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6

Ruhlman’s Twenty #2: 鹽

鹽是我們吃下的唯一岩石。

Ruhlman 說:用鹽是不精確的技術,應該先嚐過再調味。他還推薦用粗鹽、用手,因為比起細鹽,顆粒大的粗鹽更好掌握手感。

「在烹調過程中都可以加鹽,用你的感覺和眼力(?)。」這句話讓我覺得煮飯的人很有權力、很自由,但也同時感到身負重任。

鹽的作用除了調味,還能用來醃肉,產生脆皮。

含水量高的食材不要太早加鹽,比如炒菜,太早下鹽會出水,菜就軟爛不青脆。

讓鹽留在肉的表面上,在烤前或煎前抺鹽,就會形成脆皮。

液態的鹽-濃鹽水

濃鹽水可以讓肉中的細胞抓住更多水分,嚐起來Juicy,順便把香料的味道傳送進去。

5%鹽水,加熱一下,讓香料浸泡30分鐘入味,待水冷才放肉,送進冰箱以免變質。

根據書中食譜,1公斤帶骨豬排、1公升濃鹽水、冰箱冷藏6~8小時。小心別醃太久、鹽太濃,否則就是一塊不能吃的蛋白質。

檸檬鹽漬櫛瓜

每一章都會附上6、7道食譜,這章我選擇做檸檬鹽漬櫛瓜,多開發一些沒試過的組合,多嚐一些沒吃過的味道。

材料:

  1. 櫛瓜:切3釐米細絲
  2. 蒜頭:切末
  3. 檸檬汁
  4. 黑胡椒
  5. 橄欖油
做法:
  1. 櫛瓜絲以約 150:1 鹽均勻拌勻,靜置10-20分鐘後去除鹽水。試試味道,太鹹用水漂去鹽分。
  2. 加入檸檬汁、蒜末、橄㰖油拌勻,試試味道。
  3. 最後灑上黑胡椒。
這個實驗的收獲是:檸檬加蒜末的味道很開胃,很適合夏天和涼拌!

Ruhlman’s Twenty #1: 思考


看了不少食譜,印象深刻的幾乎都是西方人寫的。

很多食譜提供配分,但因為怕廣告嫌疑,只寫醬油、酒、烏醋多少,然而實際情況是:不同牌醬油,即便是同一廠商,比如龜甲萬一般醬油就有好幾種,每一種的甜鹹都不太一樣,色澤也不一樣,不一樣就是不一樣。

所以看中菜的食譜常常只能「寫意」,但「意」又寫得很少,主要都是步驟,這又讓我困擾,食材品質不同、季節不同,處理方式及時間也會不同吧?

而且,一道菜怎麼算成功?「看」起來一樣就算成功嗎?應該還有味道對才算吧!可是食譜上往往都沒有描述。

最近重看《輕鬆打造完美廚藝》,作者邁可魯曼/Michael Ruhlman 說明二十項烹飪基本概念和技術,英文書名就是《Ruhlman’s Twenty》,簡潔正確,中文書名十分模糊根本看不出來這本書的精神,就像大部分中文食譜給的我感覺。

因為只有二十,我不是很專注的耐心應該還能撐住,要求自己跟著把全部技法做一遍,我想,這樣做下來,至少經驗值會提升許多。

#1: 思考

「想一想,你要這東西像什麼?」

是的,在所有動作開始之前,我應該先想清楚我要的是什麼,讓所有動作都朝著這個方向前進。

「Mise en place」不只是一切就緒,也是去除過程中的阻礙。

2024/08/18

家庭讀書會#2〈命若琴弦〉

趁著姊姊回來,趕在暑假結束前,我們再看了一篇〈命若琴弦〉。

選擇〈命若琴弦〉因為兄弟兩人學小提琴,雖然小提琴和三弦琴一中一西很不相同,但一樣都是弦樂器,一樣有過斷弦的經驗,讀來一定有所感觸。

關鍵字

鑑於上次弟弟介紹故事大概時被姊姊指出照書唸,這次在讀書時我要弟弟每兩頁寫下一個關鍵字,並把頁碼寫下來。這次報告故事大概時,他是看著自己挑出的關鍵字報告的。本來他抱怨著要寫字,看到最後的投入,結果他挑出的關鍵字多於我的規則。

為了增加樂趣,這次我要大家和弟弟一樣寫下關鍵字,最後來看看大家的關鍵字有何不同。一番討論姊姊和哥哥認為關鍵字「五個」就好:五個才有「關鍵」感。

接著,我請哥哥補充,看弟弟有沒有什麼沒說到。他先就小說中三弦琴用的羊腸弦說明,如今他們小提琴用的是尼龍弦或鋼弦。哥哥的關鍵字是:琴弦、蘭秀兒、電匣子(收音機)、白紙、羈絆。

再來請姊姊也說說她的關鍵字:瞎子、師徒、三弦琴、藥引、琴弦。日常看西醫,以致姊弟把藥引、藥方混為一談。對中藥來說,藥引應該是一種催化劑,雖不是藥的主要成分,但卻是藥效能否發揮的關鍵配方。

弟弟精選出的關鍵字是:瞎子、說書、藥引、看一眼世界、弦。弟弟選出「說書」大家都說「對」,都忘了這的確是重要的關鍵字。「看一眼世界」也是弟弟獨選,但大家覺得很不錯的關鍵字。他這次表現的比兩個禮拜前的讀書會好多了!

爸爸的關鍵字是:藥方、蘭秀兒、黑帽、師徒、琴弦。黑帽?大家都很好奇。爸爸說「黑帽」是兩個說書人的特色。

我的關鍵字則是:瞎子、三弦琴、電匣子、蘭秀兒、白紙。

有些關鍵字很直白,像是:瞎子、琴弦,但有些關鍵字可能有隱含的意義,而且可能有不同解讀,例如:「電匣子」代表外面的世界、新時代,「蘭秀兒」哥哥說是陷阱、誘惑,爸爸說是關卡,我則覺得是夢想。

角色的變化

我問大家「蘭秀兒」算一個角色嗎?

仔細想想,蘭秀兒在這個故事裡的作用和「電匣子」差不多,是個隱喻,是觸發真正角色-小瞎子改變的一個道具/工具人。另一個理由是,她從頭到尾沒有改變。嫁人是她的遭遇,而這遭遇讓小瞎子有了改變:不想活了。

同時,老瞎子也不想活了(真正的原因保留給你去探索),了無生趣地過了好幾天後,老瞎子突然想到小瞎子還在破廟裡等著他,因為這小瞎子,讓老瞎子振作了起來,連帶地也把小瞎子拉了起來⋯⋯

誰是瞎子?

