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4/08/18

家庭讀書會#2〈命若琴弦〉

趁著姊姊回來,趕在暑假結束前,我們再看了一篇〈命若琴弦〉。

選擇〈命若琴弦〉因為兄弟兩人學小提琴,雖然小提琴和三弦琴一中一西很不相同,但一樣都是弦樂器,一樣有過斷弦的經驗,讀來一定有所感觸。

關鍵字

鑑於上次弟弟介紹故事大概時被姊姊指出照書唸,這次在讀書時我要弟弟每兩頁寫下一個關鍵字,並把頁碼寫下來。這次報告故事大概時,他是看著自己挑出的關鍵字報告的。本來他抱怨著要寫字,看到最後的投入,結果他挑出的關鍵字多於我的規則。

為了增加樂趣,這次我要大家和弟弟一樣寫下關鍵字,最後來看看大家的關鍵字有何不同。一番討論姊姊和哥哥認為關鍵字「五個」就好:五個才有「關鍵」感。

接著,我請哥哥補充,看弟弟有沒有什麼沒說到。他先就小說中三弦琴用的羊腸弦說明,如今他們小提琴用的是尼龍弦或鋼弦。哥哥的關鍵字是:琴弦、蘭秀兒、電匣子(收音機)、白紙、羈絆。

再來請姊姊也說說她的關鍵字:瞎子、師徒、三弦琴、藥引、琴弦。日常看西醫,以致姊弟把藥引、藥方混為一談。對中藥來說,藥引應該是一種催化劑,雖不是藥的主要成分,但卻是藥效能否發揮的關鍵配方。

弟弟精選出的關鍵字是:瞎子、說書、藥引、看一眼世界、弦。弟弟選出「說書」大家都說「對」,都忘了這的確是重要的關鍵字。「看一眼世界」也是弟弟獨選,但大家覺得很不錯的關鍵字。他這次表現的比兩個禮拜前的讀書會好多了!

爸爸的關鍵字是:藥方、蘭秀兒、黑帽、師徒、琴弦。黑帽?大家都很好奇。爸爸說「黑帽」是兩個說書人的特色。

我的關鍵字則是:瞎子、三弦琴、電匣子、蘭秀兒、白紙。

有些關鍵字很直白,像是:瞎子、琴弦,但有些關鍵字可能有隱含的意義,而且可能有不同解讀,例如:「電匣子」代表外面的世界、新時代,「蘭秀兒」哥哥說是陷阱、誘惑,爸爸說是關卡,我則覺得是夢想。

角色的變化

我問大家「蘭秀兒」算一個角色嗎?

仔細想想,蘭秀兒在這個故事裡的作用和「電匣子」差不多,是個隱喻,是觸發真正角色-小瞎子改變的一個道具/工具人。另一個理由是,她從頭到尾沒有改變。嫁人是她的遭遇,而這遭遇讓小瞎子有了改變:不想活了。

同時,老瞎子也不想活了(真正的原因保留給你去探索),了無生趣地過了好幾天後,老瞎子突然想到小瞎子還在破廟裡等著他,因為這小瞎子,讓老瞎子振作了起來,連帶地也把小瞎子拉了起來⋯⋯

誰是瞎子?

儘管這小說是作者史鐵生在將近四十年前的1985年發表,的確很老,但也因為這是個「瞎子」的故事,討論時似乎隔著一個很遠的距離,覺得和自己沒關係,讓我想要為這兩為瞎子說點話,尤其在聽到弟弟提到「矇閉」這個詞。

雖然我們看得到,但總有些事情我們不知道、不了解,甚至誤解,因此當我說:「在某個方面,我們可能也是瞎子。」這時大家都點了點頭,這時故事和我們的距離也瞬間拉近了許多,近到彷彿和老瞎子、小瞎子一起坐在篝火邊,靜靜地聽著柴火燒得霹㕷啦。

人生啊

哥哥說這是個悲傷的故事。我問大家:小瞎子會重複老瞎子的人生嗎?

姊姊認為小瞎子的個性、時代和老瞎子不同,便可能有不同的人生。

說到選擇,姊姊哥哥便談到大學選系:「很多人都不知道要唸什麼。」哥哥也說很少人像他一樣很清楚自己喜歡什麼。或許大部分的人都是通才,做這個也行,做那個也可以,這才是常態。如此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也就不用那麼焦慮,選一個不討厭的科系、不排斥的職業,像故事中說的:「把心弦扯緊,那些奔奔忙忙的翻山、趕路,乃至心焦、憂慮都是歡樂。」


在打完家庭羽球的週日下午,邊喝酪梨牛奶,邊討論故事,氣氛很好,我們又完成了一次很棒的家庭讀書會!

