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電影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電影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3/02/17

《長日將盡》陽光消退時,是變得昏暗?還是讓人看得更清楚?

這是1993年石黑一雄小說改編的電影,三十年過去,如今應該不會有人想拍這樣的電影:步調太慢,情節鬆散,一點都不刺激。而我為什麼看?因為石黑一雄得過諾貝爾文學奬,應該有一定的品質,因為有安東尼霍普金斯、艾瑪·湯普遜。

故事發生在1930至1950年,一個英國莊園僕役,盡忠職守,工作是他的全部,帶領達頓莊園中相當於一個小軍隊的僕役,無懈可擊地服侍公爵主人,無論是與附近莊園鄰居的打獵出遊(光獵狗就數十條),或來自歐洲各國的達官貴人。

女管家喜歡他,但他實在太克制,把自己投注在工作上,冷靜到冷酷的程度。

當他父親過世,女管家通知他,他頓了一下,回答女管家:主人正在進行很重要的宴會,他必需回到他的工作崗位上。悲傷淚流的女管家聽他這樣回答,似乎有些意外、更加傷心?擦了眼淚回他:那我可以代你為你父親闔上眼睛嗎?他回答好,感謝。女管家轉身上樓。他補充地對她說:我父親一直希望我做好我的工作。

女管家常不時摘花來到他的辦公室佈置,多次示意、試探他,好幾次都覺得他要「動」起來了,但最後他總硬把情緒 hold 下來,活潑靈動的女管家始終沒能融化他的冷靜自持。

有次主人因德國納粹言論影響,要他辭退家中兩個猶太女僕。女管家為此氣憤難當,打算一起辭職,問他對主人做法的感想,他說:他不批評主人的作為。

他的世界就凝結在莊園僕役長這個工作上,投注在主人上,無視自己的感情、人情世事、價值對錯。

工作上無懈可擊的一生,便是他想要的?會不會有遺憾?

兩人二十多年後再見,臨別時在雨中送女管家上公車,他難得有點激動地說:妳一定要好好照顧自己,我這麼說可能有點囉嗦,因為這可能是我們最後一次見面,請原諒。

這便是電影中,他情緒最澎湃的一幕。


把一生完全奉獻給工作值得嗎?

對生活在莊園中的他來說,是的。但當他在二十年後應女管家之約,走出莊園,發現旅途上遇到的人們,對他過去引以為傲的主人的看法是讓英國捲入二次大戰、姑息德國的叛國賊時,第一時間他竟不敢承認這是他過去的主人。

這一刻,他會感慨為工作奉獻所有的自己嗎?


如何奉獻自己的一生?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而且就算我們提出了回答,問的對象不同,答案對錯可能都不一樣。找誰對答案?誰的答案說了算呢?

最後能評斷的,應該只有自己。

男主角的人生信念是職人堅持,不容一絲雜質地固守在一件事上,對嗎?以他的例子來看,只有技藝沒有思想,為了手到,把心拿掉,最後自己也就只是成了一件物品或工具而己。

我想過了,也很幸運地有值得奉獻的對象,他及他們會回應並珍視我的努力。我無需再向其他人證明。

2011/02/20

「女僕(The Maid)」和「三個傻瓜(3 Idiots)」

最近看了兩部不錯的電影:「女僕(The Maid)」和「三個傻瓜(3 Idiots)」。仔細想想兩部電影若有所似。
  • 女僕
樂格為雇主家庭無怨無悔奉獻23年青春,女主人的信任和孩子,是她生活的意義,她每日愈盡心工作,女主人對她依賴就更深,樂格便愈努力工作,直到累出病來。看到這,不禁聯想到生活裡的一些惡性循環?


資深女僕宋雅用過來人的經驗告訴樂格:「那些孩子長大就會離家,離家後就把妳全忘了。全都是些忘恩負義的傢伙!」也許事實真的如此,但有些事情不能用這種方式評估。

就在樂格快被強烈的責任感和防衞心壓跨時,露西出現了。女主人第三次為樂格請來幫手,樂格同樣藉故把她鎖在門外,沒想到露西索性脫光衣服,忙裡偷閒躺在主人家的草地上日光浴。當樂格清洗浴室被洗潔劑醺昏時,露西跑來擁抱她,心疼地說:「他們是怎麼對妳的…」而沒想到這是樂格排擠她的一種方式,露西的開朗温暖異於他人,漸漸融化樂格堅冷的心。

透過露西,樂格想起很久沒見的母親、遙遠的家人、愛情…還有「自己」。雖然最後露西離開了,但是她讓樂格知道有慢跑這回事。當樂格戴上耳機、聽著音樂慢慢起跑時,除了露西,還有一個「自己」陪著她。
  • 三個傻瓜
「三個傻瓜」的主述者法漢,嚴父期望他成為工程師,但他真正熱愛的是野外攝影。同學拉朱,家庭清貧,全家人就指望他畢業後當工程師賺錢養家。家人孤注一擲的壓力讓拉朱畏首畏尾。


而另一個同學藍秋,就像「女僕」裡的露西,與眾不同。當新生無論是否甘願,排排站被學長惡整時,只有藍秋活用常識反過來教訓學長。藍秋挑戰教授的教學方式、鼓勵兩個室友追求理想,法漢和拉朱的人生因此不同。當學校成為學生的分數戰場時,只有藍秋跳出來,要大家想想學習的熱情,他說:「追求卓越,就會成功。」
  • 貴人
對樂格、法漢而言,「露西」和「藍秋」是他們的貴人。與其在這個世界當個可有可無的工程師,還不如多一個充滿熱情的野外攝影師。法漢是幸運的,不僅遇到貴人,還知道他的天命。

回想生命中是否曾遇過貴人?貴人真的重要嗎?三個傻瓜的同學們即使遇上藍秋這麼傑出的貴人,不還是仍有些頑劣分子,始終改不了本性?