儘管這小說是作者史鐵生在將近四十年前的1985年發表,的確很老,但也因為這是個「瞎子」的故事,討論時似乎隔著一個很遠的距離,覺得和自己沒關係,讓我想要為這兩為瞎子說點話,尤其在聽到弟弟提到「矇閉」這個詞。

雖然我們看得到,但總有些事情我們不知道、不了解,甚至誤解,因此當我說:「在某個方面,我們可能也是瞎子。」這時大家都點了點頭,這時故事和我們的距離也瞬間拉近了許多,近到彷彿和老瞎子、小瞎子一起坐在篝火邊,靜靜地聽著柴火燒得霹㕷啦。

人生啊

哥哥說這是個悲傷的故事。我問大家:小瞎子會重複老瞎子的人生嗎?

姊姊認為小瞎子的個性、時代和老瞎子不同,便可能有不同的人生。

說到選擇,姊姊哥哥便談到大學選系:「很多人都不知道要唸什麼。」哥哥也說很少人像他一樣很清楚自己喜歡什麼。或許大部分的人都是通才,做這個也行,做那個也可以,這才是常態。如此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也就不用那麼焦慮,選一個不討厭的科系、不排斥的職業,像故事中說的:「把心弦扯緊,那些奔奔忙忙的翻山、趕路,乃至心焦、憂慮都是歡樂。」


在打完家庭羽球的週日下午,邊喝酪梨牛奶,邊討論故事,氣氛很好,我們又完成了一次很棒的家庭讀書會!

2024/08/03

家庭讀書會#1〈我只是來借個電話〉

〈我只是來借個電話〉
加布列.賈西亞.馬奎斯《異鄉客》
好讀 線上閱讀版

我問上班實習、下班打遊戲的哥哥,暑假的第一個月就這麼過去了,是不是該做些什麼?聊著聊著發現他竟然許多經典電影都沒看過,書當然就更不用說了。為了讓這暑假有點日後可以「說嘴的」,我們同意來找些東西「讀讀」,終於我們有了第一個家庭讀書會!

要讀什麼?我馬上想到馬奎斯的〈我只是來借個電話〉,是的,就是寫《百年孤寂》的馬奎斯。這篇小說長度剛好,情節轉折也豐富,飯粒兄弟讀起來絕對不無聊,而且又有許多值得討論的點。

網路上找到好讀線上閱讀版〈我只是來借個電話〉,在讀書會一週前傳給大家,讓大家有時間好好讀。看到連結,姊姊便問:是「精神病院」的那個嗎?我覺得好可怕。對姊姊來說,這是個恐怖故事。

想想,怕兄弟倆只是唸沒有重點,請弟弟在讀書會時負責第一部分:故事大綱。哥哥說明角色遇到了那些挫折而她的反應又是如何。姊姊在台北,但和我們約在週六晚餐後遠距一起討論。

弟弟開場概述故事大綱,一開始還好,但後來姊姊跳出來說:太仔細了,是「大綱」不是照著唸。於是我記下來:弟弟下次要拿張紙,記下頁數及關鍵字,最後看著筆記報告。

大家把故事順了一遍後,接著哥哥說女主角瑪麗亞因為車子抛錨上了一輛開往精神病院的車,她一直聲明「我只是來借個電話」,但卻被忽視,因為煙癮不得不參加做假花的勞動,賺取一點錢買煙換安慰。

「女舍監那段我看不太懂。」直到我們指出,哥哥才明白女舍監是在向瑪麗亞求歡。

瑪麗亞改變的關鍵是魔術師先生來看她,但竟也不相信她。

對魔術師是怎麼發現太太的過程有點不確定,大家再看了一下文本,確定的過程中,也對魔術師和瑪麗亞之間,過去和現在的關係更清楚了點。

姊姊說:瑪麗亞感覺是下嫁給魔術師。

的確,故事中寫到:魔術師撒坦諾性情古怪、社交方面很不靈光,但瑪麗亞有他缺乏的圓滑和魅力,但也讓撒坦諾無法掌握,五年內抛棄了三個不同的男人,直到兩年前才和撒坦諾在一起,但也沒給他承諾,只說:愛持續久就維持多久,而不久前撒坦諾懷疑瑪麗亞和一個男人在秘密約會⋯⋯

哥哥說,魔術師會不相信瑪麗亞可能也是因為她過去的行為。

姊姊說瑪麗亞如果有多一點朋友,信任她的,或許就能帶她離開。

爸爸聯想到電影《幸福綠皮書》,當兩個主角被關在警察局,幸賴一通「有力人士」朋友的電話才被釋放。

哥哥說瑪麗亞最後的心情是絕望,讓他想到史蒂芬·金小說改編的電影《迷霧驚魂》,最後結局也是絕望。

弟弟在我們討論熱烈時都不發一語,這才發現他默默玩著網路遊戲,被大家炮轟不認真又不尊重,要他停止,說說讀後感想,他說想不到。姊姊要他說一個聯想到的電影,他支支吾吾地擠出《閃電麥坤》。我們大噓,但姊姊出聲支援:有關哦!麥坤不也是淪落到修車場,沒人知道他是閃電麥坤,還好有暴牙⋯⋯

這可以哦,給過。

在讀書會前,沒想到大家討論最多的竟是魔術師。因此我的感想是:對自己沒自信的魔術師,不僅對自己沒信心,也對愛人沒信心。當院長以博學之士的姿態跟他說瑪麗亞病情需要鐵腕整治時,他相信了,聽從院長的意見把瑪麗亞留院治療。

爸爸在讀書會前才看完,問他心得,他說:不要接近精神病院。我要他認真點!爸爸這才說:人的適應力很強。他談起一開始當兵時,所有人都十分緊張,有人甚至一個星期沒有上大號。但最後快退伍時,可以在下樓集合時,順便投罐飲料、喝完、壓扁、放進口袋,從容地到達操場,整個過程只有十五秒。

「瑪麗亞最後適應了療養院的生活。」

我不太同意「適應」,我覺得是「放棄」。如果瑪麗亞不放棄打電話求救,她會活得很痛苦、絕望,放棄心理上求救的信念才能讓生理活下去。但心理放棄了,是否是一種「死」了?

約八點二十開始,進行到約九點半,第一次家庭讀書會圓滿結束!