2024/08/03

家庭讀書會#1〈我只是來借個電話〉

〈我只是來借個電話〉
加布列.賈西亞.馬奎斯《異鄉客》
好讀 線上閱讀版

我問上班實習、下班打遊戲的哥哥,暑假的第一個月就這麼過去了,是不是該做些什麼?聊著聊著發現他竟然許多經典電影都沒看過,書當然就更不用說了。為了讓這暑假有點日後可以「說嘴的」,我們同意來找些東西「讀讀」,終於我們有了第一個家庭讀書會!

要讀什麼?我馬上想到馬奎斯的〈我只是來借個電話〉,是的,就是寫《百年孤寂》的馬奎斯。這篇小說長度剛好,情節轉折也豐富,飯粒兄弟讀起來絕對不無聊,而且又有許多值得討論的點。

網路上找到好讀線上閱讀版〈我只是來借個電話〉,在讀書會一週前傳給大家,讓大家有時間好好讀。看到連結,姊姊便問:是「精神病院」的那個嗎?我覺得好可怕。對姊姊來說,這是個恐怖故事。

想想,怕兄弟倆只是唸沒有重點,請弟弟在讀書會時負責第一部分:故事大綱。哥哥說明角色遇到了那些挫折而她的反應又是如何。姊姊在台北,但和我們約在週六晚餐後遠距一起討論。

弟弟開場概述故事大綱,一開始還好,但後來姊姊跳出來說:太仔細了,是「大綱」不是照著唸。於是我記下來:弟弟下次要拿張紙,記下頁數及關鍵字,最後看著筆記報告。

大家把故事順了一遍後,接著哥哥說女主角瑪麗亞因為車子抛錨上了一輛開往精神病院的車,她一直聲明「我只是來借個電話」,但卻被忽視,因為煙癮不得不參加做假花的勞動,賺取一點錢買煙換安慰。

「女舍監那段我看不太懂。」直到我們指出,哥哥才明白女舍監是在向瑪麗亞求歡。

瑪麗亞改變的關鍵是魔術師先生來看她,但竟也不相信她。

對魔術師是怎麼發現太太的過程有點不確定,大家再看了一下文本,確定的過程中,也對魔術師和瑪麗亞之間,過去和現在的關係更清楚了點。

姊姊說:瑪麗亞感覺是下嫁給魔術師。

的確,故事中寫到:魔術師撒坦諾性情古怪、社交方面很不靈光,但瑪麗亞有他缺乏的圓滑和魅力,但也讓撒坦諾無法掌握,五年內抛棄了三個不同的男人,直到兩年前才和撒坦諾在一起,但也沒給他承諾,只說:愛持續久就維持多久,而不久前撒坦諾懷疑瑪麗亞和一個男人在秘密約會⋯⋯

哥哥說,魔術師會不相信瑪麗亞可能也是因為她過去的行為。

姊姊說瑪麗亞如果有多一點朋友,信任她的,或許就能帶她離開。

爸爸聯想到電影《幸福綠皮書》,當兩個主角被關在警察局,幸賴一通「有力人士」朋友的電話才被釋放。

哥哥說瑪麗亞最後的心情是絕望,讓他想到史蒂芬·金小說改編的電影《迷霧驚魂》,最後結局也是絕望。

弟弟在我們討論熱烈時都不發一語,這才發現他默默玩著網路遊戲,被大家炮轟不認真又不尊重,要他停止,說說讀後感想,他說想不到。姊姊要他說一個聯想到的電影,他支支吾吾地擠出《閃電麥坤》。我們大噓,但姊姊出聲支援:有關哦!麥坤不也是淪落到修車場,沒人知道他是閃電麥坤,還好有暴牙⋯⋯

這可以哦,給過。

在讀書會前,沒想到大家討論最多的竟是魔術師。因此我的感想是:對自己沒自信的魔術師,不僅對自己沒信心,也對愛人沒信心。當院長以博學之士的姿態跟他說瑪麗亞病情需要鐵腕整治時,他相信了,聽從院長的意見把瑪麗亞留院治療。

爸爸在讀書會前才看完,問他心得,他說:不要接近精神病院。我要他認真點!爸爸這才說:人的適應力很強。他談起一開始當兵時,所有人都十分緊張,有人甚至一個星期沒有上大號。但最後快退伍時,可以在下樓集合時,順便投罐飲料、喝完、壓扁、放進口袋,從容地到達操場,整個過程只有十五秒。

「瑪麗亞最後適應了療養院的生活。」

我不太同意「適應」,我覺得是「放棄」。如果瑪麗亞不放棄打電話求救,她會活得很痛苦、絕望,放棄心理上求救的信念才能讓生理活下去。但心理放棄了,是否是一種「死」了?

約八點二十開始,進行到約九點半,第一次家庭讀書會圓滿結束!

