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4

高三生國寫3:存在的負擔

有些人因個性或缺乏經驗,在面對衝突時選擇沉默。因為不戰,往往就被認為是同意、認輸了,但其實是因為他們缺乏「論述能力」。

每隔幾晚都會問兒子:「今天要不要來點『國寫』?」(學外送廣告)

最近用的參考書是《思辨式寫作12招全破解》,已討論過許多,如:科技冷漠、感情按鈕⋯⋯。兩位作文老師很認真撰寫此書,值得推薦。

今晚討論〈情意模擬題2|老年的風景〉,引文是作者之一鄧明敦老師撰寫的《喚》,健康的爺爺在跌倒後行動不便,除需忍受自身的痛,連如廁都需旁人協助,自尊和髖骨一同碎裂。

第一題,為何作者認為爺爺:「與絆倒在鐵鏈旁的孤寂相比,日後那種吊在心底沉甸甸的黑暗更無法估量。」為什麼日後的黑暗為何更大?

兒子的回答:「身體不便。」
「就這麼簡單?」
「你可以條列一下,身體不便之外,還有什麼?身體不便會引發⋯⋯?」
我請他再想深一點,考國寫當省話哥沒好處啊,認為作文就是辭藻對砌,加上現在是十一月十點多的涼夜,有睡意的高中兒子反應更差。

音痴

「再看一次引文,從文本找答案。國文寫作第一題經常是考你對文章的理解,不用想,去看,從他給你的文章裡找答案。」

「就是『身體不便』啊。」面對不擅長的國文,兒子的態度硬板板的。

「仔細看。爺爺跌倒後行動很慢,『身體不便』是第一層,文章後半段上廁所『要人幫忙』是第二層,艱難地上完廁所後跟半夜起來幫他上廁所的孫子『道謝』是第三層,最後連上廁所這種很隱私的事都要人幫忙,『沒有自尊』是第四層。」

兒子聽完佩服又投降,但更多的是氣憤:「我覺得全部都是『身體不便』,看不出那麼多層。」
「去感覺。」我只能這麼說。

「為什麼感覺不到?因為你太少觀察和體會了。這是『經驗』太少的問題。
就像你很愛聽音樂也有拉琴,音樂聽多、聽久了,就能分辨出其中的細膩處。
而我是音痴,每個音聽起來都是Do,但是只要給我兩個音,我至少可以聽出高低,再多一點就能聽出節奏。
文章多看一點,國寫練習多做一點,你一定就能慢慢看出『層次』,就像音樂聽多了,耳朵就『利』了。」

不是每個人都能寫好文,但看懂、欣賞一定可以。

輕與重

第二題,引用米蘭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負擔愈沉重,我們的生命就愈貼近地面⋯⋯,相反的,完全沒有負擔會讓人的存在變得比空氣還輕。」以「存在的負擔」為題,描述你的經驗或觀察,抒發感受到的體會。

第一題就答的很弱的兒子,這一題更傻眼,「存在的負擔」這個題目像空氣一樣完全無法捉摸,他生氣地質疑:「我一個高中生,目前為止的人生都在上學讀書,那有什麼存在的負擔?如果有,頂多就是唸書、考試,有什麼好寫的?」

「的確,高中生經驗不多,但你不一定只能寫自己,也可以寫別人,引文不就是寫作者的爺爺嗎?」但,如上題所提,兒子頭腦簡單,觀察感性的眼還沒長出來。
「像這種題目,一定是過得痛苦的人寫得比較好。我的生活太幸福。」兒子說。
「沒錯!」我瞪了瞪他。

米蘭昆德拉的「負擔愈沉重,我們的生命就愈貼近地面」,讓我想到最近台大三日內連續兩起的學生自殺,一個跳樓、一個上吊。

「好,就來討論成績。你覺得台大那兩個學生為什麼要自殺?」

「通常是功課好的人會有這個問題。」兒子說:「功課不好的人,每天就打Game、打球,很快樂,沒有煩惱。」

「所以同樣的問題,因為人主觀的觀感不同,結果就差很多。」我們前兩天討論的〈情感按鈕〉那題,不就提到:主觀認知決定人對事物的感受。如果把失戀解讀為失敗,失戀就是負面的被遺棄、浪費時間,如果把失戀解讀為學習,那就是正面的成長、認識自己。

「什麼可以看輕?又什麼應該看重?」我提議也可從主觀認知這角度來寫。

國寫到底有什麼用?

被這個題目逼急了,兒子又開始抱怨:「國寫到底有什麼用?作文不就是為了考試。」

不,我完全不這麼認為!

我對兒子說:「國寫其實是在考你思考的能力、深度。
比如這個題目『存在的負擔』,其實是問你對人生的看法,你的存在是為了什麼?你又願意為什麼扛起負擔?」

「像這樣的問題應該你每天都會面對,你有想過嗎?
讀書是為了什麼?想考好成績是為了什麼?
想唸哪個大學、哪個科系又是為什麼?」

「作文不是為了考試,寫作時間90分鐘,其實是整理你平常觀察、思考的結果,把你到目前為止的人生,準備的東西反應在這幾百個字裡。」

論述能力

不喜歡兒子抗拒文字(其實是他不愛看書)的態度,我有點咄咄逼人地說了一頓。兒子像挨了悶棍,不再憤憤。不知道他是因為服氣而沉默,還是因為不知道如何反駁而無言。

記得在《成為他自己:全人,給未來世代的教育烏托邦》中讀到,有些小孩因個性或缺乏經驗比較沒有和人討論吵架的能力,在面對衝突時選擇沉默。因為不戰,往往就被認為是同意、認輸了,但其實是因為他們缺乏「論述能力」。

經我一番說明指責,以身為他媽對他的了解,兒子對國寫的敵意軟化了點,不再那麼排斥。但更希望他能沉潛一下想法,養精蓄銳一下他的論述能力,改日再與我戰。

國寫不是比誰能堆砌美麗修辭,是思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