2024/07/04

無肉就 ㄏㄨㄢ

星期天上市場買了條五花肉,今天一早先川燙,再用糖在鍋裡煎一下,淋醬油、米酒,加薑片、八角、紹興酒放電鍋蒸。

小四生起來便問:什麼味道?紅燒肉。哥哥、姐姐、爸爸,每個人起床都來問候它。

中午吃飯,所有人都來關心:今天中午吃什麼。我把菜色唸一遍,最後大家都以同樣的問句做結:「那肉不吃嗎?」

因為「輿論」壓力,本打算明天中午吃的紅燒肉只好也上桌了。

「只能吃一塊,這是明天的菜。」我說。

「蛤!為什麼!!」不愛吃飯的姐姐第一個抗議。

姐姐是先說話的那種,兩個弟弟和爸爸早都夾了一塊,正忙著吃沒時間講話。

聽到姐姐和我的對話,爸爸裁示:「那就吃吧,明天再去買。」

禁肉令解除,小四弟趕緊盤點鍋裡有幾塊肉,每個人可以吃幾塊⋯⋯


小兒子很小的時候,我們一起去走步道。步道有點長,對大人來講還好,但對五六歲的小孩可能有點吃力。

「就快到了!」爸爸鼓勵他。「下山後,我們去吃雞腿吧!」拼著午餐吃雞腿,他努力走完全程步道。

他走完了,開心懷抱著吃雞腿的心情來到小吃店。大家肚子咕嚕咕嚕點餐,老闆向廚房吩咐:「一隻炸雞腿!」,兒子微笑安坐桌前等待著。

「雞腿沒有囉!」

一秒瞬間,小兒子「哇!」一聲伏案大哭,喊雞腿沒有囉的歐巴桑,趕緊從廚房出來看怎麼回事?

「沒有燙到,是因為沒有雞腿」,大家笑了,小孩真可愛。

大家笑了,小兒子卻哭的更傷心!看著他根本不管、也不怕人笑,傷心就是傷心的嚎啕大哭,旁邊人的笑聲更大了。

我忘了,最後結局如何,老闆是換上一片炸排骨還是招待一盤滷味,無論兒子眼淚如何止住,對他來講,都是傷心的一餐。

偶爾會想起這件事,有時笑他的天真,有時是想和他一樣大哭,哭得那麼飽滿,那麼歡暢。


2024/05/12

母親不要看《從零開始的女性主義》

因為看了《從零開始的女性主義》,最近喜歡上上野千鶴子,她說話好直接哦!在我的生活中,所有人都要溫良恭儉讓,不能有話直說,以避免雞飛狗跳。因此這書看得很過癮,還邊看邊笑,只是當有人問我在笑什麼時,我不能說,還用書套遮起書名,像是在看禁書似的。

也不知道是否因為讀了此書,讓我這個母親節過得不太高興,一股悶氣。或許把書裡的話貼出來,有助我自己理出一些原因。

p.60 母親就是能把一切功勞回收

就算父母只剩一口氣,還是壓抑不心情想追問:「你當時到底⋯⋯」。直到我母親臨終時我才對她說:「媽,我離開這個家才重新養大自己。」

人生第一次把這話說出口,結果母親反應讓我震驚:「那我教得不錯啊!」

我:有些人就是能把一切功勞回收!即便是壓迫也說的像是在培力,真的很令人傻眼。可是我要小心,因為我就是有這種傾向的人!

P.68 指定席

森崎和江 《無名通信》1959年雜誌創刊宣言:「我們要退還那些加諸於女人之名,期望回歸無名。因為,我們被貼上各式各樣的名字。母親、妻子、家庭主婦、女士、女兒、處女⋯⋯」

我:不想被人規定必須留在「指定席」裡,這是特權,其實也是限制。在我目前的生活裡,在新聞或影視中,還找不到我想要成為的「那個人」。

或許那個人根本不存在,因為宇宙裡只有一個「我」。期待我能寫出我自己的人生腳本。

P.84 穿上牛仔褲獲得性自主

穿裙子,很容易在男人半推半就下做起來;但穿牛仔褲,除非女方幫忙,男人無法輕易脫下她們的褲子。「能好好挑選了!」這就是所謂的性自主。

我:乍看這說法似乎沒道理,其實蠻有道理!

P.92 是誰佔便宜?

身心障礙人權運動讓車站都設了電梯,但現在卻常被一些健康的人霸佔電梯。這些人過去曾出口謾罵,最後卻坐享成果。

我:女權運動的結果,不是只有女性得到解放,男性、所有人也都會一起得到好處。

P.139 笨拙的孩子更誠實面對自己

能達成父母期待的小孩做的不是自己想做的事,而是父母要他們做的事。自己是什麼人、喜歡什麼、想做什麼?逐漸模糊,因為連討厭的事都能完成。

我:這裡我不大同意。

我常見到的「笨拙」其實是不會反抗,那個不服從常常不是出於自我意願,而是無能為之。

孩子一開始服從是因為無知,不知道可以反抗。等到有能力了,可能因為「懂事」或體諒而服從,這更讓人心疼。

P.156 所有物:女人是男人的財產

為讓人了解性騷:想像受害者是你的女兒。為何不能同理當事人即可?為何要代入女兒?

我:「想像你的愛車被刮花⋯⋯」對有些人來說,這樣才能比較理解那個痛。

p.(忘了) 性欲

有人看到性感部位就會觸發性欲,以為人人都這樣。

男人對女人身體有欲望,無識地「物化」女人,但女人並不想無差別地吸引所有人,生活在性騷擾的環境中實在讓人不快。

而就算喜歡的人也只有在特定情況才有欲望。

P.214 上野也厭女

厭女:在男人身上的表現是『女性蔑視』,在女人上則是『自我厭惡』。 

有人問:「上野妳也厭女吧?」

「沒錯。」如果我能從厭女情結中完全解放,沒必要再與之抗爭,那也就不需要當女性主義者了。不斷和自己心中的厭女情結抗爭的人,就是所謂的女性主義者。

女性主義就是為了與自己和解而進行的戰鬥。女性主義是女人接受自己身為女性,愛上女人這個身分的思想。我現在覺得,如果有下輩子我還是想當女人。

我:我也還是想當女人!

不過這可能因為我這輩子其實是厭女的既得利益者,這樣說好像是在自誇自己,但我真的覺得老天是讓我含著金湯匙(健康、外貌、頭腦、際遇)出生。

還是我只是自我感覺良好?

p.216 不同意見的對手是志同道合的同伴

思考是在爭論當中鍛鍊的。有時是自己的論述缺陷和侷限被別人指出,有時是去理解對方的理論並找出弱點,從而跨越對立,產生新的討論。

我們是在這些爭辯中鍛鍊過來的。比起會因咒罵攻擊而失控的男人世界,女性主義者不畏爭論,在奮戰中,不同意見的對手是志同道合的同伴。

我:在生活中若多問兩句,往往造成一個緊張不快的場面。我沒有意思挑釁,只是想了解對方的邏輯。為免對方不知如何接招,我就都不問了,或是哈哈兩句,說些言不及義的場面話。

大部分的人在乎氣氛融洽,比真心交流重要。

2024/05/10

為什麼《新娘不是我》?

