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9

端午包粽

今年,覺得自己準備好了,在端午前向婆婆要了包粽工作。

本來婆打算買,省事,可我們想念裡面有花生的自家粽,而且家裡已有許多好料:婆婆自己曬的菜脯、小嬸鄉下拿的花生、前陣子公婆旅遊澎湖買的冬蝦、過年用到現在的新社香菇,只要再滷個肉,買糯米、粽葉,就可以包粽子了。

承攬任務前,先偷偷練習兩次,確定包得出「婆婆味道」才開口。「拜土地公、神明、祖先⋯⋯」婆婆算了算,要三十顆才夠。

去米行買糯米,有人聽到包粽,問何不吃油飯就好。是啦,粽子跟油飯很像。老闆問粽葉要大要小?大的比較好包。

有人嫌包粽子麻煩,但我就是為了享受這些麻煩才包粽子。婆婆問要不要幫忙?「不用!不用!」別讓人打擾我獨享這份麻煩。

先從滷肉開始

婆婆請熟識豬肉攤特別留軟骨三層肉。和牛排一樣,三層肉也是有分級的。交給我很有份量的兩大條,滷了之後只剩一半,不是我偷吃,肉滷了會縮水。

用鐵鑄鍋滷肉效果很好。

鐵鑄鍋燒熱,把切得比大姆指再大一點的三層肉平鋪在底,灑些二砂,煎出琥珀糖色後取出。換炒香料:放進切段大蒜、花椒、蔥炒香。再把肉放回來,加醬油、紹興酒、白胡椒粉,讓肉顯現出想要的色澤後,加水至淹過肉煮滾。

試試滷汁味道,加鹽、加糖,讓味道略重一點,才有足夠火力在包粽、配飯時放出火花。蓋上鍋蓋,滾了之後關火,讓鐵鑄鍋把肉悶熟,不僅省瓦斯,厚鐵悶的肉軟Q不爛。若一次不夠,再滾一次,再悶一次⋯⋯。記得把肉翻動一下,肉需要滷汁滋潤才不會乾乾的。

花生泡進高濃度鹽水,讓解析度的落差騙花生大口吃水,一小時之後瀝乾拿去凍一夜,當裡頭的水膨脹成冰,花生就硬不起來了。

以上,是包粽前一天的準備工作。

備料

端午前的星期六,這一整天我只打算做一件事,包粽。

量十五杯糯米(一杯米約兩顆),數八十片粽葉(一顆兩片,但米可能會多、葉可能會破),十八朵香菇(一顆半朵,太小就一朵),取菜脯、倒冬蝦。鹹蛋黃、滷肉要綁粽時再拿出來。

先來個大合照

冷凍花生沖水後拿去蒸。每批花生狀況不同,蒸好時試吃一下,不夠鬆再蒸,不夠鹹就加鹽水蒸。

洗蝦米瀝乾水炒就不會油爆。香菇、菜脯都洗淨泡水,香菇水炒糯米時可用,菜脯泡水為了去鹽。

接下來拉個舒服的椅子,剝蔥頭。把紅蔥頭外面那層咖啡色老皮剝掉,裡面是漂亮的紫色。在星期六早上七點,其他人都還在睡覺的時候,一顆一顆地剝著紅蔥頭⋯⋯

紅蔥頭要多少?看體積,約糯米的五分之一,剝皮、油炸後會少很多。


剝完紅蔥頭,坐得也夠久了,看是要站起來切料,還是去休息一下。他們起床了,去吃個早安餐回來再戰。

回來把菜脯洗起來,香菇取出、水留著待用。還有糯米也洗好泡水,等料切好,差不多泡兩小時剛好炒料。

切東西是要算計的。想想怎麼切,好切、有效率,最重要的是不要切到手。如果有先想過怎麼切,這三個問題往往就一次解決。

菜脯先切成細長條,再把長條併一起切丁,好抓取不亂跑。菜脯吃吃看,太鹹用水洗一下。不要洗過頭,鹹點好,配不太鹹的粽米,味道上的落差菜脯的感覺更明顯,整顆粽子吃下來也不會過鹹。

香菇去蒂,太大朵對切,蒂頭集中最後逆紋橫切成細末,等一下先下去炒香。

紅蔥頭最後處理,因為很辣,會邊切邊流淚,排在最後,切完直接炸油蔥酥,縮短味道揮發的時間,縮短它刺激我的時間。紅蔥頭切得太細容易焦,太粗要炸比較久,但這都沒關係,只要小火都好控制,關鍵是粗細一致。

油蔥酥炸到黃就好,撈起後續熱才不至於太焦。

鍋熱後再倒油,油多點,冷油下紅蔥頭絲,
用小火、看情況翻動,就能炸出漂亮的金黃油蔥酥。

要剝、要切,還要用油小心炸,只為了那香而不膩的油蔥酥味道。就算為此剝得指肉分離、辣得眼淚汪汪,付出一、兩個小時,值得。

最後,吃粽子的人可能不知道有油蔥酥,也不知道粽子那麼香是怎麼來的。

炒料

鍋子裡的油接著炒菜脯。記得放糖,平衡菜脯的鹹也讓味道更豐富。放多少?邊加邊試。

菜脯起鍋,加油、熱鍋,用小火慢慢炒香蝦米。有人覺得蝦米腥,洗蝦米時我也覺得,但是,小火,用點油慢慢地炸它,腥味趕走後就變成醇厚的香氣。接著把細碎香菇蒂加進來,小火繼續,風乾菇類的香味有點像煮熟的芋頭。