2024/05/12

母親不要看《從零開始的女性主義》

因為看了《從零開始的女性主義》,最近喜歡上上野千鶴子,她說話好直接哦!在我的生活中,所有人都要溫良恭儉讓,不能有話直說,以避免雞飛狗跳。因此這書看得很過癮,還邊看邊笑,只是當有人問我在笑什麼時,我不能說,還用書套遮起書名,像是在看禁書似的。

也不知道是否因為讀了此書,讓我這個母親節過得不太高興,一股悶氣。或許把書裡的話貼出來,有助我自己理出一些原因。

p.60 母親就是能把一切功勞回收

就算父母只剩一口氣,還是壓抑不心情想追問:「你當時到底⋯⋯」。直到我母親臨終時我才對她說:「媽,我離開這個家才重新養大自己。」

人生第一次把這話說出口,結果母親反應讓我震驚:「那我教得不錯啊!」

我:有些人就是能把一切功勞回收!即便是壓迫也說的像是在培力,真的很令人傻眼。可是我要小心,因為我就是有這種傾向的人!

P.68 指定席

森崎和江 《無名通信》1959年雜誌創刊宣言:「我們要退還那些加諸於女人之名,期望回歸無名。因為,我們被貼上各式各樣的名字。母親、妻子、家庭主婦、女士、女兒、處女⋯⋯」

我:不想被人規定必須留在「指定席」裡,這是特權,其實也是限制。在我目前的生活裡,在新聞或影視中,還找不到我想要成為的「那個人」。

或許那個人根本不存在,因為宇宙裡只有一個「我」。期待我能寫出我自己的人生腳本。

P.84 穿上牛仔褲獲得性自主

穿裙子,很容易在男人半推半就下做起來;但穿牛仔褲,除非女方幫忙,男人無法輕易脫下她們的褲子。「能好好挑選了!」這就是所謂的性自主。

我:乍看這說法似乎沒道理,其實蠻有道理!

P.92 是誰佔便宜?

身心障礙人權運動讓車站都設了電梯,但現在卻常被一些健康的人霸佔電梯。這些人過去曾出口謾罵,最後卻坐享成果。

我:女權運動的結果,不是只有女性得到解放,男性、所有人也都會一起得到好處。

P.139 笨拙的孩子更誠實面對自己

能達成父母期待的小孩做的不是自己想做的事,而是父母要他們做的事。自己是什麼人、喜歡什麼、想做什麼?逐漸模糊,因為連討厭的事都能完成。

我:這裡我不大同意。

我常見到的「笨拙」其實是不會反抗,那個不服從常常不是出於自我意願,而是無能為之。

孩子一開始服從是因為無知,不知道可以反抗。等到有能力了,可能因為「懂事」或體諒而服從,這更讓人心疼。

P.156 所有物:女人是男人的財產

為讓人了解性騷:想像受害者是你的女兒。為何不能同理當事人即可?為何要代入女兒?

我:「想像你的愛車被刮花⋯⋯」對有些人來說,這樣才能比較理解那個痛。

p.(忘了) 性欲

有人看到性感部位就會觸發性欲,以為人人都這樣。

男人對女人身體有欲望,無識地「物化」女人,但女人並不想無差別地吸引所有人,生活在性騷擾的環境中實在讓人不快。

而就算喜歡的人也只有在特定情況才有欲望。

P.214 上野也厭女

厭女:在男人身上的表現是『女性蔑視』,在女人上則是『自我厭惡』。 

有人問:「上野妳也厭女吧?」

「沒錯。」如果我能從厭女情結中完全解放,沒必要再與之抗爭,那也就不需要當女性主義者了。不斷和自己心中的厭女情結抗爭的人,就是所謂的女性主義者。

女性主義就是為了與自己和解而進行的戰鬥。女性主義是女人接受自己身為女性,愛上女人這個身分的思想。我現在覺得,如果有下輩子我還是想當女人。

我:我也還是想當女人!

不過這可能因為我這輩子其實是厭女的既得利益者,這樣說好像是在自誇自己,但我真的覺得老天是讓我含著金湯匙(健康、外貌、頭腦、際遇)出生。

還是我只是自我感覺良好?

p.216 不同意見的對手是志同道合的同伴

思考是在爭論當中鍛鍊的。有時是自己的論述缺陷和侷限被別人指出,有時是去理解對方的理論並找出弱點,從而跨越對立,產生新的討論。

我們是在這些爭辯中鍛鍊過來的。比起會因咒罵攻擊而失控的男人世界,女性主義者不畏爭論,在奮戰中,不同意見的對手是志同道合的同伴。

我:在生活中若多問兩句,往往造成一個緊張不快的場面。我沒有意思挑釁,只是想了解對方的邏輯。為免對方不知如何接招,我就都不問了,或是哈哈兩句,說些言不及義的場面話。

