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9

星期六邀公婆晚餐

公婆倆週日要去馬祖旅行三天,讓我把冰箱裡的東西都帶回來,因此週六晚請他們來家裡吃飯,否則他們倆肯定外食。即將外食三天,在出發前一晚,做點公公喜歡吃的家常菜吧!

八十歲的公公口味很傳統,但近幾年牙口不好,喜歡也只能吃軟一點的東西,因此今晚菜單就都是比較「軟」的菜:

  • 蚵仔蛋(婆婆說要切點蔥花煎比較香)
  • 蠔油彩椒豆腐(為此買了瓶李錦記蠔油,199,之前都捨不得買,調味料比食材還貴)
  • 炒菠菜
  • 香菇蔭瓜雞湯
  • 再加上前天婆婆拜拜買的酥炸喜相逢(一種很像柳葉魚的小魚)
以我目前功力、烹飪設備準備五人吃的一頓飯剛好。除非儘量事先做,否則如何在半小時內完成、熱騰騰上桌?我喜歡熱的,熱湯、熱菜,一起吃飯時熱呼呼的氣氛。

因此,也為了不要手忙腳亂,把食材全部準備好再開始。

把「全部」食材從冰箱拿出來。這很重要,如果不拿出來,常常會在吃完或吃到一半時,才想到有個什麼東西沒煮到。

喜相逢先一尾尾舖在烤盤上,退冰,等會再烤。

接著從煮湯開始,好湯需要時間。今早買的新鮮雞腿洗後,不用燙,待水滾後直接下鍋,用中小火慢慢煮,撈去浮沬,可以看到些微雞油在表面透著一層金黃,這時再放香菇、蔭瓜。(攤主說是土雞,但肉質有點軟爛,比超市裡的肉雞好點而已。)

準備蚵仔蛋,先打蛋(裴社長說常溫蛋煎起來比較香),蚵仔沖水後,灑些蓮藕粉、燙過、放涼待用。

當天去市場買的王功蚵仔。
入冬後就是蚵仔的季節,肥美。
150元一袋。

洗米,五個人,兩杯米差不多,除非有青少年。洗米用點大水,把米粒外的粉塵沖乾淨,如此煮出來的飯比較不會黏飯,粒粒剔透。浸一下,讓米心吃水後再煮,煮出來的飯比較甜。(這是另一個知識型網紅測試後的體會)

油豆腐沖水去油。洗菠菜、青蔥、紅黄椒,切成適當大小備用。

以上約莫半個多小時,事前準備其實比真正烹煮花時間。

在開始煮之前,把雞湯火關了。半個多小時的小火,肉應該熟了,也軟了,再煮下去可能太老、柴了。另外,喜相逢送進烤箱第一次加熱,和大同電鍋一樣插電、按下開關,開始煮飯囉!

五點多,開火。

料理一桌菜最難的是:在開動時讓每道菜都在最好的狀態。

以今天為例,先煮蠔油彩椒油豆腐,它需要煨一下,煮好放在有深度的盤裡,加蓋保溫。再來煎蚵仔蛋,最後不用洗鍋續著蛋香油炒菠菜。

青菜,總喜歡最後再炒青菜。鍋和油都要熱,就是要用點油、大點火,下鍋時「炒~」的一聲與蒸氣同出,夠熱,才炒得出菜的甜,這是水煮做不到的。所有菜都拌炒到後,這時有點乾、加點水,約米杯的1/3,延鍋邊下去,一陣輕煙,給青菜補水,讓蒸氣及水把熱帶進去、把菜煮熟,他們會像活過來一樣,油油亮亮,美麗動人。

蠔油彩椒

我不抗拒調味,該有鹽就下鹽,讓食材的味道展現出來,才對得起這些食材。要求真味的人為何不乾脆完全省略?(要清高就徹底一點)

五點半多,先生把公公婆婆接來了。我請先生換用婆婆送我的新碗為他們盛飯。

一頓好飯,要配上美麗的磁碗。

磁碗使用不免碰出凹洞,因為怕便一直不捨得用新碗。新碗藏在櫥櫃,每天用破碗。婆婆送我的美麗磁碗也是因為這樣被她保存了好幾年(十幾年?),十多年前我們買了新房,她從櫃子裡把這些珍藏的碗拿出來送我。

