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音樂會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音樂會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3/12/27

恨愛音樂會


小提琴老師每半年都會舉辦一次音樂會,Vivaldi violin Concerto in a minor 3rd mov. Suzuki violin Vol.4 這首曲子也練了近兩個月。我跟兒子說:你可以也應該把它拉好,就像上學,老師教了、作業寫了、你也會了,那麼,考試時該拿到的分數就要拿到。為了讓男孩理解,拿他愛吃的食物比喻:就像點了份豬排,切成五塊沒道理只吃三塊,錢都付了!

然而音樂會前三天,還有充分時間練習,難的部分他都練過了,只差背不起來。三大頁的譜說簡單不簡單,但學五年了,其實也不難。拉錯了,就生氣地拿東西出氣,拿筆用力畫錯的地方,譜因用力拍打而破裂。他生氣,是氣自己該做做不到?還是為了應付我們要他上台而氣?

我不確定他為什麼氣,可能兩者都有,但我很清楚我生氣的原因:為什麼沒能把他教好?看他氣急敗壞的樣子,我好失望。

音樂會前一天,我們倆都崩潰了。我要求他背譜,他粗魯地想用「硬」拉的方式把整首拉對,結果屢試屢敗。他氣,我也氣。有些事如果沒有心,再怎麼用力不行就是不行。

爸爸出面,要我們倆都去午睡。

滿肚子氣的我怎麼睡得著,沮喪地跟爸爸吐苦水。我不是因為兒子琴拉不好丟臉而要求他,我是難過他不在乎自己。雖然是應爸爸的期待去學琴,有時會抱怨上小提琴課,但往往嘟著嘴去、滿心歡喜回來,到底音樂是件有趣的事。老師每半年辦一次音樂會,讓大家來聽來看這半年練了什麼,兒子應該盡力展現他現在的能力,而不是賭氣應付了事。

兒子在他房裡應該也和我一樣氣得睡不著,我的抱怨他應該也聽到了。

午睡起來,大家休兵,不再談練琴的事,我準備晚餐,他在書房做他的事。

吃晚飯時,情緒重置後的我,重新把我對他的期望再說一遍,冷靜後的兒子,雖然沒說話,但他有在聽。飯後他主動去練琴,這次心平氣和,練了幾次終於正確地背譜拉完。

隔天早上出門前,又練了一下。音樂會綵排時,我看他空手也還在複習著指法。真正表演時,沈穩地拉完,老師要求的點都有做到,和鋼琴伴奏也搭配得很好,最後,開心地下台一鞠躬。雖然事後他說有一個音沒按準,但三分多鐘的曲子,老師也表示滿意。

這次因為要背三分多鐘的譜,並且要練到精熟,他覺得這不過就是個表演很沒意思。的確,若追究意義,很多事情都沒什麼意義。但音樂會是每半年展現練琴成果的發表會,不只給別人看,也是給自己這半年練琴下來的證明,是對自己的一個交代,我不希望他對自己隨便交代過去。

我們為此發生衝突,母子關係一度十分緊繃。還好,雖然緊繃,但沒有斷裂。一個午睡緩和了之後,我重新再把我意思好好的、清楚地說給他聽,音樂會上台不只是表演,更是展現你自己。

「你希望你看起來是什麼樣子?」

或許是「他希望看到什麼樣的自己」打動了他,給了把琴拉好一個有力的理由。

現在回想,還好當孩子放棄、生氣、耍懶時,身為大人的我沒有輸,照樣煮飯,做該做的事,保持一樣的原則,持續地期待著。

音樂會結束,全家人心情都很好,兒子開心因為好好地完成一件事,我開心因為他展現了他的能力。雖然前幾天我們因為練琴搞得很不愉快,但現在,我們對彼此了解更深,也變得更親密了。

2022/10/07

NTSO音樂會《諾特的神奇機器》


NTSO親子音樂會—諾特的神奇機器

NTSO 不定期在歌劇院舉辦推廣音樂會,票價親民,曲目的選擇老少咸宜,如今晚的《諾特的神奇機器》:

菊池俊輔:小叮噹(陳樹熙編)

安德森L. Anderson:打字機交響曲、切分的時鐘

庫普蘭F. Couperin:小風車(陳樹熙編)

詹森A. Jensen:水車(陳樹熙編)

耶塞爾L. Jessel:錫士兵進行曲(陳樹熙編)

奧芬巴赫J. Offenbach:機器娃娃之歌

赫曼.尼克H. Necke:郵遞馬車(陳樹熙編)

海托爾.維拉-羅伯斯H. Villa-Lobos:巴西鄉間小火車

涂敏恆:大憨牯汽車(陳樹熙編)

阿布拉姆.查辛斯A. Chasins:香港尖峰時刻(陳樹熙編)

高一生、鍾耀光、張徹、鮑元愷:阿里山的登山小火車(陳樹熙編)

劉湲:火車托卡塔

麥可.尼曼:MGV,法國高鐵(TGV)音樂,第一區&第五區

一開始長笛、單簧管、雙簧管、巴松,由樂手一個個獨奏吹著《小叮噹》的旋律進場,像是聆聽管弦團合奏前的開胃菜。

接下來的《打字機交響曲》搭配了專人打打字機(在後來曲目中發現他是樂團裡的敲擊樂手),第二段則換成搭配踢踏舞踩出原本打字機的節奏,那「唰」的一聲推打字機的聲音呢?用洗衣板。

奧芬巴赫J. Offenbach《機器娃娃之歌》不是漫畫機器娃娃,而是花腔女高音的經典名曲(選自歌劇「霍夫曼的故事」)。今晚的女高音王依吟音色溫潤、宛轉玲瓏,表演了許多花腔炫技,讓首次聽聲樂現場演出的我們三人十分驚喜,真感謝她給我們如此美好的初體驗。

除了西方作曲家,也有客家籍作曲家涂敏恆的《大憨牯汽車》、鄒族音樂家高一生(歌手高慧君的阿公)的《阿里山的登山小火車》,中國當代作曲家劉湲為管絃樂隊而作的《火車托卡塔》。

聽一場管絃樂團音樂會像是看一場綜藝表演,數十個樂手演奏各種樂器,管樂、弦樂、打擊樂,甚至是很酷的 Bass(男孩因為哥哥引介 Davie504,因此對 Bass 特別注意)。有趣的是演奏中大鈸一打,把一個 Baby 嚇得大哭。

尤其這次特別選了一個很靠近舞臺的座位,近到可以看到女高音肚子在運氣,真的是十分有臨場感!

節目介紹:

「諾特」,就是樂音的「音符」-Note,也是組成世上所有美妙音樂的元素,透過作曲家的巧筆,這些「諾特」變身為一首首描寫機器的樂曲。這部《諾特的神奇機器》穿梭於不同的時間與空間,製造出打字機、時鐘、風車、水車,還有馬車、巴西小火車、歐洲高鐵(TGV)、街頭上班時刻吵鬧的汽車聲,到熱鬧的臺灣火車聲,利用管弦樂團的各種聲響演奏出鮮明生動的機器音樂。今天大家都是「諾特」的夥伴,讓我們一起出發進入Note的神奇世界。

 男孩這週末的短文就有材料可以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