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9

有意識,有意思

每天都要陪小四生練琴,希望可以讓這件事變得有趣,有意思一點。

網路搜尋,發現是有方法、有策略的:

  • 具體目標/What
  • 問題/原因/Why
  • 方法/How
每次練琴設定一個「目標」,比如:今天要把不順的幾個小節拉好。

「問題」是為什麼不順?因為很快地換把位,同時又有很多音符要按。

怎麼換把位才順?先試試放慢速度,拍速60,一個音一拍時是可以拉好的。但是加快就拉不好,問題在:如何快速切換到正確的把位上。

我們想起,剛學琴時老師會用立可白點出每個音的位置。家裡沒有立可白,用小貼紙貼好了。找到正確的把位位置,貼上貼紙。「耶!可以了耶!」

一樣先拍速60,再調快。把位是換到了,但音多還是不順。為什麼?

我們看譜、邊按琴。試著想找到規則。他說:「只能背下來。」那就在譜上標出指法。「嗯,好多了!」

「好,把這兩個小節練10遍。」練到很熟,都不會錯為止。

就這樣,有目標地練琴後,每天就像在「短跑衝刺」,目標清楚,也做得到,練琴完的感覺是踏實的。

心流

「清楚知道自己現在在做什麼。」

這是一個人達到心流狀態時的感覺。有意識地去問自己:我現在在做什麼?才有「活著」的感覺,也才能享受每一時刻,而不是應付每個時刻。

從拉音階開始,便請他回想一下老師上課時要他拉的是什麼樣的聲音?某天我們播放今年五月,半年前的錄音來聽:「現在拉音階和之前有不一樣嗎?」

去感覺。自己還能「感覺」,還有「感覺」,就是一件很棒的事!

每次練琴都先想今天要挑戰什麼、克服什麼,有目的、有意識、有方法地練琴,雖然也是要一個小時,但這一個小時是在不知不覺中過去的,感覺似乎才一下子而已。然後在滿足的心情下結束。練琴雖然有點辛苦,但卻是「苦甘」的。

這星期上課,老師很滿意這次功課的結果,誇了他還給了賞金。

參考:

高效练琴方法,20分钟练出1小时的效果!:科學練琴的方法,受益良多。

帕爾曼強調要「慢慢練」:「練琴要有計畫、有耐心。絕對不能急,寧願花兩小時用腦袋練琴,也不要浪費八小時不知道自己在練什麼。」下面這影片最後他說:每當遇到15歲以下的小孩要他簽名,他總會在簽名上寫下:「Practice slowly.」然後他搞笑學起一旁的媽媽的反應:「你看!帕爾曼先生也這麼說!」

我還聽過他說慢練的一個好處:忘得也慢。

2021/10/25

家生活:星期五

每天做菜,便想把這件事做好。找書這個主題有的沒的書來看,覺得有趣的:《伊麗莎白‧大衛的經典餐桌》,Michael Pollan 的《雜食者的兩難》、《烹》、林文月的《飲膳雜記》、《魚翅與花椒》、《如何煮狼》⋯⋯,也有傳統食譜書像楊桃出版的、MASA、保師傅的。

但做菜這件事怎麼教呢?

光是鹽、油、醬油,調味料牌子不一樣味道就有了差別,再說食材,沒有品質一模一樣的蘿蔔、五花肉條。做菜那天的溫度、溼度,而鐵鍋、瓷鍋不同加熱時間也不一樣。唯一能憑靠的就只有煮菜人的判斷:顏色、味道、生熟度。最後成果也由吃的人主觀認定:好吃,或不好吃。

從頭到尾,幾乎不可能複製一模樣。只能靠廚師。

覺得最受用的一本是《鍋裡的秘密》,作者艾維.提斯(Herve This, 1955-)是法國當代物理化學家,在1993年「分子廚藝」這個詞還沒出現的三十年前寫下這本書。(1998年艾維.提斯才將他廚房裡的理論化約成「分子廚藝」(Gastronomie Moleculaire)這個名詞。)