這些美麗的碗,我也捨不得用,同樣又被藏放了十年。究竟美麗的碗是做什麼用的?拿出來,它們的美,才能被看到。



2021/11/08

週記:破產、鬼洞

星期一看牙,例行約半年的牙齒檢查,剛好小四生有顆牙齒鬆動了,讓牙醫叔叔看看要不要拔。

「那顆牙放著讓它自己掉,比較麻煩的是,有顆犬齒長到舌頭下面去了,妳帶他去我專做矯正的學妹那裡看看。這可能要花不少錢,二、三十萬跑不掉⋯⋯」牙醫叔叔說。

走出診所,小四生都不說話,很沈默。「牙齒痛嗎?怎麼了?」

他搖搖頭,還是不說話,表情悲傷而低落。在無人的7-11轉角旁,我抱了下他,他回抱我,一下子胸口起伏埋頭掉淚。

「怎麼了?」看來不是牙齒痛,是心痛。但不過是看個牙齒,也沒拔牙,怎麼這麼傷心?

問了幾次,他還是傷心得無法言語。

這星期日去清水走走,本來要去港區藝術中心,「吸收一些美的氣息。」爸爸說。

作功課發現「清水公學校」即清水國小很美,值得一逛,而且鰲峰山邊有個「鬼洞」,帶著漫畫心大開的小四生去走走,一定可補充他不少第一手新鮮的創作材料。(最近看《別對映象研出手》,淺草綠畫累了,就出去走走,遇到特殊建物,便會讓她豐富的想像力大爆發。)

結果不得其門而入。我們停在光華路上,找不到入口。於是就散步到附近的清水車站,然後再走回來。(回來找資料,才知道從大門登記就可入內參觀。)

正午12點走路,雖然已經十一月了,還是有點熱,走在陽光陰影間,偶爾一陣風吹來,特別舒服。7-11買瓶飲料,安撫一下小男孩,我們往鰲峰山出發。

「會不會沒有停車位?」司機問。「中午時間,上午的去吃飯,下午的還沒來。」我說。

鰲峰山「大型」兒童遊戲設施真的很好玩,一圈玩下來,要花不少時間和體力,變化多、好玩、有趣,都忘了我們的目的是這旁邊的「鬼洞」。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1942-1945年)駐台日軍為長期抗戰、抵抗空襲的坑道。一開始還算寬敞,進入分支後,高度就只有170公分左右,寬度只有一個人寬,兩人交錯一定要側身,而且坑道十分長,每一段走起來都要幾分鐘,盡頭在狹長的遠端。

矮仄的空間,覺得十分壓迫,心理上,生理上,都是。

很特別的體驗,幽閉者絕對不宜。

清水之旅最後的收尾在台中港邊的三井Outlet,爸爸說平日都沒人,從誠品書店望出去,海港一覽無遺,很想帶我們去看看。

結果,今天人超多,車停到第二停車場。還好有好吃的豬排飯安慰大家的肚子。


再回來說小四生看牙後的傷心。

7-11旁的他十分傷心,他內心或騎樓下都不是好好說話的時機。我們就擦擦眼淚回家。直到睡前,他準備刷牙時,我再問他今天為什麼這麼傷心?

只有我們三個人,讓爸爸也聽聽看怎麼了?

結果他說:因為牙醫叔叔說牙齒矯正要二、三十萬,我們可能會破產。害怕爸爸媽媽「破產」,所以他很難過。

我和爸爸聽到不禁一笑。在小四生的心裡,沒想到這是這麼件大事。

2021/11/03

怎麼給你更多?

《親子數學》插圖

不要再複習了

這星期段考,從上禮拜開始導師就規劃了複習作業。看來複習跟著老師的指示應該就夠了,回家把聯絡簿上交待的做完,再多,就讓人反胃了。

兒子說最要好的同學平日要上安親班,假日要寫評量。還聽過小學一年級,安親班要大家星期六去考前「模擬考」。

課本就那麼點內容,有必要花這麼多時間反覆練習嗎?

