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27

[未婚妻的漫長等待]和[艾蜜莉的異想世界]

對好萊塢電影厭煩了嗎?來點法國電影吧。

若你看過[艾蜜莉的異想世界],應該也會喜歡[未婚妻的漫長等待],因為這兩部片有相同的導演- 尚皮耶居內(Jean-Pierre Jeunet),及一樣的女主角- 奧黛麗朵杜(Audrey Tautou),僅管同是奇幻風格,但卻是截然不同的故事。

在[艾蜜莉的異想世界]中艾蜜莉是個愛幻想的女孩,生活中的許多瑣事,從她眼中都可幻想出一段匪夷所思的背景故事。看這部片時,我都不斷地懷疑古靈精怪女兒的腦袋裡是否就和艾蜜莉一樣,充滿天馬行空的幻想。

這部片最大的特色就是它的每一個場景及畫面都美得像油畫一樣,瑰麗而鮮艷。符合有點超現實的影片情節。

再看[未婚妻的漫長等待]是同個導演居內三年後的作品,說得是小兒麻痺的女主角不相信戰場上的男主角已死,鍥而不舍尋找的過程。導演的黑色幽默還在,但奇幻風格收歛了點,情節曲折一樣好看。

兩部電影的女主角都有一些怪癖,艾蜜莉喜歡收集石頭打水瓢、拿湯匙輕敲焦糖布丁、伸手探進榖袋的最深處;瑪蒂達(未婚妻)對不確定事物的占卜方式是和自己打賭,比如說:若數到七火車還沒進山洞,馬涅克(未婚夫)就會活著回來。

導演仔細刻畫的一些小細節,雖與故事主軸無關,但卻會敲進觀眾心坎,讓我想起小時候也是用這種方式猜測今天老師會不會考試,暗戀的男生會不會出現在走廊...。

最後盼望許久的男主角終於出現在女主角面前,相愛戀人多年後死生重逄,雖內心激動,沒有擁抱、沒有激烈的親吻,只是在温暖的陽光下,靜靜地、默默地看著心愛的人,就已感到無限滿足。

轉頭看看身邊的先生,仔細打量他,無言,我們相視一笑,兩點該睡了。關上客廳的燈、走進房,看著睡成大字型的豪邁兒子,和托著腮的小公主女兒,雖然午夜沒有陽光,但心裡一樣暖洋洋的。
2008/03/22

承諾、版稅和友情?

和同事合寫的一本書出版了,合作愉快但卻有個小問題。

書送印之後,出版社編輯問我們版稅怎麼算,我就說依各人負責的章節比例來分:大約是1比3(我1-同事3),這是當初邀請同事合寫此書時,自己開出的條件。想說講話要算話嘛。

不久之後,書印出來了,打電話和同事聊出版社送作者的贈書如何處理時,順道聊到了版稅的事,開玩笑地說:版稅拿這麼多,要找一天叫同事請我吃大餐。或許是這句玩笑話,讓同事有一點不太舒服(和這個同事算是熟,知道他不會因此生氣,但可能因此有所退讓)。果不其然隔天就看到同事發了一封要改合約的信。

這本書的版稅的確有點難算。書的原作是我,由於軟體廠商推出新版,出版社建議順勢將之前的那本書拿來改版。為了趕時程,找了一個技術不錯的同事來幫忙,他負責大部分原有章節的改版,我負責小部分全新功能的章節。

不僅有兩人作業,而且新舊交雜,加上是改版,實在很難明確定義各人的工作量。

而且就在那晚通電話時,剛好其他同事們一起吃飯,聊到這件事,其他有寫書經驗的同事也覺得那樣的比例不太合理。

本想信守對同事的承諾,回報當初慨然跨刀的感謝,不過評估目前的情勢,加上同事提出要求重簽合約的信,這時堅持當初算法雖可成全對他的承諾,但卻反而讓同事無法對自己及別人交代。我的承諾,對同事來說像是個牢籠。

還好出版社的編輯及主管跳出來幫忙,她們這方面有許多經驗,提出一個合適建議。在和同事聊過之後,由比較資深的我決定改用4比5(我4-同事5)的比例。

這本書是一次愉快的合作經驗,除了版稅,更高興我用經驗幫第一次寫書的同事克服對寫作的恐懼感。希望最後雖有波折,但仍可找到一個大家都舒坦的做法,畫下美好句點。

這個經驗告訴我:退讓不一定好,少算一點也不一定好,剛剛好才是最好。
2008/03/17

誰幫家庭主婦帶小孩?