他說:「科學可以讓我們看見平日習以為常的世界外,還有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存在」,比如,咕嚕咕嚕冒泡的湯鍋裡其實有一個宇宙:

由不斷運動的原子和分子組成,分子是什麼模樣取決於每個人的想像力。⋯⋯在化學家眼中是一下裂解、一下聚合的彩色球體。對物理家而言,是如撞球般堅硬的互撞球體。 有時則想像為小型的太陽系,彼此像磁鐵般互相吸引;有時則視之為自湖心逐漸漫開的一圈圈漣漪。

喜歡他看廚房的角度,我不是化學家也不是物理學家,但在買菜、構思菜單、做菜時,我也有一個屬於我自己的宇宙,很難說給別人了解,平靜而深遂。

艾維.提斯的口吻不僅充滿詩意,他用微觀的角度說明科學脈胳,讓我在做菜時不覺地潛入湯、肉纖維裡,想像著那些分子的運動,或固化或分裂。因為這樣的理解,做菜遇到變數時,便能掌握一個方向,推理、找到朝目標前進的做法。

YouTuber 裡專業廚師做蕃茄肉醬時都加紅酒,昨晚便也把家裡買了好久的紅酒開瓶(先生不喝酒,但某天卻買了瓶紅酒,放了好久),讓肉醬有一個獨特的甜味。本來打算今天中午吃,但打開冰箱,看到為了做肉醬買的西洋芹還有很多,一根上星期到現在的紅蘿蔔、幾片昨晚剩的豬肉片,還有沒吃完的白飯,而且湯昨晚還有大黃瓜湯,因為湯的關係,中午改吃炒飯,比較搭。

2021/10/22

家生活:星期四


「同事」今天去客戶那邊開會,我便安排今天去菜市場採買。

去市場通常沒什麼購物清單,就是去看有什麼看好吃、什麼便宜就買,再大概買些配菜。一定要放在心上的就是「湯」,家裡的人愛喝湯,一餐有鍋好湯,就滿足了。

進菜市場之前,先從錢包裡拿出五張百元鈔票和用小塑膠袋裝的零錢,為這次採買簡單設個支出閥:預算就是500塊。

先繞繞看看今天有什麼。

幾家熟悉的攤子看看貨色及價錢,記一下必備的洋蔥、蕃茄、青菜等會在那買。萬用五花豬肉條、煮湯排骨,留意有沒有新鮮划算的魚或海鮮(上次買到兩尾150的午仔魚!),再考慮要不要買雞肉或牛肉。

通常市場內比較貴,可能是攤位租金的關係,但市場內比較多新奇攤位,賣雨傘、衣服、毛巾、床單、襪子、五金鍋具⋯⋯。

上星期看到一攤牧場雞兩隻腿只要150,心想一條腿就要二百多,懷疑它的品質。逛過一輪再到攤前已有人在買,我也就買個兩隻試試(所以派暗樁站攤前是有用的,沒人光顧的店或攤,讓人害怕⋯⋯)。二十來歲的年輕人,殷勤地問要不要去骨?手法俐落骨頭上幾乎沒有餘肉,約一分鐘去骨完畢,用大片菜刀移到右邊早已一層層套在長方形容器上的塑膠袋裡,兩隻雞腿仔細平舖疊放,一隻去骨、一隻不去,兩隻都已斷筋:「這樣好煎,煮湯也快熟。」真是十分細緻的顧客體驗!

