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寒暑假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寒暑假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3/02/07

2023 寒假家庭高雄旅遊


出發

九點四十從社區車道出發,爸爸本來說要吃早安公雞,大家覺得太晚了,就還是7-11,買了路上吃。

天氣陰陰的,也好,這樣的光線,開車、看書都舒服。

預告這三天行程:

Day1 十鼓園區 

Day2 福華飯店泳池 腳踏車 曹公圳看燈

Day3 壽山動物園

彰化一下就過了

雲林、嘉義有「味道」

台南,這次旅行第一個目的地,就在台南十鼓。

day1

十一點多來到十鼓園區,天氣很好。門票網路買,學生、大人四百多,裡面設施都是 不插電/unplugged,但刺激度夠,好玩。

高空溜索、蜘蛛人、自由落體,三個串在一起,過癮!

還有撐篙也很好玩。兄弟倆還玩四五層樓高的溜滑梯。還看了擊鼓表演、射箭。

整個下來,四百塊門票還蠻值得的。


但最棒的是晚餐。本來要到飯店附近的「葉問/築間」,結果要到九點二十才有位子。高速公路又塞車,於是就下岡山吃羊肉爐,剛好姐姐想吃羊肉。

在Google Map 找「乾淨」的羊肉爐,想去那家,排隊人龍排到馬路上。所幸岡山什麼沒有,羊肉爐店很多。

找停車位順便找店,德昌羊肉爐明亮,環境符合我們乾淨的標準,點餐時發現它有「烤羊排」,一隻才85元,而且肉多又軟嫩,三隻就夠我們五人分食,一鍋中羊肉爐、一盤炒菠菜,每人一碗白飯,這頓晚餐1045元。

day2

昨晚整個人都熱熱的,姐姐說前兩天來家住的同學回台北後確診了,看來,今天開始吞口水喉嚨痛的我大概也中了吧。照三餐吃大正,還好不嚴重。

可惜,本來今天是要在飯店泳池游泳的,但是人在發燒,由哥哥陪弟弟去。

然後,我們又去走路。

坐捷運,從鹽埕市場走到駁二,阿公打電話來說台中在下雨,而高雄這裡,天氣有點熱。

三點我們遇到大港橋轉向,還花八十塊門票看了《動漫怪物學》,結果值得的是,打卡拿到的燙金紀念套卡。

近傍晚再坐上捷運到鳯山站。我們要來看曹公圳的河燈。曹公圳是不錯,但和台中綠川很像,不過它比綠川長多了。姐姐說她走的連手都很酸,拿外套拿的手酸。

今晚我們又幸運地吃到兩家不錯的店:一開始鳯山站附近的北門蒸餃,回程六合路上的泡湯關東煮。

day3

家庭旅遊第三天原計劃去壽山動物園,但沒想到它大熱門,今早官網預約已無配額,沒能成行。

改去打狗英國領事館。穿過西子灣隧道,走進中山大學,吃鬆餅、喝珍奶,騎UBike。

小小的台灣,還有哪些五家人沒去過的地方呢?

你們愈大,我和爸爸愈來愈難讓你們感到驚喜。儘管如此,每次家庭旅遊,我還是努力地找一些新鮮的,希望有些亮點,讓大家保持著期待、留下歡欣的回憶,如同我和爸爸對你們、對我們家的感覺,一直都如此。

2022/09/10

2022暑假小結:討厭的媽媽

請哥哥設計的家庭T-Shirt
昨晚的阿媽家烤肉,像是為這假期做結的煙火,今天兩個大學生就要回學校,回復家中只有三人的生活。

當網路媽寶版討論著為何唸大學的孩子暑假不回家,我們家兩個大學生哪都沒去,一整個暑假幾乎宅在家。

貫穿暑假一個月,每天早上六點五十的的駕訓班,把他們壓在家裡。上完課回家補眠。大學生的本事是很會睡,可以睡到中午我回來煮完中飯才起床。

哥說放假就是要好好地睡,把學期裡趕圖、趕作業缺乏的睡眠全都補回來。唸文組的姐作業沒這麼重,但是追劇、開會、同學朋友圈的作息就是拖拉到午夜之後:「大家好像都十一點才回家,還要再洗個澡⋯⋯」。

回來息交絕遊後,兩個人才有機會在十二點上床睡覺。

大哥大姐回家,受衝擊最大的是唸小學的小弟。作息馬上和哥哥姐姐同步,一起追《荒唐分局/Brooklyn Nine-Nine》,「看哥哥」玩《薩爾達傳說曠野之息》,聽他們聽的音樂。

當《怪奇物語/Stranger Things》來到可怕情節時,小弟怕到不敢一個人在房間、洗澡不能關門,因而被我下令不准再看。他也樂得爭取到自己玩電動的機會,看「有感筆電」在Roblox裡玩越獄、開跑車、開飛機。

除了玩樂,他們回來我正好交付他倆指導弟弟的任務。每天,姐姐陪弟弟唸英文小書,哥哥聽弟弟拉琴。並接受我的壓迫磨練:除了時不時的家事任務,洗澡前三個都去給我跳繩。若遇到十點打球回來的爸爸,還會稱讚他們是「本社區最認真的三姐弟」。