大部分的人在乎氣氛融洽,比真心交流重要。

2023/12/29

【飛行日Fly-Day讀書會】 主題:好奇心的延長線

關於好奇

  • 好奇的人有什麼特質?
    • 魯莽、衝動、不考慮後果...
    • 行動力
  • 反之,有這些特質的人就是好奇嗎?
  • 年紀愈大愈不好奇心?
  • 那些情況?那些方面?最好不要好奇?
  • 愈是禁忌愈是讓人好奇。像是聊齊裡的許多故事⋯⋯

在去之前,讀書會的主人要大家找一本和好奇心有關的繪本。翻翻家裡的書,就只有《好奇𤠣喬治》比較相關。《Beyond the Pond》、《Windows》是Google來的。

好奇𤠣喬治

喬治是隻好奇心旺盛的無尾小猴,生活在非洲的叢林裡。有一天,一個戴著黃色大帽子的男人出現了。喬治對那頂帽子非常好奇,戴帽子的男人把帽子放到地上,喬治忍不住靠近去看,結果……

Beyond the Pond 

by Joseph Kuefler

Curious Ernest D dives into his pond and discovers an unexpected, fantastical world. When he returns to his ordinary life it doesn't seem quite so ordinary anymore. 

好奇對觀點的影響

Windows

Have you ever taken a walk and been curious about what is going on in each home as you pass? Windows by Julia Denos works off that premise. A young boy takes his dog for a walk through the neighobrhood early in the evening. The lights in the windows as he passes reveal small snippets of what is going on in each house.

Josette au bout de l’eau /Josette 行到水窮處

讀書會的共讀書。前往沙灘的孩子,思考海的盡頭(au bout de/端點)是什麼?水平方向的盡頭,(垂直)往下的深處,水變成冰(水相變化)的北極⋯⋯。

繪本一開始的場景,讓我想到《莎莉離水遠一點》。

也順便讀了Alex Cousseau這個作者的另一本書:《長毛象、食人怪、外星人和我的妹妹》,長毛象爸爸與兒子用古希臘哲理辯論的方式,對真實與被創造出來的世界,做了番深刻的討論。值得一讀!

還讀了本《La fille qui cherchait ses yeux》找眼睛的女孩。沒有眼睛的人如何了解視覺?也許就像「I see」,「I see/了解」就是「I see/看到」了。

讀這本時,我則想到想要鼻子的派大星。有了鼻子的派大星因為「聞」到了,於是變得潔癖,變得討人厭⋯⋯

2022/11/05

《一流工作者都在用的待辦清單》

GTD 讓我注意到「列清單」這件事,但如何有效地列清單?這本書有解答嗎?有幫助。

同時我也明白:列清單本身就是一項要花去不少精神和時間的工作。

最終,只要把生活簡化,就能化解許多問題。

為何無法完成工作?

列出清單不是為了完成「所有」工作,是為了完成「正確」的工作。

  • 沒有截止日期
    沒有截止日期,待辦清單不過就是願望清單。
    截止日期可以產生:優先順序、動力。
  • 選擇弔詭/Paradox of Choice
    越多選擇,越無法決定、越焦慮。
    因為每天的認知資源/Cognitive Resource是有限的,決定早餐吃什麼比較容易,到了晚上就容易放縱,選簡單輕鬆的事做。
  • 工作事項不夠明確
    它的重要性?目標連結?需要的資源?範圍太大(如:準備考試 vs 完成習作P12-14的練習題)。
  • 清單沒有分類、情境
    重要/不重要,三分鐘/三小時/三週,家裡/公司,公事/家庭,工作混在一起。

有那些清單系統

  • 全包式/Brain dump 清單
  • 任務-開始日期-截止日期 清單
  • 每日工作清單-總工作清單
    每晚自總工作清單挑出隔日的每日工作清單
  • 3+2 清單
    每晚挑出5項工作,三項大型任務、兩項小型任務
  • 專案型清單
    每個專案一個清單
  • 3-MIT Most Important Task 選三個最優先工作
  • 看板
    軟木板縱分三列:待辦、執行中、完成。在便利貼寫下任務黏在待辦區,「執行」它、「完成」它。
  • 史蒂芬柯維的四象限矩陣:重要/不重要、緊急/不緊急
  • GTD Get Things Done 搞定
    列出所有工作,分類它:簡單的執行它、可交辦的交辦他人、複雜的細分成專案工作、不急不確定的存入另一個清單。
    GTD比較著重在「整理清單」,而不是「完成」工作。

