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說故事的人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說故事的人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9/12/08

安東尼布朗(Anthony Browne)

(Anthony Browne攝於Canterbury工作室2009)

安東尼布朗是英國人,出生於西元1946年的雪菲爾(Sheffield)。

小時候的安東尼有許多書與他為伴,包括風格有點像小亨利的小開本漫畫的The Beano Annual及The Dandy Annual 、糖果屋(後來安東尼用他的繪本改寫了這個故事)、愛麗絲夢遊仙境等童話書。或許是這些書的影響,安東尼小時候的願望是做一個記者、畫卡通的人。

小時候父親經營酒吧,他常會站在吧台旁的桌上說他自己編的故事,故事主角的名字叫Big Dum Tackle是個超人般的英雄,有次他還飛到天堂的門口,敲門說:「上帝啊!祢可以出來陪我玩嗎?」

(Anthony Browne喜歡玩英式橄欖球 2009/8/3)

另一個影響他甚深的就是他的父親,一個高大強壯、曾經是個拳擊手的父親,安東尼希望以後長大可以像他一樣。相對於父親,安東尼個小男孩而且膽小,怕跟在他後面的人、怕床底下、怕衣櫥。他覺得繪本中那個膽小的Willy就是他小時候的寫照。

安東尼的父親及哥哥都有美術天份,比如說他們可以十分仔細地畫出穿著制服、拿著槍的英國及德國士兵。至於安東尼則喜歡畫戰爭場面,並在其中安插一些惡搞的小橋段,像是:一顆被砍的頭還在說話、英國騎士和牛仔和美洲印地安人混戰。安東尼小時候的畫裡就已經開始在講故事。

(取自格林繪本網)

七歲時全家搬到更北一點的工業城市韋克(Wyke)。上學後的安東尼繼續從他看的漫畫畫上學畫畫,同時也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習欣賞文學:Samuel Beckett(「等待果陀」是他最為人所知的作品) 、Harold Pinter ,這兩個人都是英國荒誕派戲劇的作家。對安東尼而言,Beckett給他的啟發就像超現實畫派-似曾相識,最後發現與他的創作不謀而合。

十六歲時安東尼高中畢業後直接進入Leeds College of Art藝術學院,主修graphic design,而父親也在這一年因心臟病突發過世,這件可怕的事就在他面前發生。

畢業後,安東尼在英國曼徹斯特皇家醫院(Manchester Royal Infirmary)畫人體醫學圖,磨練出精準寫實的畫功(這在日後的「誰來我家」及「小凱的家不一樣了」中看到如照片般畫質的插畫)。當他在醫學院工作時,經常在太平間裡吃午餐。

(Anthony Browne 獲頒第六屆「兒童文學桂冠」(Children's Laureate) 2009/6/9)

工作兩年後他希望換一個較有想像力的工作。接下來安東尼到倫敦最大的Gordon Fraser Greeting Cards卡片公司設計卡片,這個工作一做便做了幾近二十年。這期間安東尼已陸陸續續地創作了許多繪本,直到現在。

  • 作品特色
在寫作上,安東尼經常使用民間故事、童話的形式來說故事,並透過動物擬人化的方式來塑造主角,主角會用他們的想像力及內在力量,改善他們遇到的人際困境:孤單、被輕視、無聊(因單調或乏味所致)、被忌妒、被嘲笑,或是因物質、家庭環境而形成的階層差別,安東尼巧妙地傳達給讀者要真誠面對自我,進而推己及人的訊息。

由於他對兒童的用心與別具慧眼,安東尼被喻為社會觀察家,書中描繪的成人形象—特別是男性—反映了大人的愚昧、冷酷及自我中心(self-absorption),帶出人類中動物天性的本質。

(正在看讀者來信的Anthony Browne 2009/6/10)


安東尼布朗大事記
  • 1946-出生於Sheffield, Yorkshire
  • 1953-7歲時搬到工業區Wyke, Bradford
  • 1962-16歲在Leeds College of Art & Design主修graphic design,於1967畢業
  • 1967-在英國曼徹斯特皇家醫院(Manchester Royal Infirmary)當medical artist
  • 1971-1988在London一家很大的卡片公司Gordon Fraser Greeting Cards設計卡片
  • 1976-30歲在Hamish Hamilton出版第一本書「Through the Magic Mirror」
  • 1977-A Walk in the Park(Voices In the Park的原型)
  • 1980-結婚,與小提琴老師的妻子共組家庭,他們有兩個小孩Joseph及Ellen
  • 1981-改寫Grimm Brothers的Hansel and Gretel
  • 1983-37歲Gorilla出版,一舉拿下Greenaway Medal及Germany's Kurt Maschler Award兩項大奬(並在1989年於Netherlands 獲得Silver Pencil Award)
  • 1984-Willy the Wimp
  • 1985-Willy the Champ
  • 1986-Piggybook
  • 1988-Look What I've Got!, Voices In the Park,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 1989-Bear Goes to Town, I Like Books, Things I Like, The Tunnel
  • 1990-Bear Hunt, Changes
  • 1991-Willy and Hugh
  • 1992-Zoo獲得第二座Greenaway Medal
  • 1993-The Big Baby: A Little Joke
  • 1994-The Daydreamer, King Kong
  • 1995-Willy the Wizard
  • 1997-Willy the Dreamer
  • 2000-Willy's Pictures
  • 2001-My Dad
  • 2002-Animal Fair
  • 2003-The Shape Game(Zoo那家人去London's Tate Britain美術館)
  • 2004-Into the Forest
  • 2007-Silly Billy, My Brother
  • 2008-Little Beauty
  • 2009-獲頒第六屆「兒童文學桂冠」(Children's Laureate)


