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03

聲音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蘇軾

有人送琴給蘇東坡,但蘇東坡不會彈琴,恰好訪客的侍者會,就請他演奏一曲,聽罷,大詩人便寫了這一首詩。

有天睡前我把這首詩唸給女兒(三年級)聽,她第一個反應是到隔壁書房翻出學校的古詩讀本,想找這首詩,但發現書上沒有。我問她能不能回答蘇東坡的問題?她一開始說:是手「碰觸」琴弦才有聲音。我再問她:只「碰」就會有聲音嗎?她想了想,改說:要「撥動」琴弦才有聲音。

我又再問:那我們人講話會有聲音?裡面有琴弦嗎?女兒說:因為喉嚨裡有"機關"。

「"機關"?妳那可以錄音的小白兔又是怎麼把聲音"錄"起來的?也是同樣的"機關"嗎?」

在一旁折紙的弟弟發言了:「就像要學姐姐寫字,在姐姐的字上面放一張白紙,就可以在白紙上學姐姐寫字啦!」弟弟以為我們在討論"複製",雖然他搞錯了,但對於"複製",用"描字"來比喻還蠻有創意的呢。

不知怎麼的,他們對蘇東坡的這首琴詩沒什麼興趣,短短的討論就在此結束。

但卻我讓想起另一個哲學問題:如果一棵樹在沒有人的森林裡倒下,那會發出聲音嗎?(If a tree falls in a forest and no one is around to hear it, does it make a sound. George Berkeley,1685~1753)

從蘇東坡的詩,我臆測大詩人應該和Berkeley一樣是唯心主義者,否則他不會幽默地問:何不於君指上聽?本以為小朋友對聲音那裡來會有興趣,結果卻沒討論到什麼,可能是我問的方式不對,也許他們從沒仔細想過,但誰知道,那天他們會給我一個好玩的答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