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30

蔥油拌麵


蔥油拌麵、腳白筍,和一顆貢丸😃
婆婆分我人家給她的一大把蔥
蔥要趁鮮吃
吃不完那就用油煨一下吧
做成蔥油

今天天氣驟冷
煮一把麵線
一樣是婆婆給的,土地公前拜過的

在碗底倒進蔥油 
一小匙鹽、一小匙白胡椒粉
燙好的麵線趁熱淋上去
拌一拌
就是一碗香噴噴的蔥油麵

吃烏魚的季節

11/19

今早市場一尾烏魚一百八,就算最小還是很有份量,切塊,三個人至少可以吃上三餐有餘。

今晚就先來:蒜燒烏魚。

11/26

一條烏魚的第二種吃法:烏魚頭豆腐薑絲湯。

11/30 

烏魚三吃完成:辣豆瓣煨烏魚

這烏魚不知是養殖的,還是不夠新鮮,有點土味。最後就用點辣豆瓣,鹹香鹹香,微辣微辣,滋味也還不錯。

完食!

得到一個教訓:凡事別貪多



2022/11/28

白紙運動:方程式也是一道美麗的隱喻

數感實驗室 Numeracy Lab:
白紙革命中的
弗里德曼方程式(Friedmann Equations)

愛因斯坦基於廣義相對論,猜想由物質組成的宇宙因吸引力而縮小,但傅里德曼認為宇宙其實是在擴張。

愛因斯坦是當時的科學巨人,無名傅里德曼的挑戰在數年之後才得到證實。

巨人 vs 小民,重力極權 vs 擴張自由,Friedmann vs Freeman,不只是諧音,方程式本身也是一道美麗的隱喻。

遠方的烏克蘭戰爭我可以大方聲援,但鄰國人民爭自由,我卻孬孬的,不敢說什麼?

看到鄰居家暴,就算不敢當面阻止,也會試著報警,或找里長去關心關心。看到鄰國人民被家暴沒辦法報警,但至少可以關心關心,大聲說句:我支持你,加油!

2022/11/22

天還沒完全亮(合唱比賽)

今天六點不到就出門,天還沒完全亮

不怕,他自備手電筒

路上沒人,連車都少

但一個國中棒球隊早已整隊準備出門

每個男孩都頂著好短的平頭

從宿舍走出來

他們應該每天都這麼早出門

是我們今天特早才遇上

努力的人,常不被看見

因為那時我們還在睡覺😂

男孩今天要合唱比賽。加油!

2022/11/17

詩的變奏

男孩國語來到第八課,《古今西湖詩選》介紹了兩首詩,一首是蘇東坡把西湖比做西子「淡妝濃抺總相宜」,一首是劉大白的〈西湖秋泛〉:

但就如哥哥說的:別小看「白話」詩,新詩比古詩難懂。


〈西湖秋泛〉 劉大白

厚敦敦的軟玻璃裡,
倒映著碧澄澄的一片晴空:
一疊疊的浮雲,
一羽羽的飛鳥,
一彎彎的遠山,
都在晴空倒映中。

湖岸的,
葉葉垂楊葉葉楓:
湖面的,
葉葉扁舟葉葉蓬:
掩映著一葉葉的斜陽,
搖曳著一葉葉的西風。

我向男孩提問:第一課余光中〈貝殼砂〉也是新詩,你覺得這兩首新詩有什麼不一樣?

〈貝殼砂〉只用了一個問號,〈西湖秋泛〉每句都有標點符號。

「我覺得那個冒號很特別。」不只一個,劉大白先生用了三個冒號。

男孩說冒號是用來解釋,比如第一個冒號就是解釋有那些東西倒映在晴空裡。

「那第二個、第三個呢?」這兩個冒號就不太像是用來解釋了。

男孩看著詩,想⋯⋯

「垂楊、楓,映襯,扁舟和蓬。」(他說老師說「蓬」是指船篷。但這艸部應該是指植物。對此爭議,Google之後,應是水生植物萍蓬草。)

我說我覺得這兩個冒號其實也是「解釋」,詩人「轉化」了的解釋。

「湖岸上的垂楊和楓,可以『解釋』成湖面上的扁舟和蓬。
最後一個冒號也是『解釋』,解釋前面寫垂楊和楓、扁舟和蓬,最後詩人其實是想帶我們看到斜陽和西風。」

但西風看得到?