如何打造完美的待辦清單

  1. 當前任務 vs 未來任務
    參考GTD的:下一步行動、某天/也許 清單。
    把每天的時間及注意力放在「當前任務」,每日結束自「未來任務」挑出隔天的當前任務。
  2. 依預期成果定義任務
    是否能與目標愈來愈近?把原因寫在任務旁。
  3. 把專案拆解成任務
    S.M.A.R.T. 原則:Specific 明確的、Measurable 可衡量的、Attainable 可達到的、Relevant 相關的、Time-bound 有截止日期。
  4. 設定截止日期
    不用絕對精確、可變。
    為此截止日提出理由。如:八月底前完成,因為九月就要開學了。
    給自己更少的時間,少於你認為你需要的。基於帕金森定律,應縮短時間來提高注意力、效率,避免分心。
  5. 限制當前任務在7項
    15分鐘內可完成的不算。改放批次處理清單。
  6. 依情境管理任務
    依專案、類型、地點建立不同清單。如:創造/整理,辦公室/家裡。
  7. 刪除不必要的任務
  8. 估計任務所需時間
    任務需要的相關資源
  9. 用主動明確的動詞引導任務
    「明確」會激勵行動。
  10. 需要其他資源的任務:寫下需要資源的相關人事物及交付/等待日期。

有效運作的待辦事項清單

  1. 微型任務
    我覺得像洗碗這種小事實在不需要把它當一件事。吃完飯馬上洗就做完了。
  2. 挫敗感
    衡量自己的能力、時間,別讓自己過載。
  3. 情境
    依情境批次處理可最小化轉換成本。情境指的是同地點、類型的工作,如:在辦公室做的工作放一起、採買的工作、要用到電腦的放一起。
  4. 每週回顧
    我覺得有時間就可以可回顧、檢視,馬上調整或停下來休息一下,想想怎麼做更好。
    一定要回顧,回顧才能朝目標邁進。
  5. 更新目標清單
    寫下目標,定期更新,目標就會愈來愈具體。
    有個調查,追蹤有寫下目標的人在十年後,完成的人比沒有「寫下」的高十倍。
  6. 不要陷在工具的方法論中
    GTD、清單、App程式是工具、支持系統,重點是讓我們接近目標,不要反過來被工具或方法支配。
  7. 持之以恆的「習慣鎖鏈」

參考:

  • 習慣鎖鏈
    美國喜劇演員Jerry Seinfeld : Don't break the chain。
    當自己每天寫一個笑話,他便在一頁式年曆上的今天畫一個 X,每一個 X 會連結成一條鎖錬,他絕不讓這條鎖鍊斷掉。
  • 帕金森定律:工作總會填滿可用的完成時間。
    Parkinson’s Law:Work expands so as to fill the time available for its completion。
    他在1955年發表於「經濟學人」的文章中寫道:「一位老太太可以花一整天寫一張明信片,而一個很忙的人只需三分鐘。」

2022/11/02

《創意的生成》A Technique for Producing Ideas


《A Technique for Producing Ideas》
James Webb Young

這是本 1940 出版的老書,但最近看書,作者恰巧都談到它。

創意不過是舊元素的重新組合/
An idea is nothing more or less than a new combination of old elements.

如何重新組合?

能看到不同事物間的關連性/The capacity to bring old elements into new combinations depends largely on the ability to see relationships.

以上便是最核心的關鍵。

作者說創意生成也和福特造車一樣,是有過程和方法的,方法很簡單,他不怕人學,因為要實踐它才是重點:

  1. gather new material.
    主題相關材料/specific material (related to the product or task),一般性材料/general material (fascination with a wide range of concepts).
  2. work over the materials in your mind.
    用「心咀嚼/mentally chew」,從不同角度觀看,實驗各種不同組合。
  3. put the problem completely out of your mind
    放下,去做點別的事,充電。
  4. your idea will come back to you with a flash of insight
    完全地放鬆時,靈感就來了。
  5. Put your idea out into the world, submit it to criticism, and adapt it as needed.
    找有眼光的人,打磨它。

最後,作者認為創意人的養分來自人生經驗,要多去經歷,廣泛地閱讀(作者開的書單從珍奧斯汀、社會學《寂寞的群眾》、語意學《語言與人生》到數學家龐加萊的《科學與方法》)。

最後,我很喜歡作者對字典的看法:a collection of short stories。

2022/10/22

手帳筆記7) 書摘 《活用一輩子的筆記術》奧野宣之 個人史

作者: 奧野宣之 
出版社:大田 
出版日期:2021/11/12

充實的生活、豐富的經驗,得到的心靈是任何人都奪不走的。
-維克多·弗蘭克/Viktor Emil Frankl

留存什麼在筆記本上

作者強調筆記需要「重讀」。重讀時會看到什麼?

如果是日記,會看到過去自己的心情。有時就是想原封不動地把當時心情凝固下來,但除了快樂,很多時候可能是恨、氣、不滿。當時很痛快地發洩了,心情因為寫下來平復了些。但重讀時,不好的情緒又回來了,好嗎?