邊折衣服邊看電視。是一件很享受的事。

最近突然想看《新娘不是我》,想知道一個能寫能評的美食評論家為什麼會輸給一個傻白甜。

這部票房很好、茱莉亞·羅勃茲主演的好萊塢商業電影,「商業」其實是一種「專業」:對於如何把錢從人的口袋裡掏出來很有一套,而且很知道如何明白地或幽微地打中人心,那麼地出其不意,以致於無法防備。

票房這麼好,一定反應了許多人的心聲。但是量大不等於對。

第一幕簡介男女主角的關係,然後不到十分鐘,第二幕劇女主角就接到男主角的電話,以為瞹眛九年的對象要跟她求婚了,沒想到是告訴她:他要結婚了!茱莉亞·羅勃茲在床腳一個坐空,經典!就是這一坐,讓我想回看這將近三十年的老片。

「我不是他的女神?」我猜那失落的一坐不是因為失去男人的心,而是失去了自尊。

是什麼讓傻白甜贏得男主角的心?茱莉亞·羅勃茲在卡拉OK裡把麥克風塞給她,想讓音痴的她出醜,那走音讓所有人的耳朵沸騰,但是為了男主角,她不計形象,憑著愛一個人的心硬撐著唱下去。所有人,即便一開始噓她,最後卻都被她收服,為她歡呼。傻白甜這樣地天然呆,看到這,我想跟茱莉亞·羅勃茲說:妳已經輸了。

妳不可能像她為一個人放棄自己,說更直白的:妳愛自己更甚於愛他吧?

愛是什麼?是為了對方,可以放下一切?

傻白甜只想和愛人在一起,就算已經要大四、就快畢業,可以放棄即將到手的學位。父親擁有球隊、有線電視帝國她大有可為,但是她只想和愛人在一起,甚至連開口要未婚夫主持父親事業的公關工作都不敢,因為男主角喜歡當一個追著球隊跑四處旅行的運動記者。在劇中只要違反愛人心意的事,她都做不出來,男主角只要反抗、生氣,她馬上軟化,不管這是不是對「她」、「兩人」較好的安排。所有的考慮只有未婚夫,只要未婚夫快樂,她就快樂。

所以傻白甜贏在沒有自己,以愛人為第一優先?

而茱莉亞·羅勃茲則是以自己為優先。為了搶愛人,不擇手段。假意解救反而落井下石,煽動腦中只有粉紅泡泡的富家女要大老闆老爸給未來女婿空降一個職位,嘴上說這是對男主角最好的安排,但心裡是借此羞辱他、破壞兩人感情。

然而茱莉亞·羅勃茲真的「愛」他嗎?還是只是喜歡三不五時接到男主角給她的瞹眛調情電話?

看到傻白甜時,茱莉亞·羅勃茲以為憑她的聰明、魅力,他們倆九年的感情與默契,可以輕鬆贏回男主角的心。但她想做自己,和男主角一樣,兩個想過自己生活的人在一起要聽誰的?幸福美滿的童話故事只能有一個王子。

電影要結束前,茱莉亞·羅勃茲在女廁裡被公審的那段戲很過癮。被欺負到底的傻白甜終於為自己發聲,出手推女主角,指控她怎麼可以親她的未婚夫:「妳以為妳是誰!」並向女主角宣戰:「我不會放棄他」!所有女廁裡的女人拍手為她歡呼。看到這個時候,我才開始喜歡傻白甜,在這之前她都像個道具,直到此時才有了生命!

電影結局傻白甜和男主角甜蜜地結婚了,但只有愛人沒有自己的生活真的能幸福快樂?我很懷疑。

聰明喜歡自由的女主角不適合婚姻,但是喜歡自由的男人卻可以有一個支持他的老婆?

看過這部1997年電影的人會得到什麼印象?順從的女人才會有幸福歸宿,有事業的女人頂多只會有男性友人。

雖然,電影中的男性友人愛男人,但對女人沒有性趣的男性友人讓人很安心,有需要時又可以像在電影中那樣假扮男友,很棒耶。

三十年過去,舉目望去,女人們除了這兩種女性角色,還有其他新的人生腳本可以參考嗎?

https://www.imdb.com/title/tt0119738/mediaviewer/rm3878850048

2024/05/04

《No Talking/不要講話》

They're all exercising some self-control
- which is a big change for this group.
這群五年級的孩子用不說話練習自制力

繼《親愛的漢修先生》,這是第二本英文小說。從 3/22 到 5/3,約43天,每天唸20分鐘,我們讀完這本146頁的小說。一天進度約4頁,過程中夾雜許多岔題聊天:「今天和三班打躲避球⋯⋯」,完全和書內容無關,他說得開心,我面帶微笑聽著,心裡想他到底有唸進去嗎?

為此常停下來問他:這句在說什麼?有時候答對,有時候答錯,可能是遇到不認識的單字,也可能單字都知道,但斷句斷錯或根本就理解錯誤。

遇到不認識的單字,我們都不喜歡中斷查生字,就先放著,唸下去,猜猜看什麼意思。但常發現,不認識就跳過,不重要的副詞、形容詞完全不妨害理解大意,若真是很重要的單字,它會一再出現,如此便很容易猜了。

因為我在乎的是「閱讀」,所以從沒要求他背單字,但又覺得只讀沒寫留不下什麼,而我們的能力又還不到能寫句子的程度,最後我每天從讀到的段落裡找一個句子,讓他直接抄下來,或是濃縮、改寫成一句寫下來。

Gandhi push the whole British army out of India.
主角在做社會報告時,讀到甘地的故事。

第一個好處是練習把讀到的音轉成拼字寫下來,比如:ex-plo-sion,甚至更多音節的:ex-pe-ri-ment。我跟他說:唸得出來就大概拼得出來,這樣以後背單字就簡單了;反過來說,他也能理解把單字「唸準確」很重要。

第二個好處,練習寫字。在這之前,他的英文字母四分五裂,抄寫時我要他對照自己寫的和書上的印刷體,想像每個字母要放進三條線,代表三個樓層,哪些部分寫在一樓、二樓、地下室。

第三個好處,我不太確定:句子結構與語感。可能要長時間累積才有感覺吧?

