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01

Fun暑假2011:閱讀三國

自從環島旅行在車上聽了「這一夜,誰來說相聲」之後,姐弟倆便迷上了聽CD。從「這一夜」到「那一夜」,聽到滾瓜爛熟還不夠,逢人還要秀上一段相聲裡的口技才過癮。

最近,我想給他們換換口味,挑什麼好呢?記得以前曾買過一套候文詠/蔡康永的「歡樂三國誌」,內容詳實而且風趣,在某個梳洗完畢的涼爽夜晚,打開手提音響,開始我們家的三國之旅。

故事從東漢末年的黃巾之亂說起,雖然三國故事中有蠻多典故和語詞超出國小學生的了解,但兩個說書人一搭一唱用詞生動,配合一些生活化的舉例,小四的姐姐大概可以聽得懂八、九成,小二弟弟雖然聽不懂的居多,但說書人偶爾穿插的笑話,也夠他回味許久。

有次聽到,「孫堅在洛陽的一口井裡撈到漢朝的傳國『玉璽』…」,看他們倆對什麼是「玉璽」好像有點困惑,聽CD的好處就是可以暫停,我隨即按下暫停鍵,來段說文解字。「你們知道什麼是印章嗎?」弟弟馬上說:「我們有印章啊!」之前曾為存他們的紅包錢在郵局開戶,所以兩個人各刻了一個印章。「那『玉璽』就是皇帝的印章,在古時候誰拿到玉璽就相當於擁有皇帝發號司令的權力。」這麼一說,他們便明白為什麼袁術和孫堅要為一顆玉璽爭得你死我活。

三國中也提到許多專有名詞,姐姐問:「什麼是刺史?」我也不太確定,Google一下原來是漢朝中央派至地方的監察官,但這得改用現代的時空背景解釋,她才聽得懂:「以前漢朝把全國分成13州,就比如臺灣分成16縣,而刺史就相當於是一個縣的縣長。」

套句「這一夜,誰來說相聲」裡的台詞,雖然三國中的「『地理』已成了『歷史』,『歷史』又成了『小說』」,但卻可引申,為姐姐的社會課多加一些說明,古今相互印證,課本上的死板知識便活了起來。加上之前在「這一夜,誰來說相聲」裡聽過老兵回大陸探親,和弟弟約在「洛陽」機場會面的段子,當三國志談到董卓火燒洛陽、遷都長安時,對洛陽這個城市便印象深刻,看來聽三國之外,還得找個地圖掛在一邊參考。

不過CD的缺點是沒有字幕,像他們倆就一直以為「刺史」是「刺死」,經我解釋後才恍然大悟,天差地遠。這時正好把埋伏已久的「史記」拿出來。

這本史記是東方出版、馬景賢改編的「史記」,雖說書中有些考據不周的錯誤,但至少有了文本便可了解CD中用語的真正用字、寫法,也可對中國歷史有基本的認識。這本書有點厚,而且都是字,直接拿給姐姐看一定被她放在一旁,但現在卻看得津津有味,還開始品評起人物,說紂王和董卓都是暴君、都愛美女。

接下來,打算看的是遠流的「走訪三國」,因為裡面有大量的古蹟、文物照片,可以讓想像更具體,免得我解釋半天他們還是懵懵懂懂。當然啦,如果那天可到大陸實地走訪的話,那就更棒了!


2011/6/12 國語日報 家庭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