回來煎煎做奶油雞肉可以,但燉後太軟爛,不適合煮湯。今天就不買了。

好久沒吃肉醬麵了,買絞100塊牛肉。這星期兒子回來就吃蕃茄肉醬,看水管上專業西餐廚師的蔬菜比是西洋芹、紅蘿蔔、洋蔥:1、1、2,還有很多蕃茄,蕃茄還要去皮、去籽才不會有吃到渣的感覺。可這不都是營養?家庭主婦比較在乎營養和惜物。

最後:

  • 一條五花豬肉條150、
  • 軟骨排骨50、
  • 一尾午仔魚130、
  • 牛絞肉100、
  • 冷凍挪威鯖魚50
  • 一大顆西洋芹68、
  • 一隻10元的玉米三隻、
  • 一把空心菜25、
  • 小玉米22、
  • 鴻喜菇30、
  • 三顆洋蔥、
  • 五顆牛蕃茄、
  • 四季豆、
  • 一顆10塊的紅椒、黃椒、
  • 還有三顆10塊的橘子六顆
買肉480、買菜約300塊。超出預算,應該是因為多買魚和牛肉。

2021/10/21

家生活:星期三

星期三小學生半天課就回來了。昨晚阿嬤家的粉蒸肉還有好幾塊,大家一起吃不夠,我們三個人吃剛好,加上也是昨晚沒喝完的酸菜白肉湯、白飯,等會在家附近菜攤再買個台灣萵苣來炒,就是豐盛一頓午餐。

家庭主婦一半的腦筋都用在想:吃什麼。

中餐準備好時,小學生也說功課做完了,但飯後一看,國語作業的字,重寫,數學題目沒看清楚。他不是不會,為什麼就不能把心定下來,慢慢地做好,做一遍就好?

這其中原因除了他想趕著做完好去玩,我想也有一點「仔細是要練習」的成份。我小時候完全就是像他這樣,但我爸媽完全沒有在檢查我的功課。然而我現在有較多的時間和心可以陪他,要不要、該不該這樣侵入他的領域?

既然,這個時候的我有幸有較多的時間陪他,那就好好「陪」他,就算我什麼都不做,「和他在一起」便是「侵入」他的生活了,那就把我們的想法、態度和生活習慣讓他知道。他是怎麼樣的一個人,不會只因為在家生活十多年而變質,大學離家後,他還有好幾十年的人生,那時候他就會展現出他自己的樣子。我現在應該做的就是給他安心長大的養分和充足的陽光。

哥哥住到大學宿舍後,小學生便要求去哥哥房間睡,哥哥房間堆了些雜物,在裡面練琴、寫功課、玩樂高覺得窄迫。下午小提琴老師臨時請假,便趁這個時間,把腳落堆放的大棉被、睡袋、人家給的衣物,清一清。

有用,但很少用到的就拿到阿嬤家樓頂。真好,我們有個透天的阿嬤家可以堆放。

這感覺很像掃地。主要通道其實沒什麼灰塵,灰塵都積在邊角。家裡甚少開的櫥櫃、抽屜,裡面的東西其實都可以不要。

我腦容量有限,只能處理現下的事,過去的事都不重要?現在的我是過去的我累積的?還是根本就不連續?

2021/10/20

家生活:星期二

星期二小學生上整天,因為少了他,只有我和先生的中午就可以晚點、隨便吃。

這「隨便」吃,其實是「隨意」的意思。孩子在身旁有當榜樣的壓力,太任性的油炸物、重口味的鹹辣、有名目才能吃慶祝的餐廳,都要避免或謹慎。孩子不在時,可以純然就是隨心而定,沒有規則,就是嚐試。孩子在時,我會想給他們安定的感覺。

早上工作告個段落,先生說走吧去大家樂福吃韓國豆腐鍋。畢竟兩個人吃,無論位子或花費都比五個人容易解決。人少便會看輕吃飯這件事,五個人就會有動力、有心好好準備一頓飯。

對生活的態度因為孩子才比較有重量。

帆布鞋底已經磨破了,順道看看有沒有合適的。看到NET一雙竟然才 199,實在太便宜,鞋墊也算夠厚、夠舒適,就買了替換,如果可以穿上三個月也就划算了。

鞋耐穿是好,但不能洗或不好洗,衛生不佳。太快壞、太常換又不環保、浪費錢。該不該買便宜的鞋?三個月後可能就有答案。

選了雙恰好合腳的鞋,有點緊,幾天後應該就鬆了吧。

2021/10/19

家生活:星期一

週日 台中文學館

已經沒辦法像以前三、四點醒來看書了,現在往往到六點多還想懶床。

今天應該要洗衣服,但6:40了,先為上小學的做早餐,還有也是一早搭火車回學校的大學生也要。昨晚四個人吃一鍋羊肉爐,少了兒子幫忙吃還剩一些,剛好當今天早餐。前幾天還熱得要命,十月的天氣要變冷就一下變冷,北風呼呼的,剛好適合今早吃羊肉湯麵線。