看不到。這最後這一個冒號,是詩人的華麗「轉身」:從具體的垂楊、楓、扁舟、蓬,到沒有固定形狀的斜陽和西風,看不到,要去「感覺」。

和詩一樣,要去感覺。


Google 〈西湖秋泛〉解析,【敘事脈絡的節奏與變奏】詩中冒號問題 提到,冒號是「紐結」,不只是文義上的紐結,還有轉換讀者視角的作用。

還談到詩的「形式錯綜」:

如果我們稱冒號之前的部分為「總」,稱冒號之後的部分為「分」,可以發現〈西湖秋泛‧其二〉前半段是「總2分4」,後半段則為「總4分2」。

但我倒覺得最後應是:分 4 總 2。

厚敦敦的軟玻璃裡,
倒映著碧澄澄的一片晴空:
總2
一疊疊的浮雲,
一羽羽的飛鳥,
一彎彎的遠山,
都在晴空倒映中。
分4
湖岸的,
葉葉垂楊葉葉楓:
湖面的,
葉葉扁舟葉葉蓬:
分4
掩映著一葉葉的斜陽,
搖曳著一葉葉的西風。
總2


這首詩的討論還沒結束!

說到「形式」,我想到男孩電玩裡的關卡。〈西湖秋泛〉裡的段落分組,古典樂裡的樂章、曲式,都是一種形式,電玩裡的關卡也是一種形式。每一關可以獨立,但彼此又有些關連。

男孩想到古典樂裡的變奏,和詩的鈕結很像,類似的主題旋律不斷反覆,但每次都有些變化,可能是節奏拉長或變快,或調性

談著談著,我們推向所有的藝術,所有作者創作的其實是一個宇宙觀,一個空間,歡迎所有人來玩,每個人可以用他自己的方式(玩法)去探索(對作品的解釋),作者沒辦法控制,也控制不了。

男孩興奮地說起他最愛的遊戲做例子:像《Minecraft》、《曠野之息》都是開放世界,沒有固定的目標,玩法自由,甚至還有人專門熱衷於挖掘遊戲裡的 bug 玩法。

酷,連 bug 都能玩,我倒是沒想過。男孩幫我在想像力裡破了一關!

付出與收穫

星期天的早晨,六點四十,我們在走往學校的路上。今天合唱團要預演。

我問男孩今天想完成什麼,他不開心地說:要唸英文什麼的,都沒什麼時間玩。

事實上他昨天玩了一、兩個小時的BOTW,但遊戲總讓人覺得玩不夠。

YouTube上的影片,看一輩子都看不完。遊戲可能也是這樣,

我勸他想清楚一點,定個里程碑,才不會覺得玩不夠。比如:「你上次說你想拍片,教如何做...,影片做出來就是完成,不會覺得玩不夠。」

「但是上次拍了半個多小時,最後做出來的影片只有兩分鐘。」

「對,很多事情就是這樣。」

他自己的經驗化解了他自己的不開心。


難得星期天這麼早出門,我說去摩斯吃熱狗堡,「吃」一向都能好好地安慰他。

但我們沒想到摩斯的東西好吃,但要「等」。還好星期天早上人少,但還是等了一下。

想到他在寫〈付出與收穫〉作文時說:付出不是沒有收穫,有時需要『時間』才看得出來。我問他:你拍片花了半小時最後影片只有兩分鐘,是不是也是類似的道理呢?

熱狗堡來了,很長,跟我們等的十分鐘一樣長,男孩因為想著怎麼吃它,剛才的等待早已煙消雲散。

我對邊擦嘴巴的男孩說:摩斯東西好吃,但要等。

「你看,挫折也不是完全沒有收穫吧!『付出一定有收穫』。」

如果有記取教訓的話⋯⋯



2022/11/16

永樂市場

9:42到台北火車站,走到台大公車站媽已在站牌下等我,戴著她新配的變色近視眼鏡,雖然度數只有一百多,但外出看車牌什麼的都方便多了,有點粉紅的鐘框很漂亮。

週三傍晚要趕回台中帶男孩上小提琴課,13:50就得上火車,把握時間馬上進台大看診。

來好幾年了,一個彎都沒錯過來到16診間,插健保卡報到、正在量體重,護士就叫媽媽名字。醫生可能也知道我今天時間比較趕。

醫生看驗血報告上的醣化血色素:這次8.7比三個月前6.6高太多。驗血那天早餐前後血糖110、170還可以,和媽媽確認,推測可能是三餐短效4、一早長效6,比之前短5長7整整少了四個單位的關係。