作者說 lifelog 就是「過去自己給自己的留言」。一旦意識到這件事,寫筆記時就會比較平心靜氣。還是可以把情緒發洩在筆記上,但我發現心恢彈性的速度變快了。與其沈溺在不好的情緒裡,看到筆記裡其他內容,便覺得還有很多值得的事做,浪費時間不開心真不值得。

作者建議:

  • 普通生活:起床入睡時間、飲食,以第三者的眼光,從基本作息認識自己。
  • 社會新聞:揣想當時的立體/背景資訊。(作者說日經、讀賣的社論明顯比其他家高明,台灣媒體?)
  • 剪貼:商品標籤、餐廳名片、書腰、紀念章、照片轉貼紙⋯⋯。生動並最能捕充「空氣」。
  • 內心感想:日後可以比對自己的看法準不準、客不客觀。

怎麼記

讓細節成為記憶線索,記下:

  1. 時間
  2. 用 @ 標示地點
  3. 盡可能用「專有名詞」(即關鍵字)
  4. 細節: Why? How?
比起只寫倒垃圾、買東西、讀書,寫下: 
  • 15:00 倒垃圾,一兩年沒穿、脫線的舊衣
  • 15:20  @九乘九 買 3M口紅膠 可把普通紙變便利貼
  • 15:50  @路易莎 讀《活用一輩子的筆記術》下午的人很吵
  • 17:10  @家樂福 買 一匙靈(特價)

看起來就有趣多了。

不需記:

  1. 生活常軌的例行事務

定點觀察

  • 一個表格一個主題
    簡單才能持續。
  • O X表。
    有跑步打O,沒跑打X。
    作者說就像日本小學生暑假聽收音機做體操出席表那樣簡單,
  • 曲線圖
    如:身高、體重。成長記錄。

重讀

書中我最有興趣的是〈第五章 如何持續、重讀、活用呢?〉

作者會把他的筆記一字排開,光是如此展示「過去」就很有成就感。放在隨手可得的地方,以方便重讀,甚至出門就隨手帶一本出去看。

重讀不只是重讀,要一邊「標記」,「有目地」地閱讀:

  • 顏色區分:粉紅色家庭活動、藍色工作、休閒綠色...
  • 符號:O客觀事實、☆自己想法、@地點、W人、B書
  • 分隔線:明確感覺時間流逝。日、週、月隔線不同,方便查找。
  • 鎖定主題:見過的人、讀過的書、去過的地方⋯⋯
何時重讀?作者會定期每日、每週、每月重讀。比較同期的自己。

2022/10/20

手帳筆記6) 書摘 《了不起的未來筆記術》小西利行 創意發想


了不起的未來筆記術
仕事のスピード.質が劇的に上がるすごいメモ
作者:小西利行
出版社:方智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6/10/01

把訊息傳達給未來的自己

我想讓兩年後的我看到什麼?

我希望兩年後的我肯定現在做的決定,感謝現在的我真的做出了行動。

完全不能信任未來的自己,留下思考的線索

「筆記年月日」誕生的日期,與過去自己的感受及時間相遇。

我努力不是為了成功,
是為了要更享受和心愛的人渡過的時間。

整理筆記

整理過的資訊是「武器」,未經整理的資訊是「垃圾」。

  • 三個「○」:最多只標示三個重點,讓當下便思考什麼才是重要、有疑問「?」的。
  • 「→」:整理秩序,有意識地找出目的與原因。
  • 記號:用記號,讀、寫都比文字有效率,還能比文字更具觸發力。
  • 對話框:思考的起跑姿勢,起點/從這裡開始想、確認點/這裡要弄清楚、重點/從這裡延伸
  • 數位筆記搜尋:標示上未來可能會搜尋的關鍵字。
    作者的經驗:關鍵字「籠統」比精確好,如:流行、環保、書、點子。

在步驟2剔除不需要的資訊(沒用箭頭串起來的文字)
再整理出三個要點
佩服作者,三個步驟後,還有第四步驟。
整理不夠,還要提煉!
「記號」使用示範

創造筆記

工作、生活一定會遇到瓶頸,想要改變就要找出新做法、解法,這便是「創造」。

專家的工作就是「穩定地想出好點子」。每天想出成千上百個點子、把點子丟棄、再繼續思考,是一項反覆、單調又辛苦的作業,需要一個簡單、照著做就能產生符合目標點子的「創意公式」,再從中選擇。