寫完一個句子,請他看著再唸一遍。他便快樂地去做自己的事了。

這故事是人稱 Unshushables/噓不得 安靜不下來的五年級孩子,自發挑戰不講話,從男女對抗到對抗校長,最後變成校長強迫他們講話。其實不是不講話,而是每次最多只能講三個字,因為限制,大家開發了其他的溝通方式,用創意的方式上音樂課、體育課、數學課、英文課⋯⋯,而就算只能講三個字,但只要去「想」,三個字就很夠用了。

這真的是一本很有趣的書。你猜圖中校長用 bullhorn/擴音器 要大家做什麼?
講話!

我的困難是:要他來唸。每次他都一副厭煩的樣子,看得我也很煩。但是想到這些有趣的英文故事,每天勉強20分鐘,我可以忍受,而他,其實也沒那麼厭煩。

這真的是一本很有趣的書。之前學校裡的大人被孩子吵得受不了,要他們不要講話。當孩子自動發起省話運動時,又求他們,甚至「逼」他們講話。這本書讓人發現「講話」不僅是一種能力,也可以是一種「武器」,甚至連「不用」都是一種武器。

這感覺用說的很難懂,但故事可以。

2024/04/08

春捲


「現在這麼方便,想吃去買就好啦!」聽多了,當女兒說起想吃自己包的潤餅,她的話便顯得十分美妙。

隔天一早便去市場,首先確定:清明過了是否還買得到潤餅皮?如果沒有,這件事便到此為止。

還好,還有現攤的潤餅皮可買,接下來就是一系列的小任務。怕遺漏了什麼,在市場打回家請示婆婆,只聽公公在一旁大喊:白韭菜、豆菜。放心已經買了,我知道對公公來說,少了這兩樣還是潤餅嗎?

婆家經典潤餅饀料如下:豆干絲、豆芽、韭黃、紅蘿蔔絲、高麗菜絲、蛋絲、肉絲,配上花生粉、糖粉、海苔粉。除了這些必備,其他則由包潤餅的人自行發揮,看當天菜色有什麼,或是想放什麼就放什麼。愛吃肉的男生夾進幾片阿嬤的滷牛肉,可。搞怪的小六男孩放進嘟嘟好小香腸,可。今年姐姐建議新鮮小黃瓜絲,這好,非常爽口!列入往後的必備清單。

接著便是趕快回家,撿菜、洗菜,所有都切成長絲。切、切、切,規律重複的切菜聲,興奮的心情變成平靜喜悅。最後看著整齊排列的菜絲,像調色盤般分列成各自的顏色,嫩黃、透白、青綠、橙紅、咖啡,和百貨公司的美粧專櫃一樣美麗。

炒潤餅餡料僅用熱油中大火炒香,最後加點鹽調味。注意:不加水,炒成清脆乾爽才好包好吃。

五六種料準備下來至少兩個小時,其中最花時間的是豆芽菜,要一根根摘去頭尾,正好今天三個小孩都在,他們開心看著電視、還笑的很大聲?來!閒著的手正好幫忙摘豆芽。撿完豆芽,再把潤餅皮一張張打開,目的是散去熱氣,再微微對折另取一盤堆疊,稍後包時便不會黏著不好撕取。

終於,在清明假期結束前,把大家找回來吃潤餅。很有水分的豆芽、爽甜的小黃瓜、味道特殊的韭黃、清脆的高麗菜,還有花生粉、海苔粉的香氣,一口下去,不禁要鳴著嘴讚嘆:這是「春天」的味道!

這讓我想起明年要多準備一項:蘆筍。春天的味道怎能少了它!

隔天一早,送女兒坐火車北上工作。明明昨天還好的天氣,今天卻飄起了細雨,一絲一絲的。是啊,現在是清明時節嘛,所以潤餅裡的料也都是一絲一絲的?想著想著,女兒還沒上車卻已經開始思念起她了。

聯合報 家庭副刊 清明後的春捲 2024/5/7

2024/03/03

看劇《Woman》


當小春搬到母親家裡後,戲中最常出現的場景便是小小的日式客廳和廚房,當她們爭吵、翻花繩,冗長地自白時,我就研究這個小小廚房的擺設。

廚房很小但有三個水龍頭,除了冷熱水龍頭,還有一個來自瀘水器,長長可彎折的水龍頭。水龍頭上是個塑膠籃,放洗碗精、菜瓜布,和婆家一樣。這塑膠籃要常清洗不然會有噁心黑垢。

緊臨洗水糟的流理台很小,比一塊砧板大不了多少。所以看到有個小垃圾袋掛在一旁冰箱側壁上,小春晚上收拾時,大一點的垃圾袋則是掛在洗水糟下方的櫥櫃門板上。

這些垃圾袋好像和我們一樣回收自購物袋,而韓國的塑膠袋,無論是《請回答1988》下班愛亂買東西回來的德善爸,還是《機智醫生生活》裡心疼妹妹買一大堆吃的送去軍營的翊晙,提的都是不透明的黑色塑膠袋。

烹調火力只有一個兩口瓦斯爐和一個小烤箱。烤箱很小大概只能用來烤魚。有趣的是,瓦斯爐旁用厚鋁箔圍了ㄇ字形,原來他們是用這方法來防油爆。廚房油漬真的是很難清。

我的廚房看起來很乾淨,但偶爾注意到一點黃色油漬,當這「一點」引起注意,便會像開了天眼般,看到兩點、三點,接著是許許多多髒髒的小地方。無論是數量還是清除難度,便像雪崩,排山倒海而來讓人無力招架。就算有先生幫我買了廚房油圬專用清潔劑,就算是過年,我也不敢、不想去處理。

但是,看《Woman》,在看了許多以廚房為背景的戲之後,不知怎麼地,在這劇結束後,我有了清廚房油漬的力氣,即使是最可怕的抽油煙機下方那片牆,我也有勇氣挑戰。

挑毛豆時,田中裕子隨手抽出一張廣告傳單,放不要的毛豆莢,但挑出來的毛豆則是放在一個竹編的平盤上,有點像是小很多、去邊的農家曬蘿蔔竹篩。我想要那竹編平盤。

我也想要田中裕子穿的圍裙。一片布組成,不用繩綁,套上就好,重點是花色高雅。

劇中的老房子,廚房小、客廳小、房間也小,所有地方都小小的,但是小浴室有木質泡澡盆,小院子可以種波斯菊,望海因為這樣好喜歡這個媽媽的媽媽家。但同時也看到夜深時田中裕子刷洗泡澡盆,房子雖小清潔工作可不少。

回想起來,坂元裕二劇中人物都蠻多話的。自白或許有助理解一個人,但對劇情的推進,人生的推進,不如一個清清楚楚的道歉,而最實際的是,行動。

過去的事,發生的事,有時太糾結複雜,難以釐清。不如就像毛豆莢那樣,用不要的廣告傳單包一包,丟了吧。

2024/02/28

讀《Dear Mr. Henshaw/親愛的漢修先生》

年初開始讀《Dear Mr. Henshaw》,之前我自己讀過中文版,覺得是很有意思的小說,對大小孩來說。為什麼會和兒子讀這本,因為之前讀英文版神奇樹屋,雖然還可以,但覺得好像在喝清湯。既然要讀,就來讀點比較有意思的書。時間寶貴。

