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1984》心情跟著有些灰暗,讀點什麼擺脫?想起苦中作樂的「向田邦子」,拿起書櫃裡的《父親的道歉信》,今晚來讀〈吃飯〉。
1945 年二戰期間,美國對東京進行大空襲,向田邦子當時高三,白天還和同學去海邊挖蛤蜊,晚上剛入睡便被空襲警報驚醒。
之前空襲不過是幾架飛機飛過,向田邦子會帶著《明星》這樣的女性雜誌一起躲進防空洞。這個成天高喊「英美畜生」的軍國少女,自動把好萊塢和敵國切割開來,一邊翻閱食譜一邊想像,食材沒有著落,只能在腦海裡描繪「奶油燉雞」這些山珍海味。
然而今晚空襲不一樣,天空通紅一片,來回盤旋著看起來像巨鳥般的黑色B29戰鬥機,投擲大量的燃燒彈。
父親用溼棉被蓋在十多歲的弟妹身上,斥責地要他們去空地避難,向田邦子和父母親則在家留守。那晚向田邦子一家人大難不死。
當弟妹在空地聽到家附近全部陷入火海,便把急救袋裡的乾糧全部吃光。妹妹事後表示,那時沒有身為孤兒的悲痛,而是很高興能吃乾糧填飽肚子。
父親說接下來還會有更激烈的地毯式攻擊,於是決定:「照這樣下去,我們肯定難以倖免,不如把剩下所有好吃的東西都吃掉再死吧!」
對「吃」執著的一家。
於是,母親把收藏的白米拿出來煮一大鍋飯,向田邦子挖出院子裡的地瓜,再用之前藏起來的麵粉和麻油做成油炸地瓜片。
他們家隔壁是外科醫院,不斷有傷者被送進去,也有人就這麼嚥下最後一口氣,但向田邦子一家竟在光天化日下油炸美食享用,實在太放肆,當時這可是驚世駭俗的大餐。
家人。戰爭。每當這兩個名詞連在一起,腦海中便自然浮現那天我們家淒慘又滑稽的最後午餐。
向田邦子另一段和吃有關的記憶是更小的時候,小學三年級,她生了一場大病-肺間淋巴腺炎,兒童肺結核的初期症狀。父親得知那天便開始戒菸,把原本存來買房子的錢拿給她長期住院療養。
母親每次探視常會帶她去吃饅魚飯,但總說「媽媽今天身體不舒服」只點一份。
向田邦子從小說中得知肺病即便當下治好長大也可能復發,整個人會愈來愈瘦,吐血而死。
我有種自己彷彿變成美人的感覺。饅魚固然美味,但是得了肺病,卻更淒美動人。
向田邦子不會掩藏她如平凡人一樣,有點白目、不合宜,然而卻真實直帥的感想。這是向田邦子可愛之處,讀到這,讀者我覺得被她輕輕拍了拍肩膀。
背著家人,一個人享用美食,雖然高興也感到內疚。再怎麼可口的食物,如果心情不好也一樣吃不出好滋味;相反地,僅管情緒不對,美食終究是美食。
以上就是我唸給兒子聽的睡前故事。
隨口問問一樣愛吃的他,在至今為止的十年歲月裡,最好吃的一餐是什麼?
「在我們家,五家人一起吃飯。」
我們常在家吃飯,「那一次?」
「只要是我們五家人一起在家吃飯,就是。」
「吃什麼?」
「麻婆豆腐、青江菜、煎中卷、蘿蔔排骨湯。」
我提醒他:「竹筍排骨,爸爸、姐姐很愛。」
他同意,但接著說:「不要青椒。」
他特別聲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