被要求設計一座橋,也不能只設計一座橋。必須站在橋樑使用者的角度,設計「使用橋樑的行為」,考慮使用者的 顯性/潛在需求 與 樂趣。

  • 關卡:想出書名便能振筆疾書,有規則更能放手去做,像「自由畫」不如「用三種顏色畫」。「這真的能OOO嗎?」
  • 漫畫:目標視覺化
    「資訊」+「感情」。如:把威士忌推銷給年輕人,想像高球雞尾酒受歡迎的景象⋯⋯
  • 黑三角:在「不滿」裡挖掘
  • 白三角:在「喜歡」裡挖掘
漫畫:將目標視覺化


黑三角
右黑三角的「不滿」其實就是真正的「隱性」需求。(困擾、討厭...)
主題:吸引二十多歲女性光臨流行雜貨賣場的創意活動。
左白三角:目標/賣場 裡會有的東西
右白三角:客群/二十多歲女性 會喜歡的東西

把「目標」裡的東西、「客群」喜歡的事物加以組合,常會有認真思考時絕對不會想到的點子,從中挑選有趣、獨特、可以實現的。而且絕不會偏離主題。

三種圖表筆記

大小圖

還有大家熟悉的圓餅圖也是。

設計圖

書中作者用設計圖的方式介紹了 Airbnb 的商業模式。

關係圖

這最難畫,基本上就是列出所有與主題有關的事物,大小遠近也是一個暗示。再用線連接,越粗表示關聯性越強。

演講筆記(用在專題報告也不錯)

把內容整理成吸引人、好吸收的幾個做法:

  • 用問題引起興趣
    • OO為什麼會 XX?:《賣竹竿的小販為什麼不會倒?》
    • 呼喚:你看過梅維爾的畫了嗎?
  • 只要有數字,就能更暢銷:《高效人士的七個習慣》
  • 運用暢銷書命名法則製作演講筆記
    • OO才知道的XX
如主題「隨興穿搭」:
  • 你知道什麼是「隨興穿搭」?
  • 為什麼「隨興穿搭」會受歡迎?
  • 了解「隨興穿搭」的五個技巧
  • 首爾女性才知道的「隨興穿搭」方法

2022/10/09

手帳筆記3) 書摘 究極手帳:選擇&使用指南


究極手帳:選擇&使用指南
究極の手帳 選び方と使い方
作者: 日本手帖會
出版社:楓書坊 
出版日期:2016/11/10

說到寫手帳,應該沒有比日本人更瘋狂的吧!這本由日本手帖會出版的究極手帳雖然是2016年出版,但對手帳的基本款及經典款做了詳盡的分析及介紹,並分享業務員、事務員、設計師、主婦和學生五大類手帳人的實用技巧。

手帳的種類與尺寸

手帳分類法:目的及用途

NOLTY能率手帳GOLD

左頁行事曆、右頁筆記的單頁式週記事頁面。對應24小時標記,8點~12點共16個小時,30分鐘 輔助刻度,可利用此刻度對應至24小時標記。

Organizer

1989 年 Stephen R. Covey 出版《高效率人士的7種習慣》,提出一種有效實現目標的方法:

將自己與他所謂的“真正的北方”原則保持一致,一種普遍而永恆的品格道德。柯維將有效性定義為獲得理想結果與關心產生這些結果的事物之間的平衡。

其中提到「時間管理四象限法則」:把要做的事情按照緊急、不緊急、重要、不重要的排列組合分成四個象限。

若想珍惜人生就不應該浪費時間,可在「一週指南尺」上寫下「第2象限」裡的重要的工作,當今日書籤用時便可確認實行:

Business Plan Original

攤開兩頁為一個月行事曆:

右側可用箭頭記錄長期行程:

Brownie

取得專利設計的Brownie手帳,旋轉90度便可切換成直寫或橫寫。如下:直寫記錄約會、待辦事項,橫寫規劃時程進行。

曼陀羅手帳

曼陀羅(Mandala)是古梵文的音譯,日本設計顧問今泉浩晃開發出「九宮格思考法」,用一個框架,提升聯想力、邏輯力和創意力。

在 3X3 格子中間填上「想達成的目標」或「想解決的問題」,再向外做「螺旋性思考」或「放射性思考」,任意填入四週格子,找出目標的實踐方式。

書中說:不要按照順序填寫項目,才是持續記錄的訣竅。以「我的人生(責任)計畫」為例,慢慢填入「今年必做的事」、「今年想做的事」及「今年做完為佳的事」。若按照順序填寫,一旦中途遭遇瓶頸,可能難以繼續向前。

週記劃也是曼陀羅九宮格。中間可填入本週目標、必須完成的任務,上方由上而下記錄工作事項、下方由下而上記錄私人行程。就算沒有每天都寫也沒關係,在當週最後的右下角,寫下本週回顧、檢討與應對之道。