媽媽說最近有兩次散步血糖過低暈倒,所以才少打一單位。醫生說:若飯後有散步就打4,否則飯後還是打5。因這次血糖太高,下次回診提前到兩個月後。

膽固醇指數很標準。

看好,一樣一個彎都沒錯過,繳費、領藥,走出台大時10:26。在台大看診不到半小時,如此快速通關,好像拿到迪士尼樂園的FastPass。

過馬路坐捷運到中山站,步行到永樂市場,也是一個彎都沒錯過(事實上就是直直走,真的一個彎都不用),就找到了丸隆生魚行,馬上進行一個排隊的動作。

我說吃飯先,媽媽:網路上說那個包子店常不到下午就賣完了。我舉頭張望,那包子店正好就在丸隆對面,排的人比丸隆還長。於是我們倆便各排一邊。

問排我前面的夫妻大哥,第一次來嗎?來好幾次了。都點什麼?明蝦沙拉。他們就被帶入座了。

我不久被安排坐吧台前,媽來時我點的綜合生魚片握壽司、明蝦沙拉、醬煮秋刀魚都已送來,吃了一個壽司,覺得口乾,才想到我不是沖著喝到飽的味噌湯來的嗎?

原來是要自己去盛。豆腐、魚板料很多,盛時把勺子慢慢沈到最底可以撈到一些魚骨邊肉。熱熱一大碗,灑點蔥花,可以喝得很滿足。

讓媽也自己去排一次味噌湯,親眼看老闆倒進滿滿一鍋料的豪氣。媽說起自助餐的湯,清、清、清。

媽媽覺得這樣一餐670,划算。我覺得划算的是這樣的體驗。

吃飽,去迪化街逛逛。霞海城隍廟拜拜,一斤三萬六的排翅,買不起,但一個二十的青花小瓷杯、一包四十的小潽耳茶球,是誰都能負擔的可愛。

年尾了帶媽媽去好美文具店買了本月曆式的記事本,這附近有的是賣行事曆的文青店,特別帶媽媽來這裡買行事曆,希望日子能過的像店名一樣,「好美」。

在古蹟7-11裡喝咖啡,想順便把我編輯好的媽手做包照片輸出成貼紙,結果不成。下次印。 — 在迪化街永樂市場。 


2022/11/07

多睡一會


今早是合唱團的模擬比賽日,七點就要到校。

前晚催男孩早點上床,他要我無論如何六點十五一定要搖醒他。睡前還突然爬起來,把明天合唱團要用的譜、聯絡簿、鉛筆盒,放進小提袋,免得忘記。

早上看他睡得好,心軟了一下:讓他多睡會,等一下開車載他去好了?

暗影裡的他,睡得真香。

再看看他。還是走路好。如果連走路二十分鐘都怕累,這樣的體能也太弱。如何唱歌?如何中氣十足的唱歌?

真想讓他多睡一會,不是開車載他,而是早點上床。

充足睡眠、鍛練體能才是真愛。

2022/11/05

《一流工作者都在用的待辦清單》

GTD 讓我注意到「列清單」這件事,但如何有效地列清單?這本書有解答嗎?有幫助。

同時我也明白:列清單本身就是一項要花去不少精神和時間的工作。

最終,只要把生活簡化,就能化解許多問題。

為何無法完成工作?

列出清單不是為了完成「所有」工作,是為了完成「正確」的工作。

  • 沒有截止日期
    沒有截止日期,待辦清單不過就是願望清單。
    截止日期可以產生:優先順序、動力。
  • 選擇弔詭/Paradox of Choice
    越多選擇,越無法決定、越焦慮。
    因為每天的認知資源/Cognitive Resource是有限的,決定早餐吃什麼比較容易,到了晚上就容易放縱,選簡單輕鬆的事做。
  • 工作事項不夠明確
    它的重要性?目標連結?需要的資源?範圍太大(如:準備考試 vs 完成習作P12-14的練習題)。
  • 清單沒有分類、情境
    重要/不重要,三分鐘/三小時/三週,家裡/公司,公事/家庭,工作混在一起。

有那些清單系統

  • 全包式/Brain dump 清單
  • 任務-開始日期-截止日期 清單
  • 每日工作清單-總工作清單
    每晚自總工作清單挑出隔日的每日工作清單
  • 3+2 清單
    每晚挑出5項工作,三項大型任務、兩項小型任務
  • 專案型清單
    每個專案一個清單
  • 3-MIT Most Important Task 選三個最優先工作
  • 看板
    軟木板縱分三列:待辦、執行中、完成。在便利貼寫下任務黏在待辦區,「執行」它、「完成」它。
  • 史蒂芬柯維的四象限矩陣:重要/不重要、緊急/不緊急
  • GTD Get Things Done 搞定
    列出所有工作,分類它:簡單的執行它、可交辦的交辦他人、複雜的細分成專案工作、不急不確定的存入另一個清單。
    GTD比較著重在「整理清單」,而不是「完成」工作。