先盛一碗熱湯麵線起來,放涼同時去叫小學生起床。昨晚忙著組他五倍券買的樂高法拉利車,拉著姐姐在一旁看書、聽泰勒絲陪他,姐弟倆纏綿到11點半,今早肯定睡不飽,先叫他一次,等會把衣服丟進洗衣機再來叫第二次。

冷涼的天氣最好睡,但今早有合唱團練,7:30要到校。哥哥也曾參加合唱團,他便也要參加,睜開矇矓睡眼,向我要薄外套。氣溫若突然變冷他會肚子痛,這是我的遺傳。

熱呼呼的羊肉湯麵線溫暖了他,還向我多要了一點。接著叫大學生起床:麵線在碗裡,羊肉湯在鍋裡,自己盛來吃,我先送弟弟上學了。

回來,再送女兒去火車站。回來,衣服洗好了,邊聽敏迪新聞邊晾衣服。晨間適合聽誰的Podcast呢?

晾快完時,自己起床的先生從門外探頭,把專心聽Podcast的我嚇了一跳。吃早餐,到公司寫程式。現在動作很慢,常懷疑自己這樣寫對嗎?好嗎?

週一小學生只有半天課,管它工作進度如何,回去為我們三個人煮頓中飯最重要。接續羊肉爐沒煮完的小玉米、高麗菜、丸子,剛好用上星期醃小黃瓜的韓國泡菜當湯底,剩幾塊油豆腐,打顆蛋,加上等會先生帶小學生去家樂福補充牙線順便買回來的肉片,又是一鍋豐盛。

雞腿相伴,寫功課無怨無悔。

和公公一樣,採買總會多出計劃以外的東西。烤雞腿,不用說也知道是誰吵著要的。兩盤肉,因為特價就多買一盤。

等飯時間,因為心愛的雞腿小學生認真寫功課,爸爸看新聞。飯好,吃飯。吃完,洗碗,繼續寫功課,蹲廁所。午覺起來,練琴,去阿嬤家,抱著他終於組好的法拉利樂高車去。

小學生在文學館的即興書名詩寫作


2021/10/14

給大學新鮮人兒子的一封信


今年家裡又有人上大學了。

同樣的爸媽,也沒差幾歲,一樣的生長環境,但姐弟的個性就是不同。你溫厚但也固執,渴望同儕認同,但又有點羞澀,類宅男的你,我和爸爸都希望你快去住校,快去大學,快去開眼界,被歡迎、被冷落、被折磨、被打擊都好。

疫情打散了大學迎新的氣氛,不僅如此,盼到開學結果是遠距在家上課,連校門都進不去,真是一點新鮮人的Fu都沒有。好不容易捱了兩個星期,恢復實體課,終於可以搬進宿舍。

打包時,你說:「反正缺什麼,再回家拿就好。」

嗯,家是永遠的基地,無論缺不缺,回來有沒有得拿,家都會接應你。你這句話讓我發現你和姐姐的不一樣。那時,她一付像要出國旅行的樣子,一付好一陣子不會再回來的氣勢。而你是依依不捨的氣息。

還好,幾個星期過去,從週未回來睡一晚,到回來吃一頓晚餐,到連假不回來要在學校做作業。看來你已經成功轉移到大學校生活,連小被被都被你帶到宿舍了。

2021/10/11

費華練習曲


日復一日,尋常練習,遞升、漸緩,又遞升、又漸緩,譜上的音符像一座又一座的小山⋯⋯

強迫孩子好嗎?我知道這是開明尊重高舉的時代,但真正的人生不是這樣的,很多限制、責任就是在那裡,我想在人生開始時先來點「練習」,比較不會過敏。

理想說來好聽又容易,真正執行卻很費力。每天,在只有我和小兒獨處的房間裡,在我的軟硬兼施堅持下執行練琴功課。像把便秘的人困在廁所等待,很土的用時間去磨、去耗,去對峙。最終無聊把他勸出來,勉強拿琴來拉。