安東尼布朗(Anthony Brown)與超現實主義
和安東尼布朗一起說故事-雞蛋踢石頭(Willy the Wizard)
和安東尼布朗一起說故事-Willy The Wimp

(Monkey business 2006/7/2)
2009/09/10

安東尼布朗(Anthony Brown)與超現實主義

安東尼布朗最為人所知的特色便是: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

畫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描繪眼中所見的真實世界,另一種則可用來表現腦海中的意念。超現實主義主在表現夢與潛意識的世界,是放逐想像力任意馳騁的領域。超現實主義作家常將許多看似不相干的事物組合在一起,因此作品常流露出奇幻與詭異的氣氛,或許讓安東尼布朗醉心的正是這一點!

馬格麗特(Rene Magritte)及達利(Salvador Dali)是超現實主義畫派中兩個很重要的畫家,在安東尼布朗的許多繪本中,可看到他們作品的影子。
  • Through the Magic Mirror把超現實主義帶進繪本
1976年Through the Magic Mirror是安東尼的第一本書。某天Toby無聊透了-書都看過了、爸爸在看電視、媽媽在看報紙,沒人可以陪他玩,當他百無聊賴地上樓時,竟然發現可以穿越鏡子,進入一個超現實的世界!


那是個奇異的世界,猫怕老鼠、狗遛人...,白天與黑夜的交替是油漆工人一筆一筆畫出來的(或許孩子心中的白天與黑夜正是如此交替):


天空下的不是雨,而是許多唱詩班小朋友從天而降…


透過魔鏡,安東尼布朗巧妙地把二十世紀超現實主義引進兒童繪本,這種超現實畫風也成了安東尼十分鮮明的個人識別標誌。

那個唱詩班小朋友從天而降的畫面是否與雷利.馬格利特(Rene Magritte)的Golconde如出一轍?


  • 誰來我家(The Visitors Who Came to Stay,1984)
《Through the Magic Mirror》是安東尼布朗的第一本繪本,在表現手法上比較生澀,很容易便可從繪本中一眼認出超現實主義的經典作品,但在九年之後《誰來我家》安東尼布朗已經可以完全掌握超現實主義精神,用自己的方式融入作品,而不再是硬生生地移殖或再現前人創作。

關於《誰來我家》,郝廣才在《好繪本那裡好》中有一段很精彩的評論-暗號,提到安東尼布朗在繪本中常埋藏著許多「暗號」,讓讀者在一次次的閱讀中不斷地發現新的細節及樂趣。

《誰來我家》的作者是Annalena McAfee,描寫單親家庭裡的一個小女孩原本和爸爸平靜地住在海邊的一棟房子裡,偶爾去和媽媽共渡週末。但有一天,爸爸的新女友與她的兒子住進來後,生活完全改變。當他們離開後,雖然日子回復平靜,但卻又若有所失。最後才發現,她們父女的生活已經無法再回復以前的樣子...

安東尼布朗雖然只是繪者,但透過許多圖像上的暗喻生動地傳達小女孩心情的轉變,插畫表演的精釆程度,完全不讓於文字!

其中有一張太陽蛋,十分細膩,幾乎和照片一樣逼真!這應是安東尼布朗在醫學院畫人體組織時,磨練出來的精準畫功。


  • 小凱的家不一樣了(Changes,1990)
十五年後的《小凱的家不一樣了》玩的是「變形」。安東尼布朗說這本書一開始的概念是:把一個東西進行完全相反的轉換,像是把茶壺變成一隻貓,把硬的、人造的、無生命的、金屬感的物體,變成温暖的、有血有肉的、毛茸茸的生命體。概念有了,但卻不知道如何把它設計成一個故事,就這樣在腦海裡放了好一陣子。


有天,我聽朋友說,當他們向七歲的女兒宣布:告訴妳一個好消息,妳媽媽肚子裡有個小Baby!小女孩竟然難過到哭了起來。這個故事點醒了我,可以描寫孩子看著周遭物品一個個地轉換,以及這些轉變帶給他的不安。



