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六是元宵,對婆婆來說和過年差不多,意思就是要買很多東西來拜拜。
她早在幾天前就預約我週五上市場,且今天難得公公說也要去逛逛。
婆婆前晚才拿一條鹹豬肉給我,那是初九拜天公的祭品,婆家冰箱已滿,為了再拜要先清一些掉。不解婆婆為何對拜拜如此執著,提醒她之前才拜過,她有點壓著脾氣似地回答:「這就和過年同款!」跟在後面拉菜車的我看不到她的表情。
還沒走到三牲那攤,一旁幾個阿嬤客人在買芋頭粿,老闆手指頭在像大腿粗的粿上比劃著,「這裡?還是這裡?」確認何處下刀。我用大腿比喻芋頭粿好像有點情色,但白白嫩嫩的,真的很「養眼」。目睹如此「天物」,婆婆如何抵擋?馬上停下腳步湊過去向老闆喊一聲:「我要一半!」
當下我心想的是三分之一。上次三嬸揪婆婆買芋粿翹,我想巴掌大的來六個就好,結果婆婆喊:十個。每次婆婆買的量都比我想的多,懷疑自己踮量經驗不足,只能佩服婆婆大氣,並期待大家努力趁新鮮吃完。沒想到婆婆接著再問:「你有菜頭粿否?」還好老闆說沒有。我問不是已經買芋頭粿了?婆婆說有兩個地方要拜。
今天主要是來拿預訂的三牲,一隻全雞、一條豬肉和幾塊大黑豆干。因為上次那條油炸魚被小叔嫌有油耗味,婆婆說:「我這次就沒訂魚了,改用豆干。」兒子意見向來都被公婆重視。我倒是覺得為什麼不挑條新鮮的魚自己煎,全雞太大沒有深鍋可煮,但煎魚不難。魚可以換豆干,那三牲何不就用素的?不成,因為有人不愛素料。
取了貨,看市場裡的菜漂亮,婆婆買了一些。三樣一百,雖然漂亮但每袋都裝得蓬鬆,下鍋煮可能只有小小一盤。婆婆也知道這菜因為有菜販人工撿選當然漂亮,也當然不便宜,但就是喜歡。買完婆婆說其實也可以買回去自己挑,但我猜,或許買的是一種不用動手的尊榮感,就像百貨公司裡的專櫃精品。
週五來必買炸排骨,順便來點雞捲、紅糟肉、喜相逢。「好久沒吃肉臊。」豬肉攤買絞肉、肉片,煮湯必備軟骨排。再買點水果、兩大塊手切蛋糕,付完錢只剩兩張百元鈔,婆婆說等一下還要買豆腐、豆干和阿給:「不夠錢就不拜菜頭粿了。」原本堅持要買,當口袋沒錢時規則是可以調整的。也好,不然還真擔心放到壞掉。
公公有自己的行程,去跟幾個熟面孔打招呼,刷刷存在感,再去買他已經想好的午餐:碗粿,最後約在酸菜店裡會合。奇怪沒看到人?找了找在魚攤前看到,他手上拎著一袋鮮蚵。
婆婆買得暢快,回程路上,我們三人位子之外,後車廂等空間都放了大包小包的貨物,久沒來市場的公公興緻大好:「現在人都不煮,也不會煮了。其實隨便煮也比去外面買好,像這蚵仔,可以做蚵仔蛋、蚵仔湯、豆豉蚵、炸蚵酥⋯⋯」事實上公公只用瓦斯爐煮過開水。
我有點擔心,三牲拜起來好看可事後吃得辛苦,就算家裡人多,再小的全雞也要兩餐才能吃完。唯一稍感興奮的是又有機會「剁雞」了,把一隻立體的雞去筋斷骨變成服貼的一盤肉,還蠻過癮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