像是重現甘地的不合作運動,他不合作我,我不合作他。這段時期,真是要命,就像不跳不跑的瑜珈,意志力的對峙一樣讓人滿頭大汗。

就這樣每天對幹,先生上班對付客戶,我在家對付小孩,我們都在努力讓客戶買帳。終於有點收獲,小兒發現自己視譜,可以把黑點變音符,抗拒的心慢慢馴服。我們爬上第一座山。

他上班我帶小孩,盯孩子練琴算是我的工作。陪著、押著練琴,練琴其實不難,痛苦?不是。困難,也不是。煩躁,沒耐心,才是。我和小孩都是。

費華練習曲,重複的旋律,但總有幾個音不同,記憶中的旋律幫不了你,譜是唯一指引,老實地、專心地盯著一個個的音符,跟著它遞升、漸緩。這幾個小節跟前幾個小節好像,不,偶然出現的升降記號,像路邊伸出的小拐子,一不小心就把你絆倒。

爬上去、走下來,我和小兒每天爬著一節、一節的費華小山,練習耐心。

Wohlfahrt Etudes

A short musical composition, typically for one instrument, designed as an exercise to improve the technique or demonstrate the skill of the player.

2021/10/09

給小四男孩生日的一封信


親愛的小胖胖,生日快樂。

今年五月中開始宅在家後,活動少但胃口不減的你胖了不少,因此和爸爸給你「小胖胖」這個暱稱。

十歲的你的世界,單純快樂,每天有得吃,有得玩,疫情把哥哥姐姐留在家裡陪你,和哥哥探索電玩,和姐姐看漫畫、動漫,吃飯時間,我們全家人一起吃飯聊天。

(我總喜歡趁熱把鍋子洗起來、流理台整理一下,和你一樣愛吃的爸爸,總是拿著筷子邊「試菜」,邊喊:「媽媽沒來,我們都不敢開動」,事實上,你們每個人都盛好飯準備要吃了。)

宅在家還是得去動一下,晚餐前催你們三個跳繩,用「開冷氣,回來就涼了」當甜頭,但你們往往不到十分鐘就跳完收工,每個人都說跳了四、五百下,但冷氣才開始運作呢!

回想十年前,聽到肚子裡面有你的消息,我真的心情很不好。你的出現完全不在我想像之中。

但你就是「存在」。眼睛細細小小的,不是眾人討喜的那種,很特別,像紫色的茄子,我也是過了一、兩年才開始接受你,不是因為你茄子式的特別,而是我要接受多一個小孩,多一個責任,被嚴重壓縮的自在時間。在別人上班、上課的時候,只有我陪你、你陪我,幾年無數安靜的週間早晨,我才對你慢慢生出情意:我有個男孩呢。

如今,喜歡你也只有你還會和我膩在一起,或相擁而眠,或,突然想到對喊我:抱抱。雖然大多時候我都在壓迫你:寫功課、練琴、少玩電玩、別看廢片。

不知道是因為你最小,還是我累了,哥哥姐姐都說我放任你。這學期學校通知我:貴子弟每星期需要上兩天數學課後補救,和導師詳談:「他學習能力沒問題,有問題的是他對自己的要求、標準太低了。這樣的小孩通常來自幸福家庭。」導師的話我不能否認,我可能真的對你太放鬆,你字醜的可以,或許就是這個原因。

和老師談話,你在教室一角寫作業。

回來之後,你的字像別人寫的:好整齊。所以真的是對你太不要求了。

本性三分鐘熱度的我,還是把心力放在好好陪伴你比較實在,能和你膩在一起的時間也就只有這幾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