這三本繪本好玩、好看且"耐"看,因為裡面藏了許多的細節及圖像樂趣,每次翻閱注意力的角度不同時,常會發現之前沒有發現到的小機關或笑點。其中有些潛意識的暗喻,或純粹荒謬的組合,在經過一段時間或經驗的洗禮後有時會產生不同的體會。

說故事的人
2009/05/25

和安東尼布朗一起說故事-雞蛋踢石頭(Willy the Wizard)

愛踢足球的Willy因為瘦小的身材,在全都是大猩猩的球隊中,常常連球都碰不到。可是這無損他對足球的熱情。

有次回家遇到一個教他踢球的神秘人物,並且送了一雙球鞋送給Willy。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不知道是神秘球鞋給的神奇力量,還是Willy自己的努力,Willy的球技愈來愈好,因此讓Willy得到第一次上場比賽的機會。



比賽前一晚Willy興奮得睡不著,隔天竟然睡過頭,匆忙之間Willy竟忘了帶神奇球鞋出門…

安東尼在故事中安排了兩個特別元素:一個是神秘人物送的神奇球鞋,一個是Willy要求自己遵行一些固定儀式。

平凡的Willy在遇到神秘人物、獲得那雙神奇球鞋後,開始變得不平凡。這個轉變是神奇球鞋帶給他的?還是Willy努力練習得到的結果?幸運物真的會帶來幸運?還是只要心中有信念就會有力量?在說完故事時,我都會和小朋友討論這個問題。

Willy每晚睡前有固定的儀式,刷足四分鐘的牙、洗臉、從上而下扣睡衣扣子、上廁所,並且趕在馬桶的水還沒沖完前鑽進被窩。隔天再按相反程序起床。



另外,Willy走路時很小心,不讓自己踩到人行磚上的地磚線,但是就在比賽那一天,為了趕時間竟然不小心踩到了!果然這是個不好的兆頭,到了球場Willy才發現他忘了帶重要的神奇球鞋。



Willy似乎有輕微強迫症的傾向。強迫症也就是強迫性精神官能症,屬於焦慮症的一種,它的特徵是一再重複無意義的行為。繪本中的Willy對許多行為十分執著,連每天上、下樓的樓梯都要數一數,確定是否仍為十六階。

有人說強迫症是心理上的自衞行為,把外界給予的壓力轉化為一些儀式行為,以分散心中的不安與焦慮。孩子和大人一樣會有壓力,或許安東尼布朗希望透過Willy的經歷,讓被壓力折磨而不自知的孩子,知道如何化解類似的情緒與壓力。小朋友在聽到Willy這些舉動時覺得很好奇,我也會反問他們:你們有沒有像Willy的時候啊?

但是在最後,Willy發現即使沒有神奇球鞋,他仍然可以踢好球、為球隊得分、讓許多人為他喝采。回想球鞋、神秘人物,Willy微笑地走在皎潔的月色裡,不再擔心腳下的地磚線。

和安東尼布朗一起說故事-Willy The Wimp

安東尼布朗是個個人風格十分鮮明的英國繪本作家,他常以猩猩或猴子做為主角,幽默温韾不僅讓人會心一笑,也帶給人力量,因此我的說故事生涯就和安東尼布朗一起出發。

由於對象是二年級小朋友,因此選了幾個和低年級小朋友比較接近的繪本。

Willy是個軟心腸的男孩,為怕踩到小昆蟲走路時頭總是低低的,因此常常撞到人。不過就算是別人的錯,他也會先說:「哦!對不起。」

Willy就是這麼和氣,直有天被猩猩幫的人欺負,他還是說:「哦!對不起。」因此被取了「Willy膽小鬼」的外號。



脾氣雖好,但是有骨氣的Willy十分在意這個外號。有天健身運動的廣告詞打動了他,Willy展開健身計劃,跑步、瑜珈、拳撃…



這個故事談到霸凌的問題,和氣的Willy被幫派分子欺負,因為脾氣的關係,Willy不會與人正面衝突,但心中還是有情緒。Willy採取積極的方式,訓練自己的體魄,看著鏡中愈來愈建壯的自己,其實也逐漸增強了潛意識裡的信心。

不過幽默的是,即使Willy變強壯、成了救美英雄,撞到路燈時,他還是那句:「哦!對不起。」Willy還是Willy,內心依然是很柔軟的。



Willy的真誠與一點兒傻氣很容易獲得孩子的喜愛,因弱小而被欺負這一點,更是幾乎所有小孩都曾有過的經驗。但若只有這些,Willy不會成為英雄,受挫後Willy的反應,除了當下那句:「哦!對不起」之外,他有更積極的作為-改變。閱讀Willy的霸凌經歷,孩子們不僅得到感同身受的安慰,同時也得到振作與改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