1984年紐伯瑞獎小說 《親愛的漢修先生》,主角是男孩 Leigh ,要完成閱讀作業,回答童書作家 Mr. Henshaw 提的十個問題,並回信後,媽媽才修家裡電視。透過男孩的信及日記,我們讀到男孩父母離婚、轉學後午餐一直被偷、寂寞以及想成為作家的想法。我覺得很適合給六年級,準備要上國中的兒子。

我們讀英文好久了,現在除了讀也要寫,從讀到的挑一句寫下來。

挑不到時,我想讓他練習寫摘要:


2024/02/26

上坡下坡

收到邀請函不久,公公便預約先生載他去參加工會的新春團拜。

位在台中港的裝卸工會靠來來去去的貨櫃吃穿,家中過去經營堆高機服務,港口貨物裝卸需求大,就算把堆高機從台中市區運過去,收入也十分划算。喜歡交朋友的公公,被拉著加入工會並擔任幹部,儘管參與會務不只出力還要出錢,但能被人看重,讓只有小學畢業的他很有面子。

就這樣,即便堆高機公司早已結束,至今還是工會榮譽監事,每年一樣盛重地穿上西裝去開會。

以往都是公公自行開車與婆婆前往,但去年一場意外,花了近半年復健才慢慢重新站起來,日日運動的他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竟會中風。還好人的個性不像身體那麼容易折損,憑著好強,公公復原得很好,和以前比起來,不過是走慢點、右手握力差點。

接近餐會這一個禮拜除固定的午間散步,早上加碼公園走動練體力,剪髮、修容,像暫時息影的明星為重返螢幕準備。而他也明白自己沒辦法再開車了,市區到清水有段距離,早早找先生當司機,載他們倆到台中港邊赴宴。

中午吃飯,但公公要先生九點出發,他想早點到餐廳和人聊天。過去,像這樣的應酬場面是公公最風神的時候,和熟面孔過去、現在的事都能聊,不認識的更好,公公樂得展現交際能力,東拉西扯,八十年的生活經歷隨口都是拉近彼此關係的談話材料。

一到餐廳,服務人員隨即上前迎接,結果他們迎向的是身後穿西裝的其他人。公公病後手腳不方便,Polo衫、休閒褲、布鞋穿起來舒適,但就是沒有西裝派頭,直到我們走到工會包廂,才有人認出公公:「阿德兄來坐這!」帶至主桌入坐。

主桌是工會幹部,每次開會都是這些人,彼此熟識,久不見公公紛紛關心詢問。原本暗淡的公公瞬間亮了起來,像演員被投射過來的舞台聚光燈叫醒,興致高昂地說起這一年中風、住院、復健的經歷,每當家中有人來訪他都要說上一回,現在已經熟得像在講古。但餐廳吵雜,公公微弱的語氣很難抓住大家的注意力,最後只剩左右禮貌地撐場面。小菜轉來轉去,在花生快要夾光時,上菜了。

餐廳老闆是工會熟人,菜色給的十分豐盛,麻油雞胇、干貝絲瓜,好料一道一道上。吃了東西,談話氣氛跟著活絡起來,公公也想加入大家的話題,但耳朵收訊不良搭不上話,看人起身到別桌敬酒,他有意思但行動不便。最後只能默默坐著。

台上司儀說話了:「大家恭禧!新春年頭,工會準備彩券,等一下上台唱歌的人都能領紅包,祝大家新春大發財!」瞬間卡拉OK機旁冒出好多人,不知道是為了唱歌還是衝著領紅包。婆婆跟我說:「以前你爸都是給司儀請上去的,不用在那邊跟人家排隊。」

「卡膜脈、卡膜脈、卡膜脈嘛飛來,一路順風念歌詩,手彈著輕鬆吉他,快樂的出帆啦⋯⋯」

音樂很歡樂,但公公有點落寞,先生安慰他:「這些人是來喝酒的,咱不合。」剝隻蝦給他:「咱負責吃!」然而一個八十歲的人能吃多少?大魚大肉身體也承受不起。

以為櫻花蝦油飯出場就是結束,沒想到還有一隻悶鴨、一盤醉蝦,最後水果上桌才是正式句點。起身離座時,公公差點站不起來。九點出門到現在已快五個小時,坐這麼久,大家都累了。

服務生問:「悶鴨、醉蝦要包回去否?」其他人忙著喝酒,桌上的菜幾乎沒動到。婆婆看看公公,回說:不了。

臨到門口,有人喊了一聲:「阿德兄要回去啊?」回望是個熟人。

「下次要擱來ㄋㄟ!」

「不了。這呢遠,要請司機才有法度。」

「那會?自己車駛咧,翻過一個大肚山就到啊?」

「車?車都賣掉去了啊,也無法度擱爬山了。」

下午兩點多,西海岸的陽光仍然刺眼,還好回台中是背對的另一個方向。正想幫前座公公扳下遮陽板,發現公公及身旁的婆婆早已呼呼大睡。

好好休息,過了大肚山我們就到家了。

聯合報 家庭副刊 上坡下坡 2024/4/26

2024/02/24


週六是元宵,對婆婆來說和過年差不多,意思就是要買很多東西來拜拜。

她早在幾天前就預約我週五上市場,且今天難得公公說也要去逛逛。

婆婆前晚才拿一條鹹豬肉給我,那是初九拜天公的祭品,婆家冰箱已滿,為了再拜要先清一些掉。不解婆婆為何對拜拜如此執著,提醒她之前才拜過,她有點壓著脾氣似地回答:「這就和過年同款!」跟在後面拉菜車的我看不到她的表情。

還沒走到三牲那攤,一旁幾個阿嬤客人在買芋頭粿,老闆手指頭在像大腿粗的粿上比劃著,「這裡?還是這裡?」確認何處下刀。我用大腿比喻芋頭粿好像有點情色,但白白嫩嫩的,真的很「養眼」。目睹如此「天物」,婆婆如何抵擋?馬上停下腳步湊過去向老闆喊一聲:「我要一半!」

當下我心想的是三分之一。上次三嬸揪婆婆買芋粿翹,我想巴掌大的來六個就好,結果婆婆喊:十個。每次婆婆買的量都比我想的多,懷疑自己踮量經驗不足,只能佩服婆婆大氣,並期待大家努力趁新鮮吃完。沒想到婆婆接著再問:「你有菜頭粿否?」還好老闆說沒有。我問不是已經買芋頭粿了?婆婆說有兩個地方要拜。