三個人唉聲嘆氣、不情不願、臉臭臭地出門,回來,雖然還是臭,汗臭,但說說笑笑,臉不臭了。不確定腦下垂體分泌多少生長激素,但姐弟共患難的革命情感肯定增加不少。日後他們一定會懷念,有一個很有被討厭勇氣的媽媽。

總愛挑戰他們,要他們做點不是那麼舒服的事,比如:鼓勵他們考手排車。學費都一樣,為什麼不學手排?問起兩個大學生,他們也覺得媽媽的要求其實不算什麼,回頭看,值得,還可拿來訓小弟,話當年媽如何如何。人是很有韌性的。現在回想他們的長大,只覺得應該再加碼、再要求多點。

很好,我還有第三次機會。但是,要當個被討厭的媽媽也不是那麼容易,除了勇氣,還需要體力,生理、心理都要有足夠強力,才能對抗懶散。如果希望孩子不要過得太舒服,要有自己也沒辦法過得太舒服的體認。

暑假我很開心的是可以煮五個人的飯菜,但是三天就要洗一次衣服。三個孩子和樂融融有,吵吵鬧鬧也很多,一上車就要吵該聽誰的音樂,連去阿嬤家十分鐘車程也要計較。

兩個月暑假過去,我們喝了好幾鍋的紅豆湯、綠豆湯、紅茶,他們追了劇,高雄台南博物館主題的家庭旅遊,被逼投稿參加比賽(結果要等三個月),烤過了肉,也拿到了手排駕照。

這個暑假的遺憾,當下次挑戰目標:

  1. 應該要安排家庭讀書會。
  2. 練習煮飯做菜。
寫成文字就有可能實現。

2022/07/08

2022暑假家庭旅遊:高雄

家庭旅遊Day1 台南文學館


上週末是我們今年暑假的第一個活動:家庭旅行,主打各大博物館,好處是可以躲大太陽,也可以躲人潮。

第一站 台南文學館

我們在裡面躲正中午的台南太陽。原以為兩個小時,沒想到連男孩們也看得蠻開心的,吃過中飯再回來繼續。

《成為人以外的—台灣動物文學特展》

豐富又有趣,貓奴者、有狗兒女的一定要來看。看動物與人的關係如何演變,動物的地位、角色、價值,從過去到現在已大不相同。

https://www.marieclaire.com.tw/....../exhibition......

《文學力─書寫LÁN臺灣》

第一個展間「注意,你已被文學包圍了」,看招牌、遊行運動標語、廣告裡的金句和創意,抽文學籤詩、玩詩意遊戲,「你一動手,文學就開始了」!

https://www.shoppingdesign.com.tw/post/view/6057

家庭旅遊Day1 衛武營南科實中管樂音樂會

晚上來到高雄,之前已來過衛武營多次,但都只是逛紀念品店,這次來之前查了一下有什麼節目,剛好南科實中管樂隊當晚有音樂會。於是我們就進來了!

銅管樂沒有在冷場,熱情激昂,你絕對不會,也捨不得睡著。

話說,我們花的錢就算只是進音樂廳,感受其中的建築、氣氛和冷氣就已值回票價。

家庭旅遊Day2 高雄美術館

來高雄繼續博物館之旅。

我們很幸運這次來的時間正好是「臺灣維納斯」 《甘露水》雕像來高雄美術館的展期,親眼看她,真的很美。

「1921年10月,黃土水以《甘露水》獲得日本帝國美術展覽會入選,蚌殼中昂然向上的少女,宛如自黑暗中走向世界,象徵臺灣文藝復興時代的降臨。」

沒想到這作品已經100年了!在雕像之後的展場播放它的記錄片,訴說這件作品的身世,二二八事件之後,有五十年的時間她都被嚴密地藏在工廠的木貨櫃中。

紀錄片中還記錄了雕像上被潑灑墨水的修復過程。

「窮學生的黃土水,以當時較易取得的建材大理石作為素材,雜質較多、各部位軟硬不一,雕塑上的黃色部份即是雜質。」日籍修復師表示很難恢復到原始樣貌,就讓它展現歲月沉積的樣貌吧。

《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

https://www.elle.com/....../g38533421/ng-thoo-sui-sculpture/

其中不只甘露水還有優雅的陳進,及更多。美術館的光影也很美。


我們還做了一件很「敢」的事:正中午走在大太陽底下。穿越藍天綠草,走到兒童美術館。

嘿,別小看兒童美術館,兩個大學生也玩得很高興好不好!

家庭旅遊Day3 大港巡航


本來要坐的是高雄文化遊艇的夕陽船班,但經美麗溫柔的櫃台人員介紹後,多加一百塊改坐「大港巡航」航線。

文化遊艇舒適乾淨,我還真沒這麼近、看過這麼多、這麼大的各種船:十幾萬噸的貨櫃船、軍艦、遠洋漁船、遊艇、海上皇宮、⋯⋯。

導遊也很重要,有他的介紹才不致於走馬看花,比如:水上停船場、港口有那些特別的作業、工作人員等。

遊完港,棧貳庫可以吃飯也好逛。

相機不好拍不出雄偉感。

2022/02/11

2022寒假檢討:姐姐哥哥回家的好處及缺點

以前孩子要放寒暑假前我都會十分焦慮,像是有客人要來家裡長住一般,但今年寒假卻沒給我這種感覺。

為什麼?因為去年五月底Covid-19三級警戒開始,時不時停課的威脅?

