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07

學習遊戲化?

英文老師說英文要好,單字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基礎。看到他們很愛玩遊戲,便想何不找個英文單字相關的遊戲幫大家背單字?
Alphabear 2
上網看評論、試玩幾款遊戲後,決定用畫面可愛、互動流暢的《Alphabear 2》。

得分=學會?

的確,玩英文拼字遊戲後,在背單字、看單字時會比較「敏感」:含有w、x、z、v的單字較少,常會卡住消不去影響得分。若能記得一些有相同字母的單字,一次消去多個相同字母,十分過癮!

但這些訓練最後只是為了:得分。玩了一段時間,你會試著胡亂拼湊字母,看這些排列組合會不會變色,變色表示這是個「單字」,就可以送出、得分!

分數是得到了,但完全不知道這單字是什麼意思,也不會記得它。此時「遊戲得分」已與「學習單字」脫勾

「遊戲化學習」希望把遊戲讓人心醉神馳的部分注入學習過程,但把方法移植到另一領域,有沒有什麼前提?所有成功因子都可以在不同領域之間轉移嗎?

The Incentive Superresponse Tendency 激勵過敏傾向

曾在「思考的藝術」這書裡看到一個例子:18世紀在河內殖民的法國政府官為了避免鼠疫,發布一條法令:民眾可用死老鼠換獎金。長官的用意是想激勵民眾一起滅鼠,結果?此令一出,最後大家反而爭相飼養老鼠。

人會對各式各樣的激勵產生反應,這不奇怪,因為人總是會去做一些對自己有利的事,但問題是:人的反應有時並不符合激勵背後的意圖。

所以要小心激勵的方式和激勵的目的是否對應。書裡提到,古羅馬時代橋樑開通時,建造此橋的工程師必須親自站在橋底下,這便是對應「目的(橋樑堅固)」的好「方法(自己的安全)」。

遊戲之所以讓人變得績極,一個關鍵是:得分。玩家很清楚怎麼做才會被奬勵。然而人類行為學家說:一旦根據特定標準進行奬勵,人就會找到針對它的對應方法!如同我玩拼字遊戲的經驗,激勵並沒有達到了解英文單字目的,反而轉變成亂湊單字以求得分。

教和學的人都要出力

不少人都看過「 I sued the school system / 教育=最沈痛的控訴」這段影片,影片中提到:150年來這世界改變了很多,從寫信到手機,從馬車到汽車,但學校教育卻還是一樣排排坐在教室上課。意指我們的教育方式百年不變,應該有所改變。



然而我卻有不同看法。

數百多年來,之所以教育方式沒什麼改變,會不會是:這的確是比較有效的教育方式?我的意思是,有老師帶領、出作業、練習、考試。

玩了一星期左右的拼字遊戲後,覺得學英文單字最有效的還是老方法:背單字、看例句、閱讀。想學,學的人自己一定要出力。或者說,教和學的人都要出力。

學什麼?如何學?大部分情況都由教的人決定,好老師會因材施教,但這要碰運氣,與其等待運氣,為自己的學習多負點責任、多出點力,會不會比較實在?國高中生仍至成人應有能力思考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但以目前的教育環境,我們有機會測試或練習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嗎?這個問題值得好好花點時間「探索」。

學習終舊是自己的功課!

附註:

  • 這內容大概是一年前寫的,最近看姪子們為了增進成語能力在玩「成語群英傳」,也去試玩了一下,沒想到姪子告訴我可用「試試看」的亂湊方式過關。讓我想起這約一年前寫的東西。
  • 思考的藝術
    富蘭克林為人類揭露了電的相關知識後,打雷、閃電並未因此而變得更少、更弱或更小,可是我們不再像古人那樣莫名地畏懼雷電了。
    同樣地,明白了自身在思考方面的弱點之後,我們也能更勇敢地與自己的非理性對抗。
  • 教育=最沈痛的控訴(可選中文字幕)
    150年來這世界改變了很多,從寫信到手機,從馬車到汽車,但學校教育卻還是一樣排排坐在教室上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