今天主要是來拿預訂的三牲,一隻全雞、一條豬肉和幾塊大黑豆干。因為上次那條油炸魚被小叔嫌有油耗味,婆婆說:「我這次就沒訂魚了,改用豆干。」兒子意見向來都被公婆重視。我倒是覺得為什麼不挑條新鮮的魚自己煎,全雞太大沒有深鍋可煮,但煎魚不難。魚可以換豆干,那三牲何不就用素的?不成,因為有人不愛素料。

取了貨,看市場裡的菜漂亮,婆婆買了一些。三樣一百,雖然漂亮但每袋都裝得蓬鬆,下鍋煮可能只有小小一盤。婆婆也知道這菜因為有菜販人工撿選當然漂亮,也當然不便宜,但就是喜歡。買完婆婆說其實也可以買回去自己挑,但我猜,或許買的是一種不用動手的尊榮感,就像百貨公司裡的專櫃精品。

週五來必買炸排骨,順便來點雞捲、紅糟肉、喜相逢。「好久沒吃肉臊。」豬肉攤買絞肉、肉片,煮湯必備軟骨排。再買點水果、兩大塊手切蛋糕,付完錢只剩兩張百元鈔,婆婆說等一下還要買豆腐、豆干和阿給:「不夠錢就不拜菜頭粿了。」原本堅持要買,當口袋沒錢時規則是可以調整的。也好,不然還真擔心放到壞掉。

公公有自己的行程,去跟幾個熟面孔打招呼,刷刷存在感,再去買他已經想好的午餐:碗粿,最後約在酸菜店裡會合。奇怪沒看到人?找了找在魚攤前看到,他手上拎著一袋鮮蚵。

婆婆買得暢快,回程路上,我們三人位子之外,後車廂等空間都放了大包小包的貨物,久沒來市場的公公興緻大好:「現在人都不煮,也不會煮了。其實隨便煮也比去外面買好,像這蚵仔,可以做蚵仔蛋、蚵仔湯、豆豉蚵、炸蚵酥⋯⋯」事實上公公只用瓦斯爐煮過開水。

我有點擔心,三牲拜起來好看可事後吃得辛苦,就算家裡人多,再小的全雞也要兩餐才能吃完。唯一稍感興奮的是又有機會「剁雞」了,把一隻立體的雞去筋斷骨變成服貼的一盤肉,還蠻過癮的!



2024/02/15

開學的前一晚



2024/01/26

炸排骨

雖然家附近就有黃昏市場,但每一、兩個禮拜婆婆便問我要不要去菜市場。

她說的市場是那個她去了三十年的傳統市場。婆婆喜歡週五去,因為那是炸排骨來擺攤的日子。炸排骨加薑片燉成的冬瓜湯,那濃郁的湯頭靠的便是炸排骨,一家老小無不雙手捧碗,虔誠感受它帶給我們的溫暖。

那攤排骨由穿廚師服頂高帽的老闆現炸。「炸」本身就是件很誘惑人的表演,外燴辦桌用的黑色鐵鍋,像撐開雨傘那麼大,底下旺盛的快速爐爐火穩定熱著七分滿的油,接著用比臉大的漏勺浸入沾粉醃過的排骨,沏⋯⋯的油炸聲馬上在耳邊響起,像頻密的小鼓敲著,預告大家精彩好料即將上場。就像夏日的午後雷陣雨,耳裡聽到雨聲時鼻子馬上聞到柏油路竄出來的暑熱,沏沏沏的油炸聲伴著排骨的肉香散發出來,免費,盡量享用!

待排骨變成金黃色時,掌勺的老闆便俐落地倒進大金屬盤中攤平,這時香氣四溢,路過的人腳沒停下來,眼睛也一定會看過來,炸喜相逢、炸𩵚魠魚、炸花枝、紅糟肉⋯⋯。戴著白色大廚高帽,本身就是總舖師的老闆抓準時間用牙籤戳刺,就在你唾液開始分泌的時間點,給每個人遞上一塊試吃。

吃了就不好意思,多少買一點。現炸的東西誰能抵擋?這個酥那個香,若不克制一千塊沒能找多少回來。

直到離開大鐵鍋的熱氣香味幅射範圍,我和婆婆才漸漸從幸福感覺裡清醒,而我們似乎也被「炸」了,買菜錢去了大半,接下來的市場採買只能省著點花。

聯合報家庭版 2024/4/29

2024/01/25

孩子的Party 食物:鍋貼


材料:
  1. 一斤豬絞肉
  2. 半顆蓬鬆的高麗菜
  3. 半斤水餃皮(如果有分大小片,買大的)
  4. 少許薑
調味料:
  1. 醬油
  2. 麻油
  3. 白胡椒粉
作法:
  1. 洗淨放乾半顆高麗菜。
  2. 豬絞肉拌入兩克鹽、兩小匙醬油、一小匙麻油,些許白胡椒粉、切細碎的薑提味去膩,邊拌邊加入半杯水(90ml)。拌好,讓它放一下把水份及味道吸進去。
  3. 高麗菜切細絲再切碎,灑一匙鹽,抓拌一下出水變軟後比較容易和絞肉結合。
  4. 大桌子鋪上報紙,擺兩個大鐵盤、一小盆水、打開水餃皮,包鍋貼。和密封水餃不同,鍋貼兩邊要留開口,好讓熱氣進入蒸熟內餡。
煎鍋貼:
  1. 開火熱鍋,倒入些許油,放入鍋貼排好,鍋貼的「貼」其實是先煎再悶。
  2. 底部煎酥之後,再加約餃子1/3高的水,蓋鍋,煮蒸並行等餃子熟。
  3. 約兩三分鐘,等鍋裡水乾了,用煎鏟試試是否能鏟起鍋貼。感覺有點像在剝貼紙。倒扣在盤子裡就是香脆的鍋貼了!

假日下午,男孩常去堂弟家找他「玩」。兩個男孩能玩什麼?當然是電玩,Switch、Roblox、Minecraft、Free Fire。堂弟家只有一個小孩,兒子是哥哥姐姐都不住家裡了,差兩歲的兩個男孩正好彼此作伴,不然我就算有時間也沒辦法玩射擊遊戲或賽車,年紀相近的兩個男生需要的,就像他們的笑點,彼此能懂。

這週日傍晚,小叔一家大人各有活動問我們可否寄放兒子?當然。平常都是兒子去打擾,偶爾也要換他來家裡玩玩。可我們家不像小叔家是透天厝,活動空間大可以跳繩什麼的,既然要來晚餐,就來包鍋貼吧!

