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一點的書,代表要花多點時間讀,明年升到中年級在學校的時間更多了,得好好把握這半年和他多讀點有趣的書。就如王淑芬提的「閱讀貴族論」:要讀就讀好書。
《亞伯的小島》是他自己從書堆裡挑出來的,我猜可能是25小開本(14.8×21公分)、平裝、有點厚度,比起其他大開本、精裝的繪本,顯得成熟一點。再來就是封面,一隻小老鼠孤單地坐在樹上,不知道是他自己選擇的,還是被人遺忘,讓人好奇想知道這是一個什麼故事。
若仔細看,觀察這隻老鼠的畫法,可以聯想到就是《驢小弟變石頭(Sylvester and the Magic Pebble)》、《奇奇骨(The Amazing Bone)》、《老鼠牙醫地嗖頭(Doctor De Soto)》的作者 William Steig。
因為要多點時間讀,所以不再限於睡前,在午睡起床後的混沌時刻,來段故事,輕輕暖暖地恢復神智也是不錯。故事開頭,亞伯遇上一場暴風雨⋯⋯
他掉進一個亂糟糟的世界,不知道自己往哪個方向移動,既不是北邊、南邊,也不是東邊、西邊,而是完全由風主宰,他所能做的就是等待。風雨之強大,完全不是一隻小老鼠如亞伯所能控制,只能任由風把牠東拉西扯。有點像剛睡醒的他,但隨著故事中的風雨漸歇,我一段、他一段的唸著,他和亞伯終於都慢慢恢復了意識和力量。
一人一段輪流唸著,無論閱讀有沒有什麼功利的好處,我和他都很享受冬日下午暱在一起的親密感。
日本有個研究,用近紅外光分析儀儀器,一頂內有探測貼片的帽子讓受試者戴著,偵測前額葉腦部的耗氧量活動性,耗氧量高,代表腦部活動性也越高。
對照組是親子一起看故事影片,實驗組則是親子用對話互動的方式共讀故事。發現提問、親子對話都可有效刺激兩側前額葉的活動性。所以透過閱讀、對話,親子共讀就是一個很棒的全腦開發活動!
其實我覺得也是培養感情,了解彼此很好的方法。了解得愈多,溝通起來較不費力,我就不用臉紅脖子粗,可以優雅地商量。這是最大的好處。
- 參考:親子天下日研究發現,小腦袋需要的是「對話式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