仔細想想,才發現是出門唸大學的哥哥姐姐回來,哥哥姐姐魅力太大,大大輾壓過媽媽訂定的常規。事實上,是媽媽我自己也放水:平常不在的哥哥姐姐回「家」了,而家不就是讓人放鬆的地方?因此上床時間、玩樂時間、追劇時間的限制就這麼模糊了。

不過玩雖玩,也還是做了些事。比如:請姐姐聽弟弟唸英文,請哥哥盯弟弟練琴,姐弟三人分工打掃,全家人一起去打羽毛球等。

有哥哥姐姐在,小四生完全不會來找我,他會黏著姐姐看動漫、聽五堅情、網購趴蛙,和哥哥一起玩 BOTW(Breath of the Wild/曠野之息),追森納、玩家機密(介紹電玩的YouTuber),學用Procreate電繪貼圖。

反正就是哥哥姐姐做什麼,小四弟就迷什麼。無論怎麼被當小屁孩唾棄,還是緊緊地黏著哥哥姐姐,有點不雅但很貼切的比喻:即便哥哥姐姐放的屁都是香的。

原子習慣

過年看《原子習慣》指出養成習慣有四個步驟:

  • 提示/讓提示顯而易見:
每早醒來他幾乎都會看到我在電腦前寫作,抱抱、喝水、刷牙,在他想做他的事之前,先來和媽媽唸本 Oxford 的 eBook。幾天下來,唸本英文 eBook 便成了他每日開始的晨起儀式。

  • 渴望:
唸完後,可以看漫畫、電繪⋯⋯,心安地做自己的事。
  • 回應:
和媽媽唸英文。
  • 奬賞:
唸完英文後,便完成了一件事。其實唸每一本繪本時,隨著其中的故事,我們也順道聊了好多東西、知道許多知識,唸英文繪本當下的愉悅學習和情感交流就是奬賞。

FREE eBook Library from Oxford Owl 

  • 需註冊,免費。
  • 不需安裝任何程式,便可直接在瀏覽器中閱讀、聆聽許多eBook。
  • 作者、繪者十分出色,書的內容及插圖都十分有質感。
  • 可聆聽英國腔的朗讀。

推薦 Biff, Chip and Kipper 這系列的家庭故事,也有介紹天文、動物等科普類的繪本,也有類似神奇樹屋穿越時空類的繪本。內容多樣品質佳。可透過分級查詢適合目前程度的繪本。

三國演義

我自己愛看書,更是處心積慮地想讓小孩也愛上書,小四弟不愛看書,借《歡樂三國志》讓他聽,果然候文詠、蔡康永的搞笑說書讓他對三國有了興趣,尤其三國裡許多的武將及戰爭場面更對這小男生胃口。

聽的不夠,再搭配文本,這時候就會讀書了!

為了找「好看」的版本,翻來找去,發現「好讀」出版的三國演義是最棒的版本,因為:

  • 收不同名家評點
  • 有注釋,解釋艱難字詞。
  • 說明性和評點性的詳細圖說,提供讀者理解。
  • 名家繪圖與相關照片約上千張精緻彩圖。
  • 版面美觀流暢、閱讀性強。

要讓人愛讀書,書的品質至關重要,無論文本或是插圖,乃至排版與印刷。

好讀出版出版社長本身就是愛書人,
出版的《三國演義》內容及編排都很精緻,紙本的閱讀體驗非常好
全六冊 Momo 只要1,195,十分物超所值!

然而,原典的文字雖白,但對小四生來說,還是有點難,他可能無法真的閱讀,但他卻把它放進書包帶到學校去,或許是看圖,或許⋯⋯?誰知道這書他會在那天真「讀」了。

只要他知道有這本書,就有機會。


2022/01/31

過年-年度報告後才能領紅包

兄弟合奏

從孩子很小開始,除夕夜得先表演才能領紅包。學琴的兩兄弟,不用多想,表演最近練習曲是最簡便的表演。從一開始哥哥獨奏,弟弟學琴後兩個各自表演一首(因等級差太多),到現在弟弟等級追上了點,兩兄弟可以合奏了。

玩具交響曲:哥哥二部,弟弟一部。

年度報告

姐姐離家唸大學,為了讓大家了解她的大學生活,自從她大一開始,除夕夜便成她的年度報告,簡報她今年做了那些事。去年介紹如何拍一部短片、副導要做什麼事,今年的題目很特別「如何混進電影系」,說說那些電影系人的行話和愛恨。

哥哥今年上大一,沿襲姐姐年度報告慣例,也來談談建築系學了什麼。建築系大一似乎就是為期數個月的實作課,動手做出來的模型、木工是看的到的,比較難的是「設計」。

哥哥選定的題目是兩棟建築間的一個走道,老師要他把這走道當做母題轉化成一個木工作品(不知道我的理解是否正確?或哥哥的表達是否正確?)哥哥說他做了些測量:橫拿一根木頭穿越這個走道,記錄下木頭為閃避障礙物轉動的角度以及高度,再把角度及高度用曲線圖呈現。

