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15

兩難的問題

昨天台中故事協會實習,學姐講了一個蝌蚪與毛毛蟲的故事,原故事的結局是變成青蛙的蝌蚪,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把好朋友毛毛蟲變成的蝴蝶給吃進肚子。但怕這個結局太愕然,因此提供兩個結局給小朋友選擇:要讓蝴蝶給青蛙吃下肚呢?還是吐出來?

大部分的小朋友都希望青蛙不要吃蝴蝶,只有兩個小朋友選擇讓青蛙把蝴蝶吃掉,但是當看到多數同學都選另一個答案,又聽到大家讚許不要吃蝴蝶是「善良」的行為後,或許是這道無形的群體壓力,讓唯「二」的兩個小朋友最後都放棄了自己的答案,真想知道他們原本的想法是什麼。

誘發小朋友動腦思考是講故事的目的之一,因此大家都很希望在故事中加入一些提問與小朋友互動。不過莊素卿學姐點了大家一下,她說黃春明老師曾經表示:不要太早給孩子兩難的問題。

是啊,人生並不是是非題。

那天才看到一個美術勞作:用簽字筆在長條形吸墨紙一端點一下,接著把墨汁那頭倒掛在一小片水面上,不消幾分鐘便可看到吸墨紙上拉出一道美麗的漸層彩虹。

精準的電子合成音樂很悅耳,樂器演奏也別有一番風味道,一個是數位、一個是類比。數位是0與1,每個音、節拍在電腦的控制之下都十分準確,類比則是在0與1之間有無窮多組合,隨著樂器、音樂家、演奏時的心情、温度,存在許多微小差異,細膩的多樣性讓傳統樂器散發出迷人風采。好比無論科技如何進步,單眼相機總是有一批死忠擁護者。

以往家庭成員眾多,叔伯姑姨、長輩平輩大伙生活在一起,為讓進對應退合諧周到,事事項項無不是多方考慮折衝妥協後的結果。耳濡目染之下,我們從長輩身上學到公允、體貼、忍讓與圓融,也從而發現原來一件事情有許多角度,解決的方式也有許多可能。

現在,終能體會黃春明老師的心意。的確不該設局讓孩子困在兩難抉擇裡,面對只能二選一的情況,決絕沒得商量的取捨,就算大人也很難承受。面對挑戰或困境,努力創造可能性的同時,智慧也悄悄增長。

我想人生是沒有標準答案的申論題。就算老天只給黑白兩色,黑白之間也還藏有無數的漸層可以發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