網路上一篇文章[辭工作在家帶小孩?不如以身作則,把工作做更好!],引起一陣對作者沙豬主義的韃伐,的確社會上對家庭主婦的評價幾乎不離,三姑六婆、貪小便宜,這類印象。

但是職業無貴賤,全職帶小孩的壓力及工作時數絕對不比任何工作輕鬆。

當個家庭主婦並不簡單,但是有人的個性可能就是不太適合,工作或是自我完成的熱情對他/她更有引力。既然如此,就像作者說的,不要放棄工作,去做你/妳喜歡的事吧。有快樂的父母,才有快樂的孩子,我是這麼想的。

另外,工作有個很大的好處:是一個很好的藉口及空間,可以讓你/妳在為人父母之外,保有一點喘息及切換角色的空間。

對全職的家庭主婦而言,星期一到星期五大家要上班,你/妳帶小孩理所當然;但是週末假日,大家都要休息,所以還是你/妳帶小孩...天啊,那誰幫家庭主婦帶小孩?

(在我家,也是經歷一些溝通及争取後,家人才知家庭主婦也是需要下班休息的...)

辭工作在家帶小孩?不如以身作則,把工作做更好!
2008/03/14

推薦編繪用心的成語故事書

女兒學校老師在課堂上會補充成語,閱讀作業也會要求挑出所讀到的成語,可是小朋友們常常以為四個字的就是成語,解釋其意思還說得過去,但是成語往往有典故這可就難倒許多爸爸媽媽了。

為此在逛書局時便特別留心介紹成語的書籍。看過許多的成語書,不是編排不好,就是其中的解釋太過老舊、八股或簡略,質量都不合胃口。最後看到三釆的這本[我的第一本成語故事],終於找到我要的!

書中包含一百個成語,目錄便依照ㄅㄆㄇㄈ編排。


每一個成語都有精美的插圖,文字只有比較難的字才有注音,因此文字閱讀起來很清爽。小專欄中列出簡短的意思解釋、例句、相似詞、相反詞及典故。方便小朋友在寫作業時參考。


像下面這個[食言而肥]的插圖很可愛,又很貼切對吧?


[彭大爺]的插圖畫得用心,編著[李書瑩]小姐也很用心在成語的說明及典故,尤其會與現今日常的時事及用品結合,像是看書後我才知道原來[雌黃]就是古代的立可白,讓人不會覺得成語是古時候的東西,感覺不僅更親切而且更印象深刻。

編排這麼用心,如果有需要就用購買行動鼓勵這本書吧!(不要買錯哦,世一也有一本同名的書,出版日期在這本書之後,我沒看過世一的書,故不便做任何臆測...)

我的第一本成語故事
作者:三采文化
繪者:彭大爺
出版社:三采
出版日期:2007年02月14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866920356
裝訂:平裝

卡夫卡變蟲記

卡夫卡變蟲記是一個改編自卡夫卡短篇小說的故事。


說有一個名叫卡夫卡的男孩某天起床,發現自己竟然變成一隻甲蟲,當他很著急地跑去找爸爸媽媽時,竟然連妹妹都沒發現他變成一隻甲蟲。

接著上學時,老師和同學也都沒有發現。只有他的好朋友發現了,可是也於事無補。

吃晚餐時爸爸媽媽終於發現了,他們安慰卡夫卡沒關係,就算他變成甲蟲,他們還是會愛他。

隔天起床...,為了不破壞還沒讀過書的人的興趣,結局就請大家自己翻書囉。

心想兒子很喜歡鍬形蟲、獨角仙,說這個有點「魔幻」的故事給他們倆聽一定很興趣。在睡前說這個故事時,我用「弟弟」來稱呼主角,大概是「弟弟」這個名字,加上說到小男孩變成甲蟲時,十分仔細地描述變成甲蟲的小男孩的嘴、牙、四肢形狀,以及他如何刷牙,結合他們日常都會做的生活瑣事,太過寫實,因此兒子很快融入小男孩的角色。