這曲線給他靈感:翹翹板。於是他把走道轉化成一個翹翹板,當人坐在這翹翹板上,翹翹板的旋轉、升降便反應了穿越走道時的感覺。

可惜報告完這翹翹板便拆掉了,我們問為何不帶回來玩,他說太大了:設計圖還留著就好。

成語遊戲

叔叔一家精心設計了成語遊戲,擬了幾十道題目讓小孩說,用「台語」說來猜,因此笑果十足。然而更好笑的是有人的成語真的爛到不行。「不入虎穴,焉?虎子」七個字都說出來了,竟然還是答不出來(綸)。還有自創版成語「上樑正、下樑『歪』」(陽),真是笑死。


過年-除夕祭祖與年夜飯

除夕從下午的拜拜開始。

神明和祖先在阿媽家的三樓神明廳裡,婆婆每天早起的第一項工作便是給神明和祖先上香,過年過節另要準備祭品祭拜。婆婆含蓄地說這些事以後就交給我了,雖然至今我沒有要學的意思,她也不曾要求。這是婆婆的寬容,善待我的方式。

除夕這天祭拜,神明準備的是水果及壽桃,祖先準備的是三牲和蘿蔔糕,兩邊的金紙也不一樣。

以水果及壽桃敬拜神明

公公婆婆在前,全家人持香在後,公公口中小聲唸著禱詞,我要很用力才能略略聽到:神明在上,今日除夕,小的⋯⋯

小小聲地,感謝神明及祖先的庇佑讓我們風調雨順、平安地渡過一年,這是十分幸福的恩寵,以致我們只敢小小聲地感謝上天,感覺像:噓!別大聲張揚我們得到神明祖先如此厚愛。

以三牲、蘿蔔糕敬拜祖先

待一會兒,公公持筊再拜,問神明和祖先吃飽了嗎?結果三次都擲不到聖筊。

「換阿媽來!」公公說。

結果婆婆果然一擲便聖茭。

「阿媽和神明卡熟。」公公自我解嘲。

的確,每天早上都是婆婆在為祂們上香,婆婆真的和祂們較熟。

年夜飯

年夜飯,從二十年前的滿滿一大桌、十多道大菜,到今年三道:蟹腳海鮮火鍋、紅燒蹄膀、糖醋魚,簡省很多。

2022/01/30

過年-打掃公私領域,及憔悴的天鵝

過年總是從「打掃」揭開序幕。

一起打掃公領域,挪動一年沒動的大型家具,總是讓人驚嘆連連:「哇好髒啊!」或是「原來這東西跑到這裡!」

客廳椅下找到三顆橘色的乒乓球,那是去年中疫情三級警戒時,姐弟三人在家客廳,把長形茶几當乒乓球桌玩時遺留的。

遠道而來、無所不在的灰塵

而明明沒人碰得到的地方,也能積一層灰。

環保署網站上說,除了空污,空氣裡本來就有許多懸浮粒子,像海鹽是第二大懸浮粒子來源。連海浪拍打出來的海鹽都能四處旅行,那最近東加海底火山爆發,噴發出的濃煙和火山灰直衝20公里高,巨響連距東加2,383公里的紐西蘭都能聽見,那明年家裡打掃到的灰塵說不定有些來便自遙遠的南太平洋。

家裡地板要先吸再拖,一個人做太累,分工完成。

私領域

公領域雖大,但私領域打掃起來才花時間。

姐姐整理累積的音樂光碟、漫畫,邊收邊看,把玩著喜歡的東西,時間和手腳都變慢了。

哥哥戴口罩、拿毛筆,把一個個樂高人身上的灰塵撣乾淨,再排整齊,像閱兵似的。

阿媽家

打掃好自己家,再和叔叔他們家一起去打掃阿媽家。

阿公家是四十年的老房子,磨石子地板是經典。先把地板打溼,再灑上洗衣粉,再搬出很專業的洗地機,它可是幾十年的古董了,轉啊轉地刷起地板上的髒污,清水變黑水。把黑水推入排水孔,再沖清水,再用一把很寬的刮刀,也是一把很有歷史的刮刀,刮乾地板。

這屬於粗重活由男丁們來,哥哥和爸爸得赤腳、捲起褲管踩在水裡,一月的天氣要有點勇氣,以往都是阿公做,如今八十歲了的阿公監工就好。

門外的花樹、盆栽也要修剪。矮的桂花、玉蘭花阿公拿園藝剪修,高的櫻花就要站上人字梯才修剪的到,這工作從阿公到爸爸,現在換兩個年青人來。

天鵝

當男丁們在做粗重活時,在二樓後陽台刷洗廚房用具的我看到一隻天鵝。

二十多年前我第一次來到這棟房子時,它便已經在三樓客廳的音響喇叭上了。婆婆說她看這上面都是灰塵,便把它拿來沖沖水,結果這看似堅固、硬紙做的手工藝天鵝,把水都吃乾了,現在好重、好溼。軟化的天鵝,婆婆說不要了。

我覺得有點可惜,婆婆也是:「當年要帶小孩、要煮飯給十多個人吃,怎麼還有時間做這些東西。」

為了刷洗,我得移動它才能用洗水糟,結果鵝頭從鵝脖子掉了下來。這下只能跟它 Say Goodbye了。




2022/01/17

2022寒假:學當YouTuber

網路、電玩對小男孩就是有無限吸引力。被哥哥說與其老是看別人玩 Minecraft ,為什麼不自己拍?小四弟便躍躍欲試。

小四弟約略知道要先有個能錄下電腦操作的程式。於是自己 Google ,找到一個免安裝直接在網頁裡就能錄製電腦畫面的工具。這工具也太利害,同時也太危險了點,擔心資訊安全,於是請他修正一下查詢關鍵字。