每天看兒子寫作業,很清楚他的問題:字寫太快以致潦草,不仔細看題目以致寫錯。因此他的問題是心急:想快點寫完,不夠仔細有部分是因為單純。

出題的大人覺得老是直球對決太單調了,因此有些題目有「拐子」,故意繞點圈,試探細心。有點「難度」比較有趣,我承認,但考試或作業的目的是?練習或確認學會了沒。

心急,請他慢慢寫。大家看了都說他慢寫的字好漂亮,像另一個人寫的。因為大家的眼光,他學會了欣賞自己的字,知道字怎麼樣叫好看。現在還是會心急,但提醒一下,他就知道,知道放慢寫,字漸漸整齊好看。

粗心,「再檢查一遍」這好像不太有用。同個地點短時間重複去,就算去玩,也會走馬看花。這些臆測其實都是我的觀察和自己的解讀,因為,我也是一個心急,不喜歡一件事反覆再三的不仔細人。

所以,自己都做不到,如何要求兒子?

那就好好把握第一次。趁著新鮮的心情,第一次慢慢做,把它做好。最後,抓幾個重點檢查。

林怡辰老師:誰說粗心沒藥醫?十大方法幫孩子遠離粗心!

虐待小孩

十年前參加哥哥姐姐的小學家長會,校長提到:大人都喜歡『虐待』小孩,考試、安親、才藝⋯⋯。

老實說,我還真是這樣。

沒上安親班,不寫評量,看著寫完功課看動漫、有感筆電、阿啾劇場,吃吃發笑的兒子,讓我感覺很刺眼:這日子過得太舒服了吧!

翻書櫃找到幾本以前本來要「虐待」哥哥姐姐卻來不及用上,他們便長大的書:《親子數學》、林武憲老師的《語文遊戲》,每天請他自己翻一個題目來玩。

這不是考卷式的題目,很生活化,很有趣,我也會想玩。

喜歡「一起玩」。與其在旁邊指指點點,不知道當事人的感覺,一起玩讓我們有革命情感,感同身受,有共鳴。

自己喜歡、覺得好玩,才找兒子一起做。對他自然、誠實、表裡如一,我喜歡也希望他能成為這樣的人。

總是想要給你更多

看不下去你看廢片、打打殺殺玩電玩,除了這些,時間還有更多好用的地方,因此才會限制你花在這些事上的時間,無非就是希望你的世界豐富一點。

「給孩子自由,不要管太多」部分是對的,比如不要太多意見,不要老是指指點。然而部分是錯的,因為約束看廢片、電玩的時間後,你才有時間「自由」。

自製漫畫《劍神》


2021/11/01

家生活:星期六

這週末有幾本書要還:《內田悟的蔬菜教室》。

內田悟曾在法國餐廳工作,2005年經營蔬果店提供值得信賴的蔬果食材。在他眼中四季蔬果是他尊敬的朋友,談到蔬菜,似乎可以「蔬菜『君』」稱呼。

他對蔬菜觀察入微,時期不同蔬菜的身體/生長導管/纎維會有變化,上市期水分多、纖維軟、澀味重,盛產期纎維變粗、風味醇厚,尾聲水分銳減、纖維變硬。接著有趣的部分來了:「但這時期反而是蔬菜個性最鮮明的時候,風味濃郁,但也更難以伺候,簡直就像人的一生。」好像看到蔬菜君變成了一個頑固老頭!

春夏、秋冬兩大本的濃縮重點:「夏季蔬菜"動態"烹調,秋冬"靜態"烹調。」夏季蔬菜水分多,迅速下鍋翻炒,冬季水分少用沸水煮、低溫蒸、醃漬、日曬。

但若從營養流失的角度看,科學這邊一定不建議把食材切得細細的,打成泥更是不成。而我也不喜歡,因為太費事,與其喝果汁為何不直接吃?但有時為了吃的樂趣,我會把百香果做成果凍,Q軟晶瑩是另一種視覺口感上的口腹之欲。

台灣常是跟在日本後面,不知道是否我自己心眼被《內田悟的蔬菜教室》影響,看過這兩本書後注意到台灣也有幾本這種書,但無論是主題、排版,會覺得不過就是「台灣版」。

這讓我想到「現代藝術」。現代藝術的評定標準早已不再是古典時代的美學,而是「概念」,現代藝術家的創作不是看得到作品,而是發掘看世界的角度。內田悟的「蔬菜君」視角,日本圖書編輯的編排方式,是新鮮的,其他類似的書,就是類似,做得再好,也只能排在後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