如何打造完美的待辦清單

  1. 當前任務 vs 未來任務
    參考GTD的:下一步行動、某天/也許 清單。
    把每天的時間及注意力放在「當前任務」,每日結束自「未來任務」挑出隔天的當前任務。
  2. 依預期成果定義任務
    是否能與目標愈來愈近?把原因寫在任務旁。
  3. 把專案拆解成任務
    S.M.A.R.T. 原則:Specific 明確的、Measurable 可衡量的、Attainable 可達到的、Relevant 相關的、Time-bound 有截止日期。
  4. 設定截止日期
    不用絕對精確、可變。
    為此截止日提出理由。如:八月底前完成,因為九月就要開學了。
    給自己更少的時間,少於你認為你需要的。基於帕金森定律,應縮短時間來提高注意力、效率,避免分心。
  5. 限制當前任務在7項
    15分鐘內可完成的不算。改放批次處理清單。
  6. 依情境管理任務
    依專案、類型、地點建立不同清單。如:創造/整理,辦公室/家裡。
  7. 刪除不必要的任務
  8. 估計任務所需時間
    任務需要的相關資源
  9. 用主動明確的動詞引導任務
    「明確」會激勵行動。
  10. 需要其他資源的任務:寫下需要資源的相關人事物及交付/等待日期。

有效運作的待辦事項清單

  1. 微型任務
    我覺得像洗碗這種小事實在不需要把它當一件事。吃完飯馬上洗就做完了。
  2. 挫敗感
    衡量自己的能力、時間,別讓自己過載。
  3. 情境
    依情境批次處理可最小化轉換成本。情境指的是同地點、類型的工作,如:在辦公室做的工作放一起、採買的工作、要用到電腦的放一起。
  4. 每週回顧
    我覺得有時間就可以可回顧、檢視,馬上調整或停下來休息一下,想想怎麼做更好。
    一定要回顧,回顧才能朝目標邁進。
  5. 更新目標清單
    寫下目標,定期更新,目標就會愈來愈具體。
    有個調查,追蹤有寫下目標的人在十年後,完成的人比沒有「寫下」的高十倍。
  6. 不要陷在工具的方法論中
    GTD、清單、App程式是工具、支持系統,重點是讓我們接近目標,不要反過來被工具或方法支配。
  7. 持之以恆的「習慣鎖鏈」

參考:

  • 習慣鎖鏈
    美國喜劇演員Jerry Seinfeld : Don't break the chain。
    當自己每天寫一個笑話,他便在一頁式年曆上的今天畫一個 X,每一個 X 會連結成一條鎖錬,他絕不讓這條鎖鍊斷掉。
  • 帕金森定律:工作總會填滿可用的完成時間。
    Parkinson’s Law:Work expands so as to fill the time available for its completion。
    他在1955年發表於「經濟學人」的文章中寫道:「一位老太太可以花一整天寫一張明信片,而一個很忙的人只需三分鐘。」

2022/11/02

《創意的生成》A Technique for Producing Ideas


《A Technique for Producing Ideas》
James Webb Young

這是本 1940 出版的老書,但最近看書,作者恰巧都談到它。

創意不過是舊元素的重新組合/
An idea is nothing more or less than a new combination of old elements.

如何重新組合?

能看到不同事物間的關連性/The capacity to bring old elements into new combinations depends largely on the ability to see relationships.

以上便是最核心的關鍵。

作者說創意生成也和福特造車一樣,是有過程和方法的,方法很簡單,他不怕人學,因為要實踐它才是重點:

  1. gather new material.
    主題相關材料/specific material (related to the product or task),一般性材料/general material (fascination with a wide range of concepts).
  2. work over the materials in your mind.
    用「心咀嚼/mentally chew」,從不同角度觀看,實驗各種不同組合。
  3. put the problem completely out of your mind
    放下,去做點別的事,充電。
  4. your idea will come back to you with a flash of insight
    完全地放鬆時,靈感就來了。
  5. Put your idea out into the world, submit it to criticism, and adapt it as needed.
    找有眼光的人,打磨它。

最後,作者認為創意人的養分來自人生經驗,要多去經歷,廣泛地閱讀(作者開的書單從珍奧斯汀、社會學《寂寞的群眾》、語意學《語言與人生》到數學家龐加萊的《科學與方法》)。

最後,我很喜歡作者對字典的看法:a collection of short st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