很多事情其實沒想像中的麻煩,只要你做了幾次鍋貼後就會發現。

去市場採買:一斤豬絞肉、半顆蓬鬆的高麗菜,和半斤水餃皮(如果有分大小片,買大的)。

拌入兩克鹽、兩小匙醬油、一小匙麻油,些許白胡椒粉、切細碎的薑提味去膩,邊拌邊加入半杯水(90ml),口感比較水嫰外,煎鍋貼時內餡的水被加熱成水蒸氣正好可以幫助蒸熟餃皮,被蒸熟的餃皮不僅有視覺上的透明感,軟的口感對比底部用煎的酥脆感,只能說:美味!

鍋貼還沒煎,拌豬肉餡時麻油、醬油、白胡椒和薑飄散出來味道,已經讓我聽到有人的肚子咕咕叫。

豬肉餡拌好,讓它放一下把水份及味道吸進去。接著來處理洗淨放乾的半顆高麗菜,切細絲再切碎,灑一匙鹽,抓拌一下出水變軟後比較容易和絞肉結合。餡料鬆散不好包。

肉餡拌好,大桌子鋪上報紙,擺兩個大鐵盤、一小盆水、一袋水餃皮,把兩個玩遊戲的男孩叫去洗水:準備包鍋貼囉!

接著開火熱鍋,倒入些許油,放入鍋貼排好,鍋貼的「貼」其實是先煎再悶,底部煎酥之後,再加約餃子1/3高的水,蓋鍋,煮蒸並行等餃子熟。和密封的水餃不同,鍋貼的兩邊要留開口,好讓熱氣進入蒸熟內餡。

約等個兩三分鐘,等鍋裡水乾了,用煎鏟試試是否能鏟起鍋貼。感覺有點像在剝貼紙。倒扣在盤子裡就是香脆的鍋貼了!

包鍋貼不難,小孩也可以。煎鍋貼不費時也不麻煩,只是家裡普通的炒菜鍋一鍋最多只能煎十二個。反正鍋貼也要趁熱,所以最好就是邊包邊煎邊吃。吃了想再吃就再包,自己包自己吃,想吃多少就包多少。

也適合大人,邊聊邊煎邊吃。煮一鍋味噌或是酸辣湯,就放爐上,小火保溫,吃了鍋貼隨時可以盛碗熱湯喝。吃不下,剩下的餡料就包成水餃,冷凍。


2024/01/15

桌上的食物

有晚特別累,洗完澡就去睡了。因為很累,所以睡的沉、特別好,隔天起床,看到我的桌上放了一些東西。先生從阿嬤家拿回來的西點餅乾、巧克力,兒子畢旅帶回來的紀念品-藥膳包。

都是吃的。

讓我想到貓咪會叨著自己捕獲的獵物放在主人門前。



2024/01/03

倒數二千年,擠

大學新鮮人跑去台北跨年,在捷運車廂中突然眼前一黑,呼吸困難,趕緊下車。

所幸一切平安,這向來自恃身體很好的年輕人被自己嚇了一跳。原本都是他在笑我們老,聽他說起這件「驚」歷,換我想笑他。

當年開始上班時公司位在南京東路四段,就在現今小巨蛋旁。大台北公車很多,研究後決定了一條三段票即可到達的公車路線,然而那年台北捷運開建,所有人車都被籠罩在漫漫灰塵的交通黑暗期裡,且306公車很繞路,光是單程就要兩個小時。

不想坐到天荒地老,於是改變路線,先坐公車到板橋火車站,改搭火車到松山,再從松山換公車到南京東路四段。雖是公車換火車又換公車,但只要算準火車時刻,通勤時間可縮短為「只要」一個小時出頭。

板橋車站當年是比台北出入人次更多的最繁忙火車站,不用去日本,我每天都在體驗「滿員電車」,星期一更是可怕,為了趕上班打卡,車門一開人潮就像水壩洩洪似地往前擠,最後要靠站務員幫忙,把突出的包包、外套、人塞進車廂,讓發出警告聲抱怨的車門勉強關上。

大家這麼拼命,因為只要能擠上車就相當於保證到達,火車無論刮風下雨都不會塞車,雖擠但好處是不用考慮扶手拉桿,所有人擠得密密實實動彈不得,無論車行怎麼晃動,絕不會傾倒。

這麼擠的情況下,總會遇到「痴漢」。一開始會自我懷疑是不是「誤會」了,經歷幾次後,請相信你的直覺,只要感覺不對就是真的,大聲喊出「有色狼!」就對了。

但我並不是生來就這麼勇敢。第一次遇到暴露狂,以為眼花怎麼有人拉下拉鍊「蹓鳥」?小心用餘光再次確認,心差點跳出來,全身血液像被抽走,嘴唇發白冒冷汗,無力到只能勉強移動自己遠離他。至今還是想不清楚,他在車上我下車?還是他在站牌邊我躲到車上?人來來往的車站其他人都沒發現,只有我嚇傻。

大學生談起台北人潮的「洗/擠」禮,說起快要缺氧的過程,看完煙火的回程不敢再坐捷運,改騎 Youbike。

他臉色蒼白地敍述著,本來還想笑他的我,笑不出來。

二千年,當時年輕人的我也去跨年。忘了是怎麼抵達市政府前廣場,只記得真的很多很多人,原本車來車往的基隆路,被滿滿人潮踩在腳下,白天冷漠的呼嘯聲被躁動不安的紛雜人聲淹没,幾台電信公司派出的行動基地台點綴在人群裡,於事無補,不成比例的手機數量依然通訊不良。隣近都是三四十年的公寓大樓,小小店面約只十多坪,便利商店那晚架上的食物、飲料幾乎掃光,為了應付人潮連門都被拆了下來。

5-4-3-2-1 後凝聚的人群慢慢鬆動,流向捷運,溢出來的就再延著忠孝東路、仁愛路往下個站走去。進到月台也站滿了人,大家緊緊挨著,密集的程度讓我想到湯姆熊裡推金幣的遊戲機。我和先生,當時的男朋友,手緊緊握著以免被人潮沖散,幸運的我們和一群性格溫和的綿羊站在一起等車,擠雖擠,沒有人被推下去。

若當初有任何一點小小騷動,可能瞬間便演變成可怕災難。那年發生驚天動地的九二一大地震,才三個月人們就開心倒數,歡樂地迎接下個世紀。時間不曾停下腳步,連可能讓電腦系統停擺的千禧年危機也沒能絆倒它。

回憶一件一件冒出來,有如那晚月台上人群蠢動,說出來對面的年輕人懂嗎?我拉拉身邊老公的手,請他牽我一下。