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次閱讀與思考
作者: 黃春木出版日期:2021/08/25
閱讀此書可感受到黃春木老師對教育的莫大熱誠,思路清晰取材用心,提供許多不錯的參考資源。從「閱讀理解」開始,接著「批判思考」,接下來才能「論證寫作」。
可信度較高科普文章來源
- 自然科學
科學人、科學月刊、科學發展、泛科學、科技新報、科技報 導、環境資訊中心、研之有物、食力、動物當代思潮等。
- 人文及社會科學
天下、遠見、商周、今周刊、多維新聞、風傳媒、上下游、獨立評論、關鍵評論網、換日線、報橘、地球圖輯隊、新頭殼 社企流、思想坦克、聯合報「轉角國際」及「鳴人堂」、說書、故事、 史家周刊、歷史學柑仔店、巷仔口社會學、芭樂人類學、菜市場政治 學、哲學哲學雞蛋糕、沃草烙哲學、哲學新媒體、司法流言終結者、法律白話文運動、GeogDaily 地理眼、研之有物、食力、動物當代思潮等。
擷取訊息
混合文本的挑戰
阿鴻參加大學同學會,同桌有四位任職於我國中央政府機關的同學,分別談論了自己的工作職權,聊天內容與座位如圖(二十)所示。若阿鴻兩旁的同學分別任職於行政院與司法院,根據圖中內容判斷,他的座位最可能位於圖中何處?
109年國中教育會考社會科Q39
批判思考
阿鴻參加大學同學會,同桌有四位任職於我國中央政府機關的同學,分別談論了自己的工作職權,聊天內容與座位如圖(二十)所示。若阿鴻兩旁的同學分別任職於行政院與司法院,根據圖中內容判斷,他的座位最可能位於圖中何處?
109年國中教育會考社會科Q39 |
我覺得寫得最好的是「批判思考」這章,不只用實際的例子說明以下抽象名詞,還有對應的「練習」可以馬上試試自己會不會分析、分別事實與證據,如何詮釋、推理、判斷:
- 批判並不等於反對
- 分析及評論:判讀 CAE(Claim/Conclusion, Argument, Evidence)
- 主張 vs 斷言?
- 論點 vs 意見?
- 證據 vs 事實?
- 論證及推理
- 詮釋及價值判斷
這就像手裡確實抓到一些磚頭後,砸起人來才有力才能蓋出穩固的主張。
拳拳到肉的練習
作者用心準備書裡每一節的練習,是真的、很不錯的練習。
他舉2017年多益測驗台灣地區成績統計報告為例,國小考生分數566,大勝專科及技術學院學生的四百多分,還贏過以英文為官方語言的香港527分、印度488分。
所以推論是:臺灣英文教育問題很大,教育程度愈高不一定愈好?
2017年多益測驗台灣地區成績統計報告外,作者在練習中提出另一篇文章,東海大學外文系何萬順教授〈別再說大學生英文差了!戳破多益成績背後的焦慮假象〉,看看他如何用數據、推論來支持他的主張:數字是真的、解讀是假的。
反駁
作者還很細緻地指出(P.179):在一個完整的論證中,最好能包含「推理」、「反駁/rebuttal」。他說「反駁」是一種特殊的推理方式,可以深思對反駁做出「再反駁」,或採納調整自己的訴求,甚至修改、改棄原本的立場,坦然接受論證的結果。
閱讀第一階段的閱讀理解是處理訊息,第二階段的批判思考是「賦予意義」,此時讀者才正式上場(P.184)。賦予意義就是詮釋,反映各人的價值判斷,若要超越爭議,作者提醒我們可以把政經意識型態和責任倫理分開來看。對我來說,即便如此,因為問題是多面向的,最終還是只能取捨啊。
論證寫作
閱讀之後,作者鼓勵我們:發展自己的想法!尤其「論證寫作」和「作文」不一樣的地方是,從摘要(Evidence)、分析(Argument),最後才是心得(Claim/Conclusion)。
千萬不要跳過「摘要」、「分析論證」,直接寫心得往往就是情緒抒發,對批判思考沒有幫助。
愛迪生教我們的事
在「創造思考」這章,作者取材自他另本書《原來歷史可以這樣學》說明愛迪生不只是發明電燈,為了讓電燈普及,他花了很多時間分析成本,建築電廠、鋪設電路,還安排市長及市府人員參觀公司,還特別選在傍晚,讓他們摸黑來到,最後簡報時突然燈火通明,如此才得到發電廠的建置許可證。
從一個「發明」,到讓人們願意選擇的「改變」,需要的不只是一個電燈,愛迪生看到比電燈更大的輸電系統,而且還有很多很多的努力和用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