加上 Mac(因為使用的是Mac)關鍵字後,發現 Mac 作業系統裡的 Quick Time Player 不僅能播也能錄,單錄影、錄音都沒問題。試錄一下後,還蠻簡單操作的。

我問小四生,你想拍什麼?介紹我在 Minecraft 裡建的房子。請他先預演一遍,再錄。

第一次錄,錄影兼錄音很忙。我說你要不要先錄影、再錄音,再用 iMovie 剪接在一起?之前音樂會宣傳片就是用 iMovie 做的,他有參與,我這一說,之前做過的事現在接在一起了。

於是我便去準備中餐,小四弟先錄影成一個檔案,再看著剛才的錄影錄旁白成一個檔案,錄完後打開 iMovie,加入這兩個影音檔,併在一起就是他想要的影片了。

「可是 Minecraft 裡唱盤播放的聲音沒錄到耶?」
「那就再加一段『錄音』啊!」
「對!」

iMovie 儲存成檔案後,便可以上傳 YouTube 了!

2021/02/05

2021寒假記實10:Peter And Jane Read Aloud

上學期末有次英文老師霹靂考,飯粒弟考了個11分回來,讓他直說自己英文很爛,上課都怕怕的,同學英文都很好⋯⋯

我說,那跟英文好不好沒關係,別人說你台語很溜,你有覺得你台語很好嗎?

也不是沒有想過上英文課,但是英文課不像小提琴,一個星期上個1小時、回家每天練個半小時,而是要每個星期去好幾次,加上接送很花時間。有沒有可以在家上、時間彈性、發音又正確的英文課?

有次在自學社群中看到有人推薦英文自學教材:Peter And Jane。

Peter And Jane

由英國 Ladybird Books 於 1964 年出版第一本,1967年出完整套36冊。這套書出版於近60年前,插畫反應出 1970 年代的歷史感,Peter and Jane 是對兄妹,故事內容不外就是講他們倆和他們的狗 Pat、父母親的日常生活,去商店購物、海邊玩耍、看公車火車等。

這套書的全名是《Key Words with Peter and Jane》,所謂的 key words/關鍵詞 是語言學家研究 300 個主要「關鍵詞」,便佔了日常讀寫詞彙量的3/4,這套書的便是以「高頻詞」編寫,分成12級,每級3冊,A、B、C冊的設計:

  • A:閱讀所需認識的基本關鍵字及句型
  • B:用不同的內容及插圖,複習A冊的單字及句型
  • C:用同樣一組字詞,連結寫作與發音

每天找時間找網路上的 Peter And Jane Read Aloud 影片,和飯粒弟一起,跟著影片一句一句唸英文,透過重複認讀「關鍵詞」,詞彙配合圖畫,完成初步的獨立閱讀。

第1級每冊的Read Aloud影片只有2分多鐘,開始時一天唸兩本,沒想到要半個多小時。接著第2級,每冊4分多鐘,變成一天唸一本。到了第3級變成6分多。一樣都要花到半個多小時。

一個星期多後,我覺得應該回頭從第1級唸起,而飯粒弟也自己說他可以自己跟著影片唸。果然回過頭唸第1級變得輕鬆多了,增強了他這個英語初學者的自信心,希望我們接下來可用這個方法,做為閱讀英文書的基礎。

Peter And Jane 維基百科:https://en.wikipedia.org/wiki/Key_Words_Reading_Scheme

Ladybirds for Grown-Ups

很多人小時候便是讀《Peter and Jane》長大的,類似中壯年人看到《小學課本的逆襲》,引發深深的懷舊感。不過這個想法的原創者似乎是 Miriam Elia ,2014 年她用《Peter and Jane》的版型創作了一系列諷刺當代藝術的漫畫。

We go to the gallery》 Miriam Elia

結果 Miriam Elia 被《Peter and Jane》出版社揚言提告,於是她把 Ladybirds 改成 Dung Beetle/糞金龜,主角名 Peter and Jane 改為 Susan and John。

但令人不解的是,Penguin 出版社卻另外找人(Jason Hazeley, Joel Morris),隔年推出給大人看的 Ladybirds for Grown-Ups,也是延用《Peter and Jane》的風格,主題很能反應時代:中年危機/、Donald Trump、脫歐/Brexit、Ex/前任⋯⋯。

不過風評似乎不是很好,如果直接找這想法的原創者來做,而不是提告,是不是可以處理漂亮一點?