香菇片加進來,白胡椒粉、加醬油、加鹽,味道炒進香菇後,熄火,夾出香菇待用。

開火,倒進香菇水,煮到滾,試味道至略鹹,因為糯米就要進來了。把菜脯、花生也加進來拌勻,熄火。包粽米炒好,一鍋到底,不浪費油也不用洗鍋。

這次三十顆粽子、十五杯糯米,鍋子裝不下,分兩次炒也比較好照顧。

炒完料,包粽工程已完成三分之二,休息一下可以,把料拿去冰隔天再戰也可以。

包粽

確定要包了再洗粽葉。這次上午備料就把粽葉洗了,雖有保鮮膜保溼,到了下午葉子已有點乾,綁時裂了不少。

買回來的乾燥粽葉沈入水中煮開。加點沙拉油粽葉不沾黏。水滾取出葉子,一片片用清水、菜瓜布刷洗兩面。洗好後,十葉一疊,平滑那面朝上,交錯放好瀝乾。一疊用完就是五顆方便計算。

像服飾店新上的夏季新品。

來到最後一個步驟,包粽子!

這一做下去就很久,最好規劃一下工作環境。佈置得好,過程行雲流水,像設計良好的機械,運轉起來完美和諧。

廚房水糟一角是我理想的綁粽作業區。用叉子、湯匙或筷子穿過棉繩結上方的洞,橫放進烘碗機放盤子的鐵架間,便穩穩地架在頭頂上方。拉出棉繩,垂下來正好落在胸前,綁粽子的最適高度。

綁粽也像吃燒餅,一定會灑些東西,就讓它掉在水糟裡,免得地上踩來踩去,最後還要拖地。炒好的糯米整鍋拿進水糟,就算米灑出來,大致還是回鍋裡。最小化浪費、最小化清理。疊好的粽葉也放進水糟,就算它滴水也不怕。

水糟周遭流理台淨空,留給香菇、滷肉、切半鹹蛋黃,再給它們配上適當尺寸的湯匙。Yes,綁粽開始!


兩片粽葉疊在一起,不用對齊,葉柄處稍微錯開,前後也稍微參差。約取中間對折,底部往上折一點(才不會露饀),兩葉柄下、兩葉末上疊合,形成一個杯狀,葉末比葉柄低點,以便收尾時鬚鬚都在裡面。

底部往上折一點才不會露饀

舀兩匙米,鋪片香菇、半顆蛋黃、一塊肉,再舀米蓋上,用湯匙壓一下後約九分滿,杯緣留點粽葉才包得住米不外洩。

蓋上葉子,把上方葉子像包耳帽一樣順勢往下包覆,擠壓出粽子形狀;換手從上方握粽,空出來的手把葉子兩邊順著中央葉脈對折收起,合著粽身折起來,再次換手握粽。

空出來的手拉繩,和粽葉纖維垂直(以免割破粽葉)繞個兩圈,拉緊、打個活結,就是一顆有角度、有腰身的粽子了!

剛開始不太順手,可能要弄破幾片葉子,綁不好就拆,幾次就熟了。經驗告訴我,粽子大小和手有絕對關係,太大,超過手的掌握很難包好。當然粽葉也要夠大。

最後十五杯糯米包了三十四顆,如我預估一杯米約兩顆粽。如果前面包小點還會再多幾顆,多幾顆是用來試吃的。三十四顆,包了約兩個小時,一顆約四分鐘。

快鍋煮粽

放一鍋水燒開。等會直接用滾水煮粽,才不會讓粽子泡水太久,太爛了。

把粽子整齊最密堆積進快鍋,在上面放個盤子壓著,水開後倒進滾水、淹過盤子,蓋鍋,煮到快鍋嗚嗚叫後,關小火煮三十分鐘。喜歡米Q,可以二十五分鐘就好。一樣,這時間也要看快鍋大小而定。

快鍋排氣後,取出粽子吊掛放涼,隔天提粽子去婆家交作業。


端午前一天婆婆自冷凍庫取出粽子退冰,隔天蒸熱、拜拜,待晚上大家都回來時,一起享用。

當大家忙著剝粽子時,公公特意說了一句:「今年粽子是阿芬包的哦!掌聲鼓勵、鼓勵!」讓我有點不好意思。雖然說綁粽子是我自己歡喜甘願之事,但公公的特意表揚,十足撫慰了我的努力。婆婆也說:「拜土地公時,人問我粽子去那買的,我說是媳婦包的!」婆婆臉上的得意也是我的得意。

但沒想到粽子剝得不太順利,多數粽米都黏葉,之前在家試吃不會這樣,這批粽子先試吃三顆也沒這問題。想想,可能是婆婆二次處理,歷經一下午的拜拜、晚上大家吃又蒸了一次。明年要把這個環節考慮進去。

過去婆婆包的粽子有個特點:粽腳處的米不熟。照理說,米沒熟是火力不足,然而粽子裡面的米都熟了,最外面、最末端的粽腳沒道理不熟。好幾年如此,至今仍是謎。

小時候吃的粽子裡有蛋黃,也覺得就是要有鹹蛋黃才香,然而有些小孩不喜歡,直接挑出來放爸媽碗裡,或許有些大人也不喜歡,明年記得給有蛋黃的做記號。

粽子要考慮的,除了怎麼包,還有怎麼吃。

參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