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10

情緒

今天早上起個大早為兒子、女兒煮麵,因為女兒那天吃了一口很興奮地說:媽媽今天的蛋蛋麵好好吃哦。而且很難得地在十分鐘內就把麵吃完。但是今天又回復常態:一早起床一臉痛苦、幫她們換衣服、招呼著去刷洗,雖然有點勉強,但至少都有在動作。

但就在我回到廚房收拾時,耳邊傳來嬉戲的聲音。走到卧室,看到兩姐弟都還在床上吹哨子,雖然已經告訴過自己不要因為他們影響自己的心情,但是修煉還不夠,看到這番景像還是生氣了。

忍 下氣平靜問了聲:「姐姐刷牙洗臉了嗎?」她說:「為什麼弟弟、爸爸都不先做?」如果女兒夠聰明應該知道這時悶著頭做就對了,還敢抗告,遇到我這個靠說話吃 飯的媽媽,根本就是自己找喳:「如果要比,每天媽媽都是最早起床的。要比較,一定可以找到比妳早、比妳晚的人,為什麼不想想妳現在應該做什麼?時間不早 了,待會要上陶笛課,是不是該起床了?」

既然開口了兩個就一起解決。還不會看臉色,但是知道媽媽一旦數落起來就會被罵很慘的弟弟,我才開口,就趕緊用很不耐煩的語氣滅火:好啦,我要去刷牙了。

此時氣沒了,但是很沮喪。

全職家庭主婦最大的危機就是:家人是她最大、也是唯一的資產。只要家人出了問題,個人價值就都沒了。平時苦心積慮給他們好的教養,常常很容易像這樣輕易地瓦解。

是我的問題嗎?是我太嘮叨了嗎?是我太嚴苛了嗎?

國中時,如果考試考得不好,回家後就把自己關進書房,在心裡狠狠地把自己罵一頓。用不著老師父母的責難、鞭苔,自己會給最大的折磨。遇到問題怪自己、貶低自己的壞習慣或許就是這樣來的。

但這是不對的。今天一大早起床,做了母親該做的事:準備早餐、打點姐弟倆的衣物、叫他們起床,和顏悅色。小孩調皮天生自然,為了這種事沮喪難過?似乎又犯了我偏執走極端的毛病。不要用上班的心情要求小孩,否則真的是自找氣生,以前自己不是說過小孩需要「等待」嗎?

在家裡要有規矩,但執行起來要多點耐心,只要有在動就睜一眼、閉一眼吧。若真犯了錯或屢勸不聽,說之以理是一定要的,但有時為求一快,大吼一聲可以出氣,但僅是以聲勢暫時鎮壓,久了小孩也就不怕。可誰沒有情緒呢?工作壓力、交通繁忙、時間緊迫都會把人逼出氣來,這時小孩再一個不如意,情緒就很容易這麼順著渲泄出來。

平靜後一種大欺小的愧疚感由然而生,過意不去之下,會在睡前或為孩子洗澡時向他們解釋、說明當時為什麼發脾氣,並真誠地向他們說聲對不起。但結果往往他們早已忘了被罵的事,就算回憶起來也無所謂,還會很大方地說聲:沒關係啦。對比之下,大人實在是太小氣,也太會記仇了。

就我的觀察,這是因為孩子已經看透你了,他知道你對他的責罰不過是一時的「小孩子氣」(大人也是有孩子氣的時候),過了就好了,本質上爸媽終究是愛他的,再怎麼凶狠也不會真的對他怎麼樣。就像老人家說的:吃定你了。

不過生氣時的話真的不能聽、也不要說,言語暴力加上情緒推波助瀾,就像颱風加上漲潮,傷人威力可能句句見骨,有時一輩子都不會好。所以孩子管教時無所謂的態度,或許是種心理自衞機轉,保護自己不受傷害。但這副不受教的態度可能又讓管教者捉狂。放下情緒,或者為情緒找個正當的出口吧,對周遭的人苦苦相逼看來是個惡性循環。

十點半了,該去接女兒下課了。不是你的氣不要生,但該做的呢,還是要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