Ladybird's spoof guides for grown-ups are simply depressing

Ladybirds for Grown-Ups

2021/02/02

2021寒假記實9:年度打掃

三姐弟全員到齊後,午餐時馬上告知他們寒暑假例行的打掃工作:陽台和工作間。

哥哥說:「太陽很大耶!」好,那晚點洗。

問姐姐什麼時候,姐姐說:「我想睡覺。」

於是午睡的人自己找時間洗工作間,不午睡的兩兄弟打掃兩個陽台。

午睡醒來,哥哥已經帶著弟弟把一個陽台掃完,讓我又驚又喜,正想誇他,哥哥說:

「休息一下。」

「另一個陽台呢?」

「明天吧!」

「別明天了,趁今天天氣好,一起洗完吧!明天就懶了。」

聽來有理,他自己也覺得如此,但還是先玩一場遊戲,最後在下午四點前開工另一個陽台。姐姐的工作間也在隔天逛完 Costco 後掃完。

2021/02/01

2021寒假記實8:姐姐回家拼拼圖

盼了好久的姐姐終於回家,帶著兩個「強壯的男人」去火車站幫姐姐拿行李,三個人上車後,便開始吵著要聽誰的音樂。姐姐回家馬上融入我們的日常⋯⋯

早在寒假前,不,是哥哥學測前,爸爸就買了兩套樂高拼圖。

哥哥學測前一週僅管時間不夠用,還是忍不住來玩。我原本以為愛滑劇、漫畫的姐姐會對拼圖沒興趣,結果一回來就請小幫手搬來小椅子,認真地拼起來,連手機都丟在一旁。



2021寒假記實7:足球營

這星期是足球週,每天早上的活動便是踢足球,看看可不可以消消他圓滾滾的肚子。

這教練會用各種不同的遊戲帶入足球技巧,比如讓孩子分成數列,帶球去定點後,換踢別隊的球回來,看那列全隊先跑完。大部分的男孩就愛競賽,競爭讓他投入,這個熱身也讓他們注意到帶球之外,搶別人的球、護自己的球,有趣也實用。

因此這是第三年來參加教練的足球營,每次都是他自己要求來的。

2021/01/31

2021寒假記實6:嘉義建築遊-美術館、博物館

嘉義市立美術館

書法家(酒駕?)不知是畫還是寫下沈達夫的《詠阿里山口》:

飇輪霹靂破蒼煙,穿行五十四洞天;何礙危崖千尺立,輾雲一往自無前。

2020年11月才開館,目前去看整館只有書法展。不過我們是去看建築的。


從美術館走到博物館,路上經過阿里山森林鐵路車庫園區。

阿里山森林鐵路車庫園區

嘉義市立博物館

相對起來,博物館比較有趣,當期展覽《開箱吧。嘉憶》,展示許多民國初年至今的民俗物品。

日據時代政令宣傳明信片套卡

午後兩點半北門沙鍋魚頭前有人排隊

併桌的四個大男孩共吃一碗40塊的雞肉飯

來不及去三點就關門的嘉義舊監獄。

話說:建於西元1919年的嘉義舊監獄,不僅是全台灣唯一完整保存的日治時期監獄建築,也是「賓夕凡尼亞式」建築,由中央輻射出去的囚房是其特色。世界僅存兩座,另一座在日本北海道「網走監獄」。

2021/01/28

2021寒假記實4:調味

飯粒哥插畫

把不會的變成會,學習這件事多少帶點壓力,日文的學習叫「勉強」,意思很到位。親子一起成長聽起來很浪漫,但遇到「勉強」真的很想送補習班,當個慈祥媽媽輕鬆多了。然而送來送去很麻煩,而且時間還不一定能配合,翻書看看寫作補習班老師有什麼辦法。

《爬進格子,隨便寫》

曾文正(小麥)老師寫的這本書很誠懇務實,值得一翻。最後的QA也確實回答了我在教飯粒弟寫作遇到的問題:

作文不夠長怎麼辦?

  • 延伸做得不夠
    一語帶過,省略了其中的細節 --> 把可以寫清楚的,寫清楚。
  • 聯想力不足
    無法做縱向、橫向擴充 --> 討論可以如何擴充。
  • 慢慢要求長度
    何不每次多一行?即使第一次只寫三行,給孩子容易達成的目標,有成就感、努力便可達成的任務。

作文過於平淡怎麼辦?

  • 孩子把作文當成考試一樣回答問題
    用回答問題的心態寫作文,當然很平淡--> 引導孩子進入題目相關情境,讓他模擬、創造那種情境。
  • 缺乏感情投射
    對題目缺乏認同,或根本討厭作文,沒有熱情自然平淡--> 激起寫作熱情,建立寫作的自信心,得到成就感,便會投入情感。
  • 字彙能力有限
    無法把心中想的用文字完整、精準表達--> 保持寫作、閱讀,字彙便自然隨時間增加。

加油添醋

故事來到鍋巴不見了,牠是怎麼走失的?走失之後遭遇了什麼?

請他先把要寫的唸出來聽聽:「我不是被綁在椅子上嗎?就有人用牛肉把我引過去⋯⋯」

那個人長什麼樣子:「如果你是導演要拍電影,你會找什麼樣的人來演這個人?」

「一直傻笑的男人。」

把這加上去:「有個『一直傻笑的男人』用牛肉把我引過去⋯⋯」

對,就是這樣。

「那個男人把我載到很遠的地方。當他一打開籠子,我就快跑⋯⋯」

你的心情?

「當他一打開籠子,我就『緊張』地快跑,快跑到他不見,直到一個巷子才停下來。」

什麼樣的巷子?