當全部的人都沒發現小男孩變成甲蟲時,兒子便顯得很焦慮,我可以感覺出他十分緊張、害怕,這時的我開始有點後悔講這個故事把他嚇到了,而且震撼不小,傷害到他幼小的心靈。

當最後結局,劇情急轉直下,緊張的兒子終於笑了,如釋重負,彷彿從惡夢中醒來。

比較大的女兒,顯然比較成熟,知道這不過是個[故事],不會害怕、只覺得故事有趣。正當姐姐與我在討論為什麼小男孩會變成甲蟲等劇情時,驚魂未定的兒子馬上迫不及待地回答:他在做夢。趕忙為這個可怕的故事解套。

心得1:這本「卡夫卡變蟲計」應該要註明太小的小朋友不宜,以免嚇到他們。

心得2:講故事時要擬真就是要詳述生活中的細節,像是鍬型蟲如何用兩隻大角夾著牙刷刷牙、如何千方百計把衣服穿上、又如何把鞋子「套」在腳上

心得3:對大人不覺得如何的小事,可能對小朋友是很「大」的大事。

即使是大人有時不也很可笑?當初覺得十分緊急、天塌下來的大事,時過境遷回頭再看,原來也沒那麼重要,或者根本不重要。


2008/03/03

為愛朗讀:愛德華的神奇旅行

在買[愛德華的神奇旅行]之前,便已經注意它很久了,因為東方出版社難得有一本印刷編排得如此精美的一本書,注意:是典雅,而不是俗麗。(東方的書大多是滿滿的字,沒有或是不太用心的插圖,像是最近出版的史記,感覺好像把十幾年前的鉛字版直接拿來再印一次,真是太浪費這本書了...,這是題外話)。


主角是個優雅又高傲的陶瓷兔子,他最喜歡做在窗前,欣賞玻璃上自己的倒影,是如此的美麗。然而在一次橫渡大西洋的航行時,因為一場意外的惡作劇,他落海了,離開愛他的主人。之後經歷了多年的旅行後,終於學會[愛]的故事,主題雖常見,但是作者的寫法一點都不說教與老套,如何愛與珍惜,只有和兔子一起走過旅程的讀者才能體會,行文簡約、用字優美,串插著淡淡的温韾與悲傷。


整本書分27個小章,很適合拿來當作女兒睡前小故事,每次唸完一小章,女兒有時會發問故事中人物的反應為何如此,有時又迫不及待要求我再講一章看看兔子接下來遇到什麼,有時只是淡淡地微笑一下,滿足地準備開始睡覺。


隨著愛德華遇到不同的主人,他有著不同的名字、性別與穿著。有時為了讓女兒花點腦筋,便會和她一起數著愛德華曾經有過的名字;遇到文字述敍中的代名詞時,有時便考考她句子裡的你、我、他代表的是愛德華還是誰。剛開始講故事時,她會問我,愛德華或某人為什麼生氣,但在故事後半段,有時問她,愛德華為什麼這個時候會心痛,很訝異這個小一的小女生,已經會從字裡行間或是行為反應上,推測出人的想法。

當奈莉向愛德華吐露,看著四歲兒子肺炎無技可施,只能眼睜睜看著他離開;到後來愛德華親眼目睹莎拉過世,那種心痛欲裂的感覺。唸著唸著,我都忍不住掉下眼淚,身旁的女兒還無法理解這種傷心,但是看著我難過,她似乎知道那種分離的永久性。

在昨天和女兒一起看完書後,我和她也經歷了一段旅程,琵吉娜婆婆的疣豬故事到後來她終於有點了解了。從頭到尾不知道女兒懂得了多少,至少她聽得滿有興趣的,其他似懂非懂的情節就讓時間陪她慢慢消化吧。

愛德華的神奇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