有些貴人是正面的、有些貴人是負面的。誰是我的貴人?我會不會也是誰的貴人?

「女僕」是清新小品,「三個傻瓜」的娛樂性比較強,個性鮮明的病毒教授、書呆兼狗腿的消音器同學、滿腦子只有錢的標價牌情敵,製造出許多好笑橋段,二個多小時看下來也不覺得悶。
2008/10/23

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Peaceful Warrior)

死亡並不可怕,因為大部分的人都沒有真正活過。
2008/03/27

[未婚妻的漫長等待]和[艾蜜莉的異想世界]

對好萊塢電影厭煩了嗎?來點法國電影吧。

若你看過[艾蜜莉的異想世界],應該也會喜歡[未婚妻的漫長等待],因為這兩部片有相同的導演- 尚皮耶居內(Jean-Pierre Jeunet),及一樣的女主角- 奧黛麗朵杜(Audrey Tautou),僅管同是奇幻風格,但卻是截然不同的故事。

在[艾蜜莉的異想世界]中艾蜜莉是個愛幻想的女孩,生活中的許多瑣事,從她眼中都可幻想出一段匪夷所思的背景故事。看這部片時,我都不斷地懷疑古靈精怪女兒的腦袋裡是否就和艾蜜莉一樣,充滿天馬行空的幻想。

這部片最大的特色就是它的每一個場景及畫面都美得像油畫一樣,瑰麗而鮮艷。符合有點超現實的影片情節。

再看[未婚妻的漫長等待]是同個導演居內三年後的作品,說得是小兒麻痺的女主角不相信戰場上的男主角已死,鍥而不舍尋找的過程。導演的黑色幽默還在,但奇幻風格收歛了點,情節曲折一樣好看。

兩部電影的女主角都有一些怪癖,艾蜜莉喜歡收集石頭打水瓢、拿湯匙輕敲焦糖布丁、伸手探進榖袋的最深處;瑪蒂達(未婚妻)對不確定事物的占卜方式是和自己打賭,比如說:若數到七火車還沒進山洞,馬涅克(未婚夫)就會活著回來。

導演仔細刻畫的一些小細節,雖與故事主軸無關,但卻會敲進觀眾心坎,讓我想起小時候也是用這種方式猜測今天老師會不會考試,暗戀的男生會不會出現在走廊...。

最後盼望許久的男主角終於出現在女主角面前,相愛戀人多年後死生重逄,雖內心激動,沒有擁抱、沒有激烈的親吻,只是在温暖的陽光下,靜靜地、默默地看著心愛的人,就已感到無限滿足。

轉頭看看身邊的先生,仔細打量他,無言,我們相視一笑,兩點該睡了。關上客廳的燈、走進房,看著睡成大字型的豪邁兒子,和托著腮的小公主女兒,雖然午夜沒有陽光,但心裡一樣暖洋洋的。
2008/01/27

麥迪遜之橋

每週六的深夜是我及先生的電影時間,自從有了小孩之後,外出便成了麻煩事,更別說看電影了。

但不甘就這麼放棄我想要的活動,總是盡可能地想如何在照顧小孩的情況下,一樣擁有自我。當然貪心是要付出代價的,比如說要在她,他們睡著後才能開始,這得需要比兩個壞蛋更好的體力。

今晚的電影是1995年的[麥迪遜之橋],很久的一部片了。但是自從曾聽過它的介紹後,便一直想看,體貼的先生記住了,在百事達找過好幾次後發現了它,終於讓我如願。而他自己也租個同年代的:英雄本色。我笑他說,店員在沒有看到你時,可能會誤以為你是個四,五十歲的歐吉桑。

劇情就不說了,可以看後面的超連結。只記其中讓我感受最深的一句話,女主角說的:[當女人結婚生子之後,一個新的人生開始了,但另一個人生卻結束了。]

我想她指的那個逝去人生,應該是片中外遇對象代表的個人理想或自我吧。在兒女還在襁褓中時,日子就在奶瓶,尿布之中打轉,起初只會在私下埋怨,這真是太浪費我這個高級人力了。時間一長,在某個心靈深處,便會聽到另一個聲音,對我吶喊著:我快窒息了,快放我出來!

只有無時無刻守著家的才是好母親嗎?先有快樂的母親,才有快樂的家庭不是嗎?看過太多母親對子女施以壓力及期望,表面上是為了子女著想,但心底是否是希望子女為自己完成夢想?還是希望從子女的成就,換得數十年犠牲自我的報酬?沒有人應該犠牲。許多孝順的子女為回報父母的照顧,得先壓抑自己的理想,交待了父母之後,才能自由。大家都得不到好處,何苦呢?

每個女人其實也有事業心,想完成自我的事業心,分點心在自己身上,才有益身心健康。

麥迪遜之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