「直到一個『神秘又乾淨的』巷子才停下來。」

就這樣,飯粒弟漸漸抓到要領。

寫作如做菜

正好在準備午飯,拿剛洗好的豆芽問他:「直接這樣吃好吃嗎?」

他搖頭:「要煮。」

「只用火煮好吃嗎?」

他搖頭:「要加沙茶醬。」

果然愛吃,還知道要加沙茶,我以為他會說鹽。

「對,菜要調味才好吃。寫東西也要『調味』,像剛剛一樣,把男人、巷子的樣子形容出來,故事才好看。」

當我在為自己的用心良苦得意時,結果他說:「這樣一下就寫完一頁了耶!」。他高興的是找到字數達標的方法,完全放錯重點。

「沙茶豆芽要不要加辣椒?」

「好!」回答得十分有力。

2021/01/26

2021寒假記實3:我就是寫不出來啦


一樣可以不一樣

今早飯粒弟先拉琴,這星期的作業是鈴木第二冊的Gavotte from Mignon/迷孃。(為了寫它, 查了一下 Mignon 是什麼意思,原來它來自法文,是可愛的意思,但更常見的是 Filet mignon-菲力牛排,位於牛隻腰部的肉,是牛肉最嫩的部位,每頭牛只有2公斤左右,是最為昂貴的牛肉部位。)

這曲子也和流行音樂一樣,有幾段主旋律,會反複出現。上課時老師說,想像有位迷人女郎拉著大裙襬跳舞,裙襬拂過一旁看得痴迷的觀眾,有些男人不知不覺地被她吸引得愈靠愈近,幾個斷弓處就像她抬腳,用高跟鞋把他們跩遠一點⋯⋯

今天聽飯粒弟拉,聽他這幾個重複的地方都拉得一樣,問他:「你不覺得同樣一句話如果重複講,每次應該會有些不一樣嗎?」

飯粒弟有點不解,音一樣不就應該拉起來一樣?

我問他:「是這樣嗎?」連問三次,但是語調不同,第一次是真的問。第二次表示了解:哦,是這樣。第三次懷疑被呼攏:真是這樣?

他笑笑表示了解。我們討論了一下小提琴如何用不同方式拉同樣一段旋律:大小聲、輕重、快慢、弓法,他試試把迷孃中重複的片段做出差異。

我是創世神

上次寫尋狗啟事很有趣,但今天他又問我可以寫什麼?寫作對他來說是件苦事。

「你不是看了《我是一隻狐狸狗》?要不要從鍋巴的角度寫?」《我是一隻狐狸狗》這書是從狗的視角去寫牠所看到的一切。

他仍舊是唉聲嘆氣,我明白這不是寫不出來的問題,是沒有動機的問題。解決的方法就是說明為什麼要他寫作。之前談過寒假安排閱讀和寫作的原因,他同意也了解,但知道是一回事,現在是「不想」。

如果在職場上,怎麼讓客戶買單?沒耐心的我很想當黑道用暴力脅迫,但有用嗎?就算有用也不能用。只能智取不能豪奪,嬴得了一時,更希望嬴永遠,要嬴到飯粒弟的心才有用。身為長他數十歲的媽,用我的聰明才智想辧法,深呼吸⋯⋯

「其實,寫作和玩Game一樣,你就是故事世界裡的王。」愛玩 Minecraft、電玩的他,用遊戲來比喻會不會比較能接受?

「小男孩和鍋巴的命運全都掌控在你的筆下,像滑鼠一樣。而且,寫作完全沒有限制,平常你想要做的,都可以透過小男孩或鍋巴來完成⋯⋯」他抬頭看了我一眼,對抗的氣勢鬆動了點。

「就像那個姐姐、哥哥看的《怪物遊戲》,電影裡的怪物被作家監禁在書裡,有人不小心把牠們放了出來,作家只能再用『筆』再把牠們『寫』回去。」

也看過電影的他,聽到這,似乎收到了我想告訴他的訊息:筆是有魔法的。

於是提起筆,開始寫⋯⋯

寫作的路上,我們繼續走吧。


2021/01/24

2021寒假記實2:尋狗啟事

與其每天換主題,掘得深一點是不是更好?昨天飯粒弟寫的寵物鍋巴,只說他們在一起做了什麼,但鍋巴長什麼樣呢?今天就請他描述一下鍋巴的樣子。

我們沒有養過狗,但是很喜歡狗,包括我,於是翻出結婚前爸爸送的《家犬圖鑑》,翻來翻去,找「鍋巴」,最後決定用:黃金獵犬,做為鍋巴的原型。

什麼時候最需要形容狗?什麼時候會把狗形容最詳細?於是我想到:上網找找尋狗啟事,看看愛狗的人怎麼形容?

我們搜尋「尋狗啟事」,結果看到一則爆笑的啟事,我們倆都笑死了:

尋狗啟示貼「荒謬抽象畫」是在鬧?-寵物星人的秘密基地

好了,正經點,尋狗啟事上要寫:姓名(狗的?主人的?)、品種、性別、體型、晶片、年紀、走失時間與地點、特徵,還有獎金。描述這些必然會有一個情境:鍋巴是在什麼情況下走丟的?

