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18

寫作業

每天下午,在孩子四點放學前回到阿嬤家,為的是和他們一起寫作業。

五號出生後姐弟倆被放牛吃草了約一兩年,這期間姐姐五年級、哥哥三年級,還好有阿公阿嬤,他們倆放學後就自行走回距學校約五分鐘路程的阿嬤家。

阿嬤家像座燈塔,不是說它會發光,而是它無論何時都會有人在所散發的安全感。

早已說好寫完功課才能看電視,姐弟倆算乖都可確實遵守,但是下班(放學)後誰不想輕鬆一下?不能看電視自有其他休閒方式。

哥哥回來放下書包後決不是先寫功課,而是「便便」。便便誰擋得住?這是誰也無法拒絕的好藉口,他便得以把功課抛到腦後,隱身到廁所裡看他的閒書,漫畫、課外書...。就這樣一蹲,數十分鐘或半小時便這麼過了,直到我或阿嬤喚他出來,才在「我在擦屁股了!」的回應中結束。

接著喝水、找找東西吃,終於坐定書桌前,攤開聯絡簿把功課一項項拿出來,按喜好或難易排列完成順序。

據我觀察,上了五年級後功課的份量及難度增加不少。不知是否因哥哥的導師是數學老師,而且是「喜歡數學」的老師,所以一個星期五天中約有兩到三天的「數計二十」,也就是一張A4紙上影印的二十道老師自選數學應用題。

這張紙要怎麼貼在練習簿上老師也都想好了:把紙背的左手邊線用膠水浮貼在練習簿對開的中線上,如此在寫前十題時題目就在左手邊,翻過另一頁寫後十題時,只消把影印那張題目往中間一折、再一翻,就可看到後十題的題目在右手邊,完全不會遮到!

小六的數學已經教到用X代表未知數的一元一次方程式,且有些題目還真有些複雜。如:一根竹竿插入水中,露出水面上的長度為竹竿全長的3/5,再把竹竿倒立没入水中,中間沒有溼的那一段的長度為0.4公尺,請問竹竿全長為多少?

像這樣的數學題目,不只在考數學還在考國語!

不知是否因姐弟倆沒有上過安親班,他們總對老師的作業「逆來順受」。我的意思是:因無從與其他班、其他學校同學比較,因此不會質疑作業的多或少、難或易,只要是老師交代的,做就是了。

哥哥雖然不愛看書、老寫白字,但在數學題目的理解上似乎還過得去。也可能是有點小小的數學天份在課堂上被老師稱讚過,或是解過幾個全班沒人會的題目得到的小小自信,面對這二十道數學題,也總能耐下性子,像打電動破關似地一道道的完成它。當然求周長看成邊長、求公尺看成公分等粗心或計算錯誤是一定會的,但老實說數學老師教的、他學到的都還不錯。

兒子的個性有時有點固執,他有他的做事方法,即便告訴他更好的方法,他還是喜歡用一開始他自己的做法。為此我們常為數學如何計算而有衝突。

比如有一題要算大圖中挖去一個小圓後剩下的那一圓環的面積。兒子的算法很直覺:把大圓面積算出來,再把小圓面積算出來,兩者相減即得。諸如此類的二十道各種形狀的面積計算題,他用他的算法算出許多很大的數字再來相減,我看他算得那麼辛苦費時,便教他把式子列出來,把相同的部分提出來、不同的部分放進小括號,如此先算小括號裡的相減再來相乘,不僅比較不會算錯,也算得比較快,但這小子卻很固執,好說歹說半天加上威脅,他才願意列出計算式、整理括號中的計算式,最後再算。

算了幾次,他才覺得這種方式比較有效又正確。

另外,還曾用以下的方式「算」圓面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