最近和他們看太多動漫,《一拳超人》上身)

在家吃飯很舒服,學會做菜,想吃什麼就自己動手,是件很有趣也讓人滿足的事。

我行事曆的主要用途是開菜單。每日三餐,從早餐到晚餐,穿插食材採買行程和記帳。每晚或每天早上的功課就是寫下接下來要吃什麼。

我說這是「功課」,不是因為想煮,而是每天要做的事。當一件事變成沒有感覺也要做時,就不浪漫了,但當嗷嗷待哺的小孩每晚睡前都來一句:「媽,明天早上吃什麼?」,那種被人期待的感覺怎捨得辜負?

早餐:要像小鳥的啁啾叫聲

單是土司就千變萬化。

不動火,土司烤烤夾洋蔥末鮪魚、巧克力醬,光是土司的香酥就好吃。

再不然用把鮪魚起司夾起來熱壓烤成三角形,我們暱稱鮪魚夾夾,土司外框烤到有點像餅乾,硬硬香香的好吃。

麻煩一點,開火熱鍋下點油,把蛋加點鹽、加點糖,打成蛋液,裹在土司外面,下鍋煎成法國土司,上面淋蜂蜜,愛吃甜姐姐的最愛!

其實開火也不麻煩,煎蛋的鍋不用洗,中午可以繼續炒菜。

午餐:簡單過場

午餐應該要吃得豐盛點,但下午要上班、上課,心裡掛著未完的行程沒法放鬆,過場的午餐像是應付似地有吃就好。

燴飯,沙茶口味、薑燒口味、麻油口味,把肉片和蔬菜炒在一起,多點湯汁,再一個簡單的湯,蕃茄蛋花、昨日湯(昨天剩下的湯)。

再不然,咖哩飯,黃咖哩、綠咖哩或奶油咖哩,同樣食材加入不同的咖哩塊,嘿嘿,就完全讓人耳目一新。

午餐是個轉折,心情從上升到下降,從轟隆隆到慢下來,讓人開始期待晚餐。

晚餐:感謝老天爺,我們又過了一天

忙了一天,把事情推進了一點或知道這樣做行不通,無論有無進展,我們又努力地過了一天!因此每天的晚餐總帶點慶祝的情調,既然慶祝就要豐盛點。

理想的晚餐應該要有三道菜,兩道太少,「三」才有多的感覺。兩道菜、一道肉,再一鍋湯。

我們家愛吃菜,雖然男孩們食必肉,但如果沒有咬起來咔滋咔滋的青菜也會讓人傷心。

還要有「鹹」,阿嬤說的「鹹」指的就是肉,我們愛肉,愛的是它濃郁的味道,不一定要多,但要「鹹」。瓜子肉、肉臊、蕃茄蛋、泡菜炒肉片、麻婆豆腐⋯⋯,最好還有點湯汁可以淋,遇到這些菜,飯記得多煮點。

酸菜肉片湯、泡菜炒肉片、蕃茄炒蛋、薑菇燴小黃瓜

湯,最傷腦筋的就是湯了,因為湯要好喝,少不了時間。排骨、根莖類花點時間才熬得出滋味,而且好喝的湯通常要等到第二餐或隔夜。所以別以為我菜單上寫昨夜湯、中午湯委曲了他們,其實放了一晚的湯才好喝,那些排骨蘿蔔也是要時間才能培養出感情啊。

吃飯很慢的姐姐通常不喝湯,慢慢吃飯,一粒粒數完就覺得很飽,也因為吃很久,最後湯都涼了,看著湯面略微浮起的油花⋯⋯,對姐姐來說,湯可以跳過。

但對爸爸來說,湯是一餐的靈魂,沒有湯的一餐好比在外面吃便利商店般克難。除非真的很餓,不然他一定會先來碗湯。

一定要有湯,可以簡單但一定要「燙」,對此,我十分十分同意。想要激怒我?只要給我來一碗沒有溫度的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