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3

煤氣燈:《馴悍記》、《花園裡的獨角獸》


格林的大師名作繪本、繪本莎士比亞系列是很不錯的兩套書,編者的選文能力、繪者的藝術能力都讓我佩服,因為系列中的《春雨》,才認識鄭清文這位本土老作家,他的小說真好。當我從圖書館搬了幾本回來後,小三的兒子大推莎士比亞的《馴悍記》。

莎士比亞的《馴悍記》

繪本莎士比亞系列中是譯者蕭乾改寫後的版本。一位有錢人家的老先生,有三個女兒,兩個女兒都有對象了但無法成婚,老先生說:大女兒的婚事要先完成才行。大女兒人稱[潑婦],有天一個男子主動上門求親,口口聲聲稱要娶溫柔的大女兒,老先生確認男子對象是大女兒後,便答應了。

婚禮當天男子遲遲沒有出現,正當大女兒擔心男子是否在作弄她時,人來了,但他和從僕穿著隨便、粗聲大叫,但對新娘倒是很和善。老先生問他怎麼不穿正式點?他回答,女兒嫁的是他的人,不是他的衣服。婚禮結束男子拉著新娘轉頭就走。

回到夫家,一進房間,男子便把床上的枕頭被子全部扯掉,溫柔地對新娘子說:這些東西品質不好,全部不要。新娘子只好坐在椅子上休息。當她一打瞌睡,男子便大罵僕人,吵的沒法睡。

吃飯時間,山珍海味上滿桌,但男子全部丟地上,把廚子找來大罵一頓,新娘也沒得吃。男子溫柔地對新娘子說:這些食物配不上她。新娘偷偷請僕人給她東西吃,僕人怕被主人罵沒人敢拿。

男子看新娘又累又餓,親自為她做飯,男子顯然手藝不佳。男子問:妳不想吃?那我收走囉。性情爆烈的新娘也沒力氣嫌了,趕快說好。男子說:我為妳做飯,好歹妳也得說聲謝謝吧!

就在男子這樣的折磨下,最後就算黑的,女子也乖乖配合男子說是白的。故事的結尾便是男子成功馴服了潑婦,成為事事順從他的妻子。

賽伯的《花園裡的獨角獸》

這讓我想起另一個類似的故事:《花園裡的獨角獸》,同樣收錄在格林的大師名作繪本系列中。也是一對夫妻,先是妻子說先生瘋了,之後妻子因轉述先生的話,因而被人認為妻子瘋了。

作者賽伯(James Thurber)是美國著名作家和漫畫家。筆下的人物,大多是發威的妻子、膽小的丈夫,賽伯的黑色喜劇風格可用台語的一句俗諺形容:荏荏(羸弱)馬,也有一步踢。

雖然同情的丈夫長期忍受妻管嚴,但妻子直來直往是真小人,丈夫的做法陰險可怕。

和《馴悍記》不同的是,獨角獸裡的妻子沒有改變她的意志,如果有,是不是就不會被送進瘋人院了?但代價是放棄自己,這和送進瘋人院相比,那一個比較慘?

煤氣燈/gaslighting

紐約時報中文網有篇文章《謊言、心理虐待與「煤氣燈操縱」》,提到戀愛真人秀節目《愛情島》中有個男性告訴其中一個女性:他是因為她的行為,才轉而追求另一個女性。他對女性的心理操縱引發激烈討論。

「煤氣燈」一詞來自1944年由英格麗·褒曼(Ingrid Bergman)主演的《Gas Light》電影。「煤氣燈操縱」目的在讓對方質疑自己的記憶、感覺和理智,以否定、誤導和謊言等手段,讓對方懷疑自己的認知。因此電影名稱「Gas Light」變成了含有特殊義意的「gaslighting」。

透過 煤氣燈操縱/gaslighting,受害者對自我認知產生動搖後,就很容易操弄了。

男孩眼中的《馴悍記》

不知道格林編者選《馴悍記》給小讀者看的用意,我想不會是要人像妻子般順從或教訓人不要像潑婦。我問兒子他的讀後感是什麼?他說:很氣,氣那個男子。男子雖然沒有動手,但卻是精神上的暴徒。

《馴悍記》讓我最不舒服的不是倡導女人順從,而是男子用「精神虐待」的方法,否定、折磨妻子的心志,把剛強的潑婦變成繞指柔。根據維基《馴悍記》是1590年至1594年間的作品,四百多年前婦女要溫柔順從是主流民意,但現在這部劇顯然非常政治不正確。