飯粒弟是這麼寫的:

有一天我帶著鍋巴去溜狗。我去買糖果,把牠栓在公園的椅子腳。我回去時,牠竟然不見了!我很難過,氣的把臭糖丟掉。

馬上衝回家做一張尋狗啟事。

金毛的獵犬,身高61公分、體重27公斤,個性敏感、警覺,牠長這樣:

牠聽到〈刻在我心底的名字〉時會跟著唱,跟牠說你好時,牠會做轉圈圈地板動作。

2021/01/22

2021寒假記實1:寵物

寒假第二天早起。隔了睡眠,昨天的記憶像最近的台中空氣,蒙上一層灰撲撲的紗,尖銳的鈍了,醜的美了。

寒假第一天,開始的有點晚,因為趁天氣好洗了衣服、晾衣服,加上飯粒弟的拖延個性,約十點才開始。

閱讀與寫作:主題-寵物

準備了兩篇文章。

〈瑋瑋跟斯諾 〉

一是林良《小太陽》中的〈瑋瑋跟斯諾 〉,描述家中的老三瑋瑋如何愛護虐待小狗斯諾的事。

瑋瑋的手是細菌學者的圖書館,也是畫家的調色盤,手是她觸鬚,許多寶貴的知識和經驗都是摸出來的。因此斯諾有個外號:瑋瑋的毛巾。

瑋瑋對小動物很不客氣,是對可愛新生命的一種妒忌。愛動物的心還早得很,別人對斯諾的關心是一種精神威脅,她很讓牠知道:我可以隨意處置你!

斯諾剛來是眼神還帶著「稚氣」,瑋瑋把牠摟「扁」時眼中露出「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茫然,但在受過無數折磨後,變成熟了,眼神「反抗」向大人求援。

斯諾在瑋瑋手上正確的形容是:一個居心不良的小暴徒,夾著一隻「變形動物」⋯⋯

〈豬の物語〉

二是廖玉蕙〈豬の物語〉。女兒送一隻充氣豬給父親當生日禮物,生日過後可愛小豬就被拴在客廳門把上。

日日夜夜地站著兩隻腳輕飄飄的,不時踮起腳尖做出即將行走的樣子。有時沙發上的作者不留神和牠四目相接,牠便露出無辜的眼神彷彿乞求為他做些甚麼。有時發現牠不知什麼時候轉了方向,拿屁股對著我,我就懷疑牠在跟我嘔氣,氣我沒拿牠當一回事。我竟然還會像個失職的母親心生愧赧。這個小傢伙把我搞得團團轉,幾乎忘了牠只是一隻吹氣的小豬。

有次度假回來,一進門女兒心疼地說:「唉!豬好可憐沒吃東西變得好瘦、好虛弱哦!」發現牠真的瘦了許多,臉孔都小了一號,看起來很沒元氣。那夜女兒踱到書房,悄聲說:「媽!你有沒有發現那隻豬瘦下來的樣子,很像過世前的外婆。」

「不許你這樣說!」拿外婆跟豬比!豈有此理…被這一喝斥,女兒嘟著嘴走了。

那夜繞到小豬前,端詳牠。牠一副衰弱的樣子,雙頰皺皺的,嘴噘得尖尖的,眼睛顯得大而空洞,真的跟臨終前的母親有幾分神似。我聯想起母親去世前好長一段時間都吃不下飯所受的折磨,忍不住抱著小豬痛哭起來⋯⋯

閱讀障礙

這兩篇很貼近生活,用詞簡明,飯粒弟應該很好閱讀。但還是遇到了些問題,飯粒弟兩手一攤:看不懂!讓我有點火,想這樣就免了嗎?就來看看:「什麼看不懂?」

原來林良那篇用了些比喻,像是一開頭的「受洗」,拿基督教的受洗儀式借喻幫狗洗澡,把斯諾埋在椅墊下像秦始皇享受「坑儒之樂」,解釋一下他才了解,也不錯就當是增廣見聞。

林良的散文老實說蠻美的,比如:瑋瑋的手是細菌學者的圖書館,也是畫家的調色盤。

而且也很會用新奇的比喻:台北市正在「換牙期」,天天有人拔「稚齒」,天天有「恆齒」長出來,到處都在「鬧」建築,「天上的人」不散花,只散灰土。這樣的文字讀起來有點燒腦,但也不是很難,飯粒弟想了想也能猜出長牙齒比喻的是建大樓,天上的人就是建築工人。

連結過去的經驗對文本進行猜測、推理,是很有趣也很有成就感的閱讀活動。小三男孩的閱讀還需要有人陪伴,指點一下。往好處想:障礙見一個,少一個。

《爬進格子,隨便寫:每一次寫作,都在帶領孩子跨出思考的框架》作文班老師小麥,規納實務經驗建議幾個引導孩子寫作的步驟:

  1. 透過文章命題,誘發孩子思考與想像。
    開放自在,沒有侷限,濫用想像力地聊聊。
  2. 鼓勵孩子說出感受及自身經驗。
    從孩子的自身經驗出發,說出自己的感受。
  3. 從孩子的發言、感受、經驗中整理出脈絡。
    開始收斂,避免討論時間過長,幫孩子找出下筆處。

我問飯粒弟:「如果養寵物,你想要像斯諾一樣有生命的?還是像充氣小豬一樣沒有生命的?」他說他喜歡有生命的⋯⋯於是我們聊了要叫什麼名字?要和他做什麼?請他寫下〈我與鍋巴〉:

初稿他只寫下從早到晚的時間安排。這樣有點流水帳,我說:如果你和同學聊寵物,他們一定會問他和鍋巴最喜歡做什麼?為什麼吧?於是他再補充了下面這兩段用「狗語」聊天和玩水的部分。

今天就先寫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