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6

Ruhlman’s Twenty #2: 鹽

鹽是我們吃下的唯一岩石。

Ruhlman 說:用鹽是不精確的技術,應該先嚐過再調味。他還推薦用粗鹽、用手,因為比起細鹽,顆粒大的粗鹽更好掌握手感。

「在烹調過程中都可以加鹽,用你的感覺和眼力(?)。」這句話讓我覺得煮飯的人很有權力、很自由,但也同時感到身負重任。

鹽的作用除了調味,還能用來醃肉,產生脆皮。

含水量高的食材不要太早加鹽,比如炒菜,太早下鹽會出水,菜就軟爛不青脆。

讓鹽留在肉的表面上,在烤前或煎前抺鹽,就會形成脆皮。

液態的鹽-濃鹽水

濃鹽水可以讓肉中的細胞抓住更多水分,嚐起來Juicy,順便把香料的味道傳送進去。

5%鹽水,加熱一下,讓香料浸泡30分鐘入味,待水冷才放肉,送進冰箱以免變質。

根據書中食譜,1公斤帶骨豬排、1公升濃鹽水、冰箱冷藏6~8小時。小心別醃太久、鹽太濃,否則就是一塊不能吃的蛋白質。

檸檬鹽漬櫛瓜

每一章都會附上6、7道食譜,這章我選擇做檸檬鹽漬櫛瓜,多開發一些沒試過的組合,多嚐一些沒吃過的味道。

材料:

  1. 櫛瓜:切3釐米細絲
  2. 蒜頭:切末
  3. 檸檬汁
  4. 黑胡椒
  5. 橄欖油
做法:
  1. 櫛瓜絲以約 150:1 鹽均勻拌勻,靜置10-20分鐘後去除鹽水。試試味道,太鹹用水漂去鹽分。
  2. 加入檸檬汁、蒜末、橄㰖油拌勻,試試味道。
  3. 最後灑上黑胡椒。
這個實驗的收獲是:檸檬加蒜末的味道很開胃,很適合夏天和涼拌!

Ruhlman’s Twenty #1: 思考


看了不少食譜,印象深刻的幾乎都是西方人寫的。

很多食譜提供配分,但因為怕廣告嫌疑,只寫醬油、酒、烏醋多少,然而實際情況是:不同牌醬油,即便是同一廠商,比如龜甲萬一般醬油就有好幾種,每一種的甜鹹都不太一樣,色澤也不一樣,不一樣就是不一樣。

所以看中菜的食譜常常只能「寫意」,但「意」又寫得很少,主要都是步驟,這又讓我困擾,食材品質不同、季節不同,處理方式及時間也會不同吧?

而且,一道菜怎麼算成功?「看」起來一樣就算成功嗎?應該還有味道對才算吧!可是食譜上往往都沒有描述。

最近重看《輕鬆打造完美廚藝》,作者邁可魯曼/Michael Ruhlman 說明二十項烹飪基本概念和技術,英文書名就是《Ruhlman’s Twenty》,簡潔正確,中文書名十分模糊根本看不出來這本書的精神,就像大部分中文食譜給的我感覺。

因為只有二十,我不是很專注的耐心應該還能撐住,要求自己跟著把全部技法做一遍,我想,這樣做下來,至少經驗值會提升許多。

#1: 思考

「想一想,你要這東西像什麼?」

是的,在所有動作開始之前,我應該先想清楚我要的是什麼,讓所有動作都朝著這個方向前進。

「Mise en place」不只是一切就緒,也是去除過程中的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