精品手帳 Moleskine

精品就是質感,內頁設計十分高雅。

Moleskine 至今超過一世紀,是法國小型書商送到巴黎文具店販售的傳說級筆記本。此筆記本深受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及作家愛戴,1980年代後半產量越來越少,甚至完全消失,直到1997年米蘭小型出版社為了繼承特殊傳統,再次選用「Moleskine」之名。如今功能豐富的筆記本及日誌受到廣 大粉絲青睞。

TOKODAKE手帳

週記事裡可塞進「3行日記」。每日空白處可寫下收支記錄。用不同顏色螢光筆在時間軸上標記行程,區分工作及私人行程,每天時間分配一目瞭然,可讓自己做更好的時間規劃。

手帳達人手帳用法

方格測量物品

將實物沿著方格擺放,乘上方格單位長度,便能輕鬆測量物品尺寸。

目標/願望清單

在手帳第一頁寫下「目標」、「想做的事情」,表明對新年度的決心。也可記錄觸動心弦的佳句或座右銘等。

而且不是寫完就算了,一定要養成隨時確認的習慣。期間也可以隨時補充新內容。

禮物收送記錄/Presents list

記錄收禮日、贈禮人、禮物內容及回禮內容。最好也同時記錄贈禮的方式、有無跟對方聯絡等資訊。

將文字精簡到最低限度的圖像手帳

紙本手帳不像電子手帳一樣能夠直接同步,也可改用貼紙、膠帶、插圖表示。愛心貼紙表示約會、花朵表示特定人士,自行決定自己的記錄規則。

長尾夾固定開合更輕鬆

用長尾夾夾住頁面,即可一次翻到。

可擦印章(Pilot)

「可擦印章(Pilot)」標註補習、便當等事項,若預定有變動也能輕鬆擦掉。

待辦事項便利貼

待辦事項寫在便利貼上,若要移動就很方便。

手帳立起成桌上型月曆

可用閱讀架、平板架、黑板架或砧板將手帳立起,當成桌上型月曆使用。

倒數

寫下從現在到當天為止的日數,在已經結束的日期上打X,體現事情的輕重緩急。

頁角裁切線

沿著裁切線裁下頁角,直接翻至該月或該週頁面。

在最上面填入當天必須完成的事項

Dotliner滾輪雙面膠

用一拉即貼、不會產生紙屑的Dotliner滾輪雙面膠,即使黏貼電影票根或美術館的門票等票券也不會對紙張背面造成影響。

這點對想用手帳做生活記事、遊記的人來說很實用。

























2022/10/05

手帳筆記2) 書摘 奧野宣之《A6全能筆記術》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10/06/06
作者:奧野宣之

沒有萬能筆記本,卻有「製作」萬能筆記本的方法​

作者在後記裡的話完全點出他的筆記觀。

作者也主張把所有東西都記下來,也可把筆記當剪貼簿全都貼進去,他說:「記錄下不安,就是最好的心理諮商」。我也這麼認為,很氣、很煩、無法對人說的事,寫下來後心情便平靜了。更常發生的是,寫著寫著就找到答案了。

十元筆記本用完就換

  • A6尺寸
    • 攜帶方便,不過重
    • 便宜,不心疼、用力寫
  • 剪貼簿
    • 可直接黏貼照片、明信片,不會超出來
    • 照片列印縮圖貼入,有需要再去彩印
  • 最小勞力
    • 讓換本時的置換工作最少
    • 需繼續使用的(書單,想去的地方)寫在便條紙上,換本時便條紙貼過去即可

一元化管理

  • [六位數日期][標籤][主題]
  • 遵守時間順序原則
  • 行動記錄
  • 電子化
    • 索引、帳密(不重要的)
  • 標籤
    • 日記......、書......、想去......、想吃......、想借......、想買......、記錄......
    • 不知道用什麼標籤,就用泛用標籤:記事......
    • 使用中標籤若有變化,Find/Replace舊標籤(但最好要記下change log吧)
    • 標籤後的......
      • 為避免取代時,主題文字和標籤文字搞混
      • 如把「書店」中的「書」取代掉的情況
  • 試著搜尋
    • 搜搜自己做出來的索引檔,便可發現主題、標籤怎麼寫,才好搜

行事曆

  • 日期手寫。
  • 星期一三五留白,週二四打斜線,週未打點好區分
  • A4雙面列印,可一次放進4/8週行程
  • 只用單面,日後貼在筆記中,背面無法閱讀

文具

  • KOKUYO DOTLINER 好黏便利貼
  • 3M口紅膠 把普通紙-->便利貼
  • 3M隱形膠帶 夠黏,移除不費力,霧質表面可在上面直接書寫
  • 筆 Power Tank 三菱:空氣加壓約3000mPa擠出墨水,倒著寫、寫壁面、濕著寫 

用頁面製作口袋

A4資料黏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