四百年前的《馴悍記》裡的道德教訓如今已不適用,但它清楚展示操弄人心、精神折磨的可能做法,這手段至今卻依然被廣泛使用,比如:「被認罪」、「被道歉」。(維基百科:「被」字句式

或許,這是《馴悍記》至今仍被閱讀,不退流行的原因。

2020/10/03

高三生國寫2:醃肉

第二次練習的序文是蔡珠兒的〈談臉書〉。這次的序文很短只有兩段,沒得像上次玩節錄的遊戲。

審題後的三個重點:

  1. 詮釋引文所述現象
  2. 針對臉書使用,提出個人見解

所以這裡不需要也不應該像上次那樣換句話說,要用自己的話、說自己看到的現象。

同樣地,面對寫作他又是一付扭曲難受的表情,加上看書的煩氣,發了一串討厭作文的抱怨文:「我就是不會⋯⋯
不懂為什麼別人就可以掰得出這麼多字⋯⋯」

說這些也沒用,還是得寫,他也只好收起情緒。

比較

沒東西寫怎麼辦?經過一番討論,我們找到一個方法:拿三個類似的事物進行比較。

以資訊管道而言,比較臉書、新聞、書這三種方式在更新速度、觀點和完整度上的差別。用表格條列比較,他硬板板的理工腦比較能夠接受。看著三乘三的格子被填滿,他的信心也增長了點。

「你看這就蠻多東西可以寫的了。」

樂高

比較三種方式的優缺點後,寫下自己的選擇,說明為什麼如此選擇。最後用樂高積木比喻臉書資訊的破碎性:

臉書上訂的到最新資訊,但零碎,有如樂高積木。利用積木可以組出一件作品,同樣的零件在不同人手中,有想法的可以自己發想組出不同作品,沒想的只能照說明書組,甚至組不出東西來。

當他自己克服了一道題目,不用說什麼鼓勵的話,他自己便得到了繼續走的力量。 

滲透壓

「那天的豬肋排好吃吧?」他點點頭。同時在想我要講什麼?現在不是在寫作文?

「因為我先用鹽醃了一晚。把1%的鹽抺在肋排上,你說那鹽會怎樣?」

「外面鹽會把肉裡的水分吸出來,因為有『滲透壓』。」

「沒錯,但是接下來,肉裡的水被吸到一個程度後,肉裡的水不夠了,會再把外面的鹽水吸回去。」

「對。」

「我想說的是:對國文你不要老是覺得自己不會、沒那個能力,盡說些喪氣話,泡在這些負面思想裡,就像醃肉,不好東西會進入你的腦子。」

想一些正面的事,讓自己變成好吃的肋排吧!

高三生國寫1:跳柱

兒子不愛看書,但還是得考國寫,雖然教自己的小孩常有衝突,但在他將離家唸大學之前,這是多點時間和他相處的機會。

詢問一位敬佩的作文老師,她說可以參考《翰林高中贏家國寫學思達(拔尖版)》,便以這書為教材,請兒子做練習。

第一個練習以李明璁《物裡學》的〈自動販賣機〉做引文,以「我對自動販賣機的看法」為題,探討自動販賣機帶來的影響。

看完題目,兒子兩手一攤:「方便,然後就這樣。」青少年省話一哥,但國寫這樣拿不到分數。只有結論,看不出這結論怎麼來的,你至少也說明一下吧。

我想起他國小愛玩的跳柱。在低年級教室前面的遊戲區,有六個依序上升的直立水泥圓柱,每個圓柱約一個腳掌寬,以五十公分左右的間隔,成一直線排排站,他喜歡和我各站上頭尾兩邊的圓柱,猜拳、嬴的人便可向前跨一個圓柱,看誰先踩到對方的腳就嬴了。

我說:你這樣寫作就像只有兩根圓柱,距離很遠,讀的人根本跳不過去。

在開頭和結論之間,可不可以多立幾根柱子,讓讀的人比較能跟著你的思路一步一步跳上去?

這道題目分兩個小題,第一小題是簡答,第二小題是作文,文長要300~350字,他說他擠不出那麼多字。

「我也擠不出來。」我老實跟他說。

於是我們看範文。分析三篇範文,前面有一半以上大概都是摘錄自序文的內容,最後三分之一左右才放自己的看法。但摘錄序文並不是照抄,要像小學長話短說那樣。「這你會吧。」

最後我們發現,結論不一定是肯定句,也可以